《我不是藥神》中有哪些感人的小細節?

《我不是藥神》中有哪些感人的小細節?

1.領班跳舞的時候,思慧起鬨的聲音最大,喊脫褲子的時候,甚至有了惡狠狠的發洩報復意味,當程勇看向她的時候,思慧的眼睛裡含著滿滿的眼淚。可以想象思慧曾經受到過怎樣的侮辱,委屈,輕慢。

《我不是藥神》中有哪些感人的小細節?

思慧這樣悲憤,說明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可生活就是這樣,第一次你跳一支舞,後來你脫一件衣服,再後來你能主動擺一床情趣睡衣,不跳也得跳。再再後來即便已經找到了程勇作為“靠山”,被領班一叫就走卻已經變成了本能。環境對人的腐蝕能力是潛移默化的,當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你就再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思慧是為了女兒沒得選,普通人,如果有選擇,真的是千萬千萬不能走這條路。一步都不能。

2.思慧的女兒看到程勇脫了衣服躺在床上的時候,她沒有驚訝,也沒有好奇,而是表現出了與年齡不符的冷漠和陰沉。說明程勇不是第一個來他們家的男人,小姑娘不是第一天見到媽媽帶陌生人回來過夜,並且她相當討厭這些人。

思慧說,孩子半夜很容易醒。而思慧家那麼逼仄狹小,隔音效果你覺得呢?那麼你想一想,小姑娘以前半夜醒來,可能聽見了什麼?可能看見了什麼?

在青少年犯罪學或者發展心理學中,按照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思慧女兒的年齡正處於思維、認知和道德構建的重要階段。而她在這麼小就經歷了這些,又因為自己的病過早的嚐到了人情冷暖。再加上單親的因素,這種小孩子的人格其實已經很扭曲了,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引導,將來她的三觀很難正常,人際交往和婚戀也不會順利,因為她已經很難擁有對他人的善意和信任,也缺乏道德意識。

想想白夜行裡的唐澤雪穗。

有關成人依戀和原生家庭的研究表明,母親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的影響,幾乎是終身制的。在小女孩的視角里,她看不到,或者說因為太小而不能理解思慧的犧牲,那麼在她看來,媽媽是怎樣的人呢?

思慧拼了命和病魔搶女兒,可是照她這種養育方式,這孩子就算活了下來,將來又能過得好麼?

一個道德發育不良,人格扭曲,有嚴重童年陰影,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女孩,如果到了叛逆期,她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3.當程勇躡手躡腳地出門,並且說了一句:別吵到孩子。思慧關上門以後不易察覺地笑了一下。他和她以前的客人都不一樣。他是唯一維護她的尊嚴,考慮她孩子的感受,唯一把她當人看的人。其他的客人可能曾怨過她的孩子敗壞了興致,所以她才會主動說“你要是介意孩子,我們去樓下賓館”,只有程勇說,別吵了孩子。

從程勇堅持送她回家時,思慧的表情就一直麻木而呆滯。因為她知道程勇想要什麼,自己該做什麼,而這些都是自己厭惡的。在程勇沒有做,躡手躡腳地走了之後,她臉上才偷偷笑了這一下,變得靈動起來。

4.思慧打架的時候,一邊走一邊紮起頭髮一邊掄起折凳砸,這一段致敬的是張柏芝在《喜劇之王》裡,第一次聽周星馳上課的那一段。“折凳掄人”在周星馳的很多電影裡都有體現。食神裡藉著戴眼鏡的評委大媽還說了一句類似於“好折凳,折凳的奧妙之處就在於它可以隨手可得,還可以坐下來隱藏殺機”。

張長林從畏罪潛逃到接受審訊的那一段,像是真的犯罪分子一樣。不僅本片,張長林的扮演者王硯輝的演技精湛到,他在《烈日灼心》裡的那一段審訊,甚至被人當成了真實的刑偵錄像。

