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植綠愚公咬定青山不放鬆 讓廢棄礦坑變身淘金地

淄川:植绿愚公咬定青山不放松 让废弃矿坑变身淘金地

齊魯網8月10日訊初秋,空氣中依然充滿著溼熱。鑽進密不透風的果園裡,汗水像小雨一樣,順著臉頰留下,滴在腳下的土壤裡。此時,張漢修正在黛青山上為軟籽石榴樹梳花蔬果。“這季節不等人啊。雖然天氣炎熱,但花密果多,再不忙活,就耽誤了軟籽石榴生長啦。”張漢修邊梳花蔬果邊說。“這可都是寶貝呢。”

“可不,自從老張種上了這些樹啊,每天都念叨好幾遍呢。”在一旁幫忙的張漢修老伴王長淑接過話茬,話中還帶著“埋怨”呢。“放著好好地日子不過,偏要鑽到這山旮旯裡墾荒種樹。”“這不,都5年多了,還在生我的氣呢。”張漢修不無自嘲的說。

痴情荒山披綠裝。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2017年,張漢修相繼當選為淄博好人、山東好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今年6月,張漢修榮獲第五屆山東十佳三農人物提名獎,淄博河東富硒石榴研究院榮獲2018中國農業創富大會最具創富價值項目。

張漢修也獲得了“植綠愚公”的稱號。

說起植綠愚公,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河東村,那位讓荒涼的廢石山披上綠裝的河東村村民張漢修。初秋時節,沿著平整的水泥路來到了張漢修綠化的那片黛青山,也就是河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所在地。

短短5年多時間,山上真是大變樣啊:昔日的礦坑都被茁壯成長起來的各種苗木替代了,冷庫裡儲存了不少時令果蔬,3眼水井已經全部開始供水,工人們正在忙著給軟籽石榴樹搭鋼架拱棚,而藕池內張漢修則正在與工人一起採藕,長長的蓮藕竟然比張漢修個頭還要高,甚是喜人。“這是南斯拉夫雪藕,口感非常好,而且是富含硒。最長的2米多,一畝地就能產8000斤,今年的藕可是大豐收啊!”張漢修高興地說。原來,不光是蓮藕,他種的軟籽石榴、地瓜等都獲得了大豐收。光地瓜就收了8萬斤。“蓮藕8元一斤還供不應求,我還育了10萬棵石榴苗準備來年春天銷售。”張漢修自豪地說。而這也是他5年多來不懈努力的結果。

不忘初心 植綠荒山不後悔

與現如今碩果累累不同,5年前的黛青山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黛青山位於河東村東北方,許多年以前曾是當地人的搖錢樹。人們開採山上的石頭賣錢,留下了許多的廢石料坑。隨著資源的枯竭,慢慢的就成了一座無人問津、廢石料坑滿坡的荒山。

現年61歲的張漢修是土生土長的河東村人,從小就對土地特別熱愛。村附近老虎山上的植被非常好,小時候他經常與小夥伴們去山上玩耍,而黛青山是他們的必經之地,光禿荒涼的黛青山與綠油油的老虎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每次路過時,他心裡都很不是滋味。小小的他許願,等長大了一定要讓這座山變綠。

慢慢長大後,他成立了淄博奧能物資有限公司,以經營煤炭為主。隨著年齡增長,曾經的大山情懷與日俱增,2013年他決定實現兒時的願望,承包黛青山、植樹綠化。當時許多人尤其是家人都不贊同,因為這就是個賠錢的買賣。他在一片反對聲中,當年7月,他承包了荒廢30多年的黛青山,併成立了淄博河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和淄博錦川河富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說起包山造林的初衷,張漢修說的最多的,就是熱愛。因為山上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寄託了他太多的情感。

對於當時承包後的黛青山,張漢修這樣描述到:一米半高的野草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廢石坑到處都是,最深的坑有20多米,山上除了石料坑就是裸露的黃岩石,連條路都沒有,更不用提種樹了。但他當時下定決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一定要讓這片山綠起來。為此,他把資金和精力全部用在了綠化荒山上。