張長林賣假藥,惡意競爭,哄抬藥價,可是當他落網後,被各種逼供,始終也沒有供出程勇。也算是盜亦有道。

5.口罩象徵病人們的心防,或者說尊重。程勇剛開始推銷被拒的時候,病人們帶著口罩。後來第一次和病友群群主們談合同的時候,要求大家摘下口罩,因為他覺得大家不尊重自己,大家在一片壓抑中紛紛摘下口罩,象徵大家走投無路迫於形勢屈服於他。程勇嘴上一臉囂張地說,嫌有菌是吧,那你們走吧。手上卻悄悄地掐滅了煙。當時呂受益是第一個摘下口罩的,後來當團隊解散的時候,呂重新帶上了口罩。老呂死了以後,程勇從呂家出來,樓道里的人看著他,卻都帶著口罩,並都對他一臉冷漠。當程勇在囚車裡遊街的時候,人們自發主動的摘下了口罩,象徵大家已經完全接納了他,尊敬他。

6.群眾向瑞士藥廠示威的時候,呂受益只是遠遠地一臉看戲表情地吃著盒飯,彷彿事不關己。因為他對瑞士方面根本不抱希望,也因為他是唯一知道有廉價藥的人。

7.呂受益說當初不想死是因為兒子,看到他第一眼的時候,就不想死了。他離世看的最後一眼也是兒子。不想死是因為兒子帶來了生的希望,再次想死是因為不想再拖垮家庭讓妻子兒子將來沒有希望。

《我不是藥神》中有哪些感人的小細節?

老呂為了希望而生,又為了希望而死,他不知道,其實他只要活著,對他妻子來說,就是希望。

8.呂受益的橘子。呂受益在宣傳海報上就一直握著一枚橘子,在劇中也一直討好似地對別人說“吃個橘子吧”。但是隻有黃毛一個人吃了。還是在他的追悼會上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吃。

9.黃毛一直在立各種flag。三個人鬥地主,那一輪老呂是地主。結果程勇只剩最後一張牌被黃毛的雙王炸了,導致老呂順利出了牌。程勇發怒把牌扔黃毛臉上的時候說,你炸他啊,你炸我幹嘛?黃毛解釋:不炸,你跑了。內心就是我不能讓你跑了,跑了,藥怎麼辦。後來吃散夥飯的時候,黃毛第一個跳起來把杯子砸了。呂受益的橘子只有黃毛吃了,結果呂的追悼會過後他也死了。黃毛曾經跟程勇說,車讓我開一下唄。程勇說:你開個屁。黃毛說:“開一下又不會死。”結果他保護程勇的時候,第一次開車,然後就死了。程勇說讓黃毛回家一趟,黃毛說,不回了,家裡人以為我早死了,別回去再嚇著他們。黃毛本來打算幹完這一趟就回家的,火車票都買好了,結果就這一趟就死了,到死也沒回成家。黃毛第一次被程勇抓的時候,眼瞅著抓不上了的時候,他出車禍了;他最後一次被警察抓的時候,又是眼瞅著抓不上的時候,出車禍了。

《我不是藥神》中有哪些感人的小細節?

10.除了上文提到的尊重外,口罩的另一個象徵是人對自己生命的珍視。老呂不想死的時候,口罩能戴三層,當他自殺的時候,沒有戴口罩。黃毛是病人裡唯一自始至終沒有帶口罩的,也是唯一一個事事好勇鬥狠不要命的。他工作和吃飯的地方是屠宰場,見慣了刀鋒、屍體和鮮血,另一方面,屠宰場一派汙濁,惜命的病人根本不會去那裡;和張教授打群架的時候大家本來想著是自保,黃毛第一個衝上去把保安一腳踹倒;警察搜查店鋪的時候,程勇和老呂都蹲下了,只有黃毛兇狠的瞪著警察;在夜場跟領班起衝突的時候,黃毛第一個握緊酒瓶準備砸場;散夥飯上跟程勇鬧脾氣,讓碎玻璃杯把自己扎得滿手血。黃毛的臺詞很少,但是眼神和氣場很足,他眼神一直是惡狠狠冷冰冰又充滿挑釁的,只有三次,他的眼神曾經柔軟過,第一次是程勇給他發工資,第二次是在碼頭看夕陽,第三次是他以為他逃脫了警察追捕後那興奮的一回頭。

黃毛很小就離家出走在社會上闖蕩,他究竟曾經歷過什麼,才把他變成如今這種“惡狠狠冷冰冰充滿挑釁,看著沉默寡言,卻隨時準備不要命”的樣子呢?

11.程勇的父親在片頭,醫生說他病危的時候,他吃飯灑得到處都是,還鬧情緒拒吃。第二次程勇喂粥的時候,當時程勇掙到了第一筆錢已經安排程父做了手術,喂一半被小澍打岔程勇一時分心沒顧上,程父著急了用上海方言說,你先讓我吃飯!說明確實好轉了很多。標誌著程勇生活從此進入正軌,也是他決定金盆洗手的原因之一。

除了家人的牽掛外,另一個原因是,程勇其實一直是怕被抓的,風險他也看得到的,但是沒有真的遇到過被抓的情況,所以尚存僥倖心理。後來警察真的來抄了一次店,正是那一次讓他感覺到威脅是真真正正存在的,然後他抽了一夜的煙選擇放棄。

12.程勇第一次拉劉牧師入夥的時候,忽悠他說,神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那個時候他說這話只是為了賺錢。吃散夥飯的時候他說,我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不想坐牢。後來老呂死了後,他在明知道自己可能會坐牢的情況下決定以成本價甚至賠錢代購藥,那個時候他是發自內心地想,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3.片尾程勇終於被抓的時候,即使警察把他的臉按到地上,他也一臉坦然安詳。然而當他看到那些抱著藥箱逃走的下線們也被警察抓了回來的時候,他的臉開始掙扎,扭曲,變形。

14.程勇聽見呂受益清創的慘叫,被嚇得坐立不安。而老呂媳婦坐在他旁邊一起聽著,卻面無表情。說明她已經聽得太多了太久了,聽到習慣了,麻木了。

不過我倒是覺得,王傳君這裡的表演還可以更進一步,比如嚎著嚎著突然破音了,或者嚎著嚎著突然聲音低下去變成了一種扭曲的嗚嗚咽咽,顯得太疼了太虛弱了已經筋疲力盡了發不出聲了。他其實不需要一直嚎得那麼慘烈的。再比如,他跟程勇寒暄的時候可以聲音嘶啞一點,更加能體現已經被折磨得很久了。

有人提到王傳君是受了媽媽在醫院的影響,所以這一段,見仁見智吧。

15.警察曹斌一直在自己的良心和職責中糾結。第一次他跟局長說,他在偵查中發現印度藥有效,局長打斷了他,於是他選擇了職責。第二次他在樓梯上勸局長別查了,局長說,法比情大,我忍你夠久了,讓開。於是他再次選擇了職責。當老太太向他求情後,他去洗了把臉,然後看向鏡子,那個時候他在自我拷問,他自己和他鏡中的影子分別代表了職責和良心兩個立場。然後鏡頭聚焦鏡子裡的倒影,暗示他要選擇自己的另一面,選擇良心了。接著輔警進來問他怎麼辦,他說放人。再然後黃毛死了,曹斌至此完全站到了良心的一邊,選擇背下處分徹底撂挑子。

《我不是藥神》中有哪些感人的小細節?

16.在機場的時候,曹斌對程勇說,咱哥倆找地方喝一杯?那個時候曹斌已經知道了程勇的身份,很可能就是來提醒他小心甚至是來通風報信的。可惜程勇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結果當晚就被抓了。等程勇出獄的時候,曹斌去接他,說了同樣的一句,咱哥倆找地方喝一杯?這一次程勇沒有拒絕。第一次他拒絕,一是兒子走了傷心,二是因為晚上病人還等著他送藥;第二次他應邀,卻得知病人們已經不再需要他。

“別賣藥了啊,格列寧納入醫保啦,沒人買印度藥啦。”

“納入醫保了?哦,那挺好。”

納入醫保這件事,程勇居然是最後一個知道的,這些年究竟有沒有人來看過他呢?

17.思慧第一次問程勇,外省賣不賣。程勇臉色一變說,不賣,要低調,我不想坐牢,鬧大了大家都沒藥吃。重出江湖的時候,也只肯給賣給舊名單上的人。後來印方說藥廠已經查封,程勇反而放開了,決定賣外省了。因為他那個時候就知道,自己可能快進去了,因為他不能保證印方不供出他來,比如搜到他的簽字合同。其次是印度藥廠已經查封停產了,索性破罐破摔能救多少是多少。

18.在碼頭看夕陽的時候黃毛走在程勇身後學狗叫逗程勇,暗示他忠犬屬性,後面為了掩護程勇,不惜自己開車衝到警察面前挑釁,用生命證明了自己的忠誠。他死後程勇坐在他屋裡對著遺物哭悼的時候,鏡頭裡閃過一條白狗。

19.曹斌曾經極度看不起程勇,在警局裡他曾經氣到歇斯底里地要揍程勇,當時曹覺得程沒出息還打老婆簡直混帳,結果被其他警察拉住,程勇靠在牆角畏首畏尾地像個犯了錯的孩子;後面黃毛沒了,程勇追到醫院瞪著猩紅的眼睛咆哮著歇斯底里地要揍曹斌,此時程覺得曹冷血沒人性,結果被其他警察拉住,曹斌癱倒在牆上手足無措地像個犯了錯的孩子。

程勇曾經問黃毛,你是不是特別看不起我。黃毛說是,然後看了程勇一眼,補充了一句,以前是。

其實這個轉變不止黃毛,曹斌也是。

20.程勇拉神父下水的時候,大道理一套一套,假裝自己是為了救人,然而他實際是為了賺錢逐利;後來在被曹斌質詢的時候,他抽著雪茄說“我這麼大的廠子我能賺多少錢,你說的那個能有我這值錢嗎”,假裝自己逐利,其實是為了能接著救人。

21.程勇第一次去印度的時候,放眼望去,印度各種髒亂差,背景音樂也是garbage garbage垃圾垃圾,可是在一片垃圾中,有救命藥,小孩子在樓下空地活潑的嬉戲;上海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乾淨又繁華,病人卻吃不到藥,小孩子冷漠的看著媽媽接客。

22.呂妻在家宴上,把葷菜調換到了程勇跟前,又滿含熱淚地、虔誠地直視著程勇的眼睛,敬了程勇一大杯酒。後來在追悼會上,她面如死灰,看都懶得看程勇。在她看來,給她希望的是程勇,毀掉她希望的也是程勇。

老呂媳婦的演技很精緻。她很聰明,沒有像現在很多演員,演寡婦就是在葬禮上哭天搶地大吼大叫。確實的,人在悲痛到極點時候,是哭不出來的。所謂哀莫大於心死。

23.思慧的丈夫在得知女兒生病後選擇了拋妻棄子。但老呂在查出病的時候,老呂媳婦只懷孕五個月,完全可以引產。可是她沒有。醫生說老呂要骨髓移植,但仍然可能人財兩空,她毫不猶豫地說,我們做。夫妻本是同林鳥,有人選擇了大難臨頭各自飛,有人本來至死不渝,卻不得不面對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24.程勇進去的時候,有一條街的人送他。因為他是他們的藥神。三年後格列寧納入了醫保,人們不再需要吃高價藥了。於是當他出來的時候,接他的只有曹斌一個。當然,你可以抬槓說,病人可能在這三年中不幸過世了。可是一條街的人死完了?誇張了吧?就算病人沒了,那病人家屬呢?家屬來代為致意,有嗎?你也可以說,家屬不知道具體出獄時間。可是,如果是經常來探監的,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具體時間?只要有心打聽,會不知道具體時間?

至少,思慧和神父,作為老員工老朋友,該來吧?可是人呢?

程勇為了救人,送走了兒子,賠光了廠子,還失去了三年自由,可是當人們不再需要他的時候,來接他回家的就只有他相愛相殺的小舅子。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影片前半段病人送了一面錦旗:仁心妙手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

初看是覺得無厘頭,全場都笑,看到後面才知道,原來這錦旗恰恰是對程勇的預言。

25.老呂死了,老呂媳婦不原諒程勇,黃毛不原諒程勇,病友們在老呂家門口烏泱泱站了一大群,全都陰森森地瞪著程勇。連程勇自己都不原諒自己。

可是老呂的死,是人家程勇的錯嗎?程勇要是真的不管老呂,老呂應該都死了多久了。就像程勇說的,他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一大廠的工人要養,他不想坐牢,有錯嗎?病人不想死,那他程勇就想嗎?可能他錯就錯在他不懂有句話叫升米恩,鬥米仇。救人是不夠的,人們要的是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沒有救到底,那你就有錯。

於是程勇為了救人終於把自己救進了牢底。

明明是團伙“作案”,最後坐牢的只有程勇一個人。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6.每個角色在面對可能影響自己命運的“大佬”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變得卑微,甚至諂媚。比如思慧面對夜場領班,比如老呂面對程勇,比如程勇面對下訪車間的領導調查團,比如求情的老太太面對曹斌。俗話說螻蟻尚且偷生,但人在偷生的時候,也確實能卑微如螻蟻。

27.一個很諷刺的地方是,張長林賣假藥的宣傳大會上,BGM是《感恩的心》,另一個很諷刺的地方是,張長林之前賣的是麵粉做的完全沒用的假藥,十來年沒出事。後面張賣的是有效果的走私藥,結果沒多久就被抓了。而且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通緝他。

28.劇中的患者們,包括現在看了這個片子的觀眾們,都在抱怨特效藥為什麼要賣那麼貴,為什麼要研發那麼久,為什麼我們沒有自主研發的國產靶向藥。但你去高考報志願的版面看看,全都在生物勸退,製藥勸退,化工勸退,天滅理化生,退坑保平安,計算機大法好,金融飯碗寶。生物化學圈子裡,讀博讀不下去轉行的,因為待遇差養不起家買不起房不敢生孩子被迫轉行的,在實驗室待太久已經和社會脫節的,甚至三四十歲項目做不出成果沒結婚沒存款最後壓力太大跳樓的,多得很。

至於投資圈,很少有資本願意給生物行業砸錢,畢竟坑太大,風險太高,回報率太低,回報週期又太長。

一個製藥公司的研發投入成本都趕得上一個國家一年的全國生產總值了,就問普通資本誰敢輕易碰這個無底洞。如果真的是像大家說的一樣為了牟取暴利,為什麼不選來錢快來錢多成本小的項目,反而要填醫藥這個坑?項目成功了還好,項目一旦失敗,幾十億幾百億就等於打了水漂。

這也是印度藥這麼便宜的原因,因為它是盜版,他只要照抄配方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長年累月地研發,它的科研成本為零。

所以問題就回來了,窮人不想死,那辛辛苦苦搞研發的科學家和投資人,就應該死麼?

29.很多人感慨藥價過高才把人逼成這樣。藥廠定價是因為藥廠有研發成本、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藥廠要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要養活科研人員,要購買實驗耗材,要有資金和動力研發更多的藥治更多的病救更多的人。藥品不是食品,可以薄利多銷,藥品只有對症患者這唯一的銷售空間,藥廠必須在有限的專利保護期內面對有限的人群收回前期幾十年投入的高昂成本。藥價還包括了交給政府的稅錢。

一個產品能夠上市,是經過了企業市場調研和政府物價與質檢部門審核的,換句話說,這個藥價是消費者,企業,監管部門三方博弈所達到的一個制衡。在這個平衡點上,企業能夠盈利,政府能夠收稅,消費者也不會絕對買不起。

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貴呢?不是因為瑞士藥廠追逐暴利漲價了,而是因為印度藥廠的超低價打破了原有的市場平衡。黃毛說過,就算把藥賣五千,也還是有人吃不起。世界上永遠存在“更窮”的人,那麼降價要降到哪裡才是個頭呢?所以,無論瑞士原版定價多少,它哪怕良心大爆發願意賠錢賣,只要有人敢出價比它低,消費者總是傾向於選擇更低的,這就是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的企業間價格戰的原因。瑞士賣四萬,程勇賣五千和瑞士競爭。程勇賣五千,張長林就敢把撲熱息痛加麵粉賣兩千和程勇競爭。

再舉一個可能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一支高檔大牌口紅,國內專櫃賣400,國外賣300,機場免稅店賣200,你去美妝圈打聽打聽,求代購的人少了嗎?口紅作為可買可不買的消遣品,差價最多也就一二百塊錢,尚且能有大批求代購的,那你憑什麼認為,作為不得不買的救命藥只要通過降價就能徹底平息民怨了呢?程勇一開始在包子鋪報價五千的時候,比起四萬已經低了那麼多,可是群主們的抱怨又少了嗎?聯繫自身實際想一想,淘寶上的東西都是平常買不起的嗎?那為什麼大家還要湊雙十一的熱鬧?再重複一遍,世界上永遠都有更窮的人,而只要差價存在,消費者必然是傾向於選擇價格更低的。

老呂媳婦說,張長林被通緝是因為他把藥價哄抬到兩萬,沒人願意保他了。然而你仔細想一想,既然從前4萬的藥都有人吃,兩萬的藥真的完全沒有人買得起麼?那為什麼張長林被警察發現了呢?無非是在接受不了五千到兩萬這個差價的人的眼裡,你不讓我吃藥,我也不能讓你有好日子過。憑什麼只有我吃不起,那大家都別吃了一起死吧。

這也是程勇重出江湖後哪怕賠本也不敢漲價的原因之一。他要是敢漲價,他就是下一個張長林,一旦激起群眾不滿,他進去得就會更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世界上永遠都有更窮的人,只要消費者知道有差價,必然是傾向於選擇價格更低的。

老太太對曹斌說,“印度藥有沒有效果我們患者能不知道麼”,可是印度藥和瑞士藥的有效成分比例,雜質含量的差別,雜質可能帶來的風險,她又知道麼?當信息不對等時,如果劣質的貨幣同優質貨幣具有相同的購買力,人們總是熔掉良幣而把劣幣花出去,最後良幣徹底退出市場流通,市面上全部變成劣幣。既然兩個藥看起來具有類似的療效,普通人又沒學過醫,有什麼理由一定要堅持高價的正版呢?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到底是經濟市場的鐵律。

30.瑞士藥企的員工其實很無辜,電影上映之後卻成了被罵得相當慘的一個人。電影放映到示威遊行潑糞的時候,影院裡竟然響起了一片叫好聲。但是,客觀來看,他作為員工盡職而忠誠,他領著人家瑞士的薪水,當然要負責維護本公司的權益,否則才是吃裡扒外。

人性是複雜的,很多矛盾掰開了其實就是立場問題。這個世界本沒有什麼是真正黑白分明的,孰好孰壞的形象其實都是被塑造出來的。然而電影卻為了戲劇衝突效果簡單粗暴地把醫藥代表簡譜化成一個不近人情貪婪冷血苦苦相逼的大壞蛋。試問,如果學醫製藥要面臨醫鬧打砸,要被遊行的群眾潑糞,還要被電影刻意醜化,被輿論痛罵,在連人身安全和做人的尊嚴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有誰還會願意賣藥行醫呢?

如上文所述,藥廠沒有錯;藥企員工也沒有錯;程勇代購是為了救父親,為了讓更多的人吃的起藥,程勇也沒有錯;警察要維穩,要堅守程序正義,警察也沒錯,其他病人更簡單,就只是為了少花點錢,能多活幾天。明明每個人都沒錯,每個人都只是為了活下去,卻不得不在一起鬥智鬥勇,甚至你死我活,你看,命運和現實是血淋淋的,它們才是最大的反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