填坑造地 咬定青山不放鬆

現如今黛青山上楸樹、黑松等都已經茁壯起來了,為何種這樣的樹?“楸樹淨化空氣非常好,而且葉子還能入藥,黑松也是很好的綠化樹種。”張漢修解釋到。隨著樹越種越多山上的綠意漸濃,但對當初種樹的難處,不僅張漢修,就連打工的工人回想起來也是感慨萬千。

可選擇種植什麼好呢?張漢修自己拿不定主意,他就專門從山東農業大學、山東果樹研究所、山東省富硒委等請來農業專家“會診”。原來,這是一片天然富硒土壤,而且是青石土壤,偏鹼性。這樣的地方最適合種植軟籽石榴樹。他聽從專家建議,引種了原產於突尼斯的軟籽石榴樹。“這種經過改良的軟籽石榴樹,不僅果實飽滿,特別是在這青石山上獨有的富硒土壤中培育,口感獨特。”張漢修說。經過5年多的持續修復,至今投資2600多萬元,建成了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軟籽石榴園。去年,軟籽石榴陸續結果,經專家品鑑稱,這種新品種,結的石榴汁多、籽軟、糖分高、皮薄,營養高。至今,這裡已成為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會員、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石榴冷棚示範基地、山東省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富硒健康產業專業委員會富硒功能農產品生產基地。2017年初,淄博市富硒農產品展銷中心也在這裡落戶。

張漢修還因山制宜,多元開發。礦坑蓄水種植南斯拉夫雪藕,間作雪青梨、地瓜、花生、樹莓、小米等十幾個品種。去年軟籽石榴、紅薯等也都獲得了大豐收,僅紅薯就收穫了8萬斤,已培育的5萬棵石榴苗今年也進入了銷售期。

61歲的李菊花說:“與其它荒山相比,這裡根本沒有一塊好地。”她在這裡打工兩年多了,幾乎天天都是在填坑、挖石、造地。先後整了100餘畝地,光土就買了4萬方,填土最厚的地方可達80釐米。張漢修朋友們開玩笑地說:以前他都是西裝革履的,現在簡直就是個農民工。

沿著整修的土路,許多造好的地頭上都有個藍白相間的小圓柱,這是啥東西?原來這是專門用來澆樹的水管頭。

2014年剛開始種樹,張漢修用車往山上拉水,由於山體開採導致土層較薄,根本存不住水,沒多久,種上的樹就死了一大半。種樹沒水可不行!這咋辦?張漢修專門打了3眼300多米深的機井,修建了1200立方和1600立方的兩個蓄水池。“現在,鋪設的地下水管道覆蓋整個山坡,根本不擔心天旱問題。”張漢修驕傲的說。

“這個老夥計可出大力了,5年來它幾乎天天工作。”張漢修指著一個大型挖掘機說。原來,巨大的山坡需要開挖,離了挖掘機根本不行,但僱一天就得3500元,而整個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幹完的。為此,張漢修專門投資148萬元購買了一臺新的挖掘機。修路、打水井、建大型變壓器、種樹……5年時間內,他先後投資了2600多萬元。

造福後代 瓜果飄香綠滿坡

“2015年冬天部分石榴樹由於沒管理好凍死了,所以今年我要提前建好大棚。”張漢修指著正在安裝的鋼架拱棚說。放眼望去,整個山上是成片的軟籽石榴樹,據悉有70多畝、8000餘棵。這種新品種,結的石榴汁多、籽軟、糖分高、皮薄,比普通石榴的價格要高出2-3倍。為了更好地培育品種,他還投資成立了淄博河東富硒石榴研究院。

現如今收穫的軟籽石榴和地瓜都儲存在冷庫裡。建冷庫的地方,曾是一個廢舊料坑,全部用土填起來難度很大。於是,張漢修就用石頭壘起來,投資100餘萬元建了一個大型的冷庫。儘管外面暖陽普照,但一走進去立刻感覺冷嗖嗖的,6米寬的距離車開進去根本沒問題,這為下一步的深加工打下了基礎。

依地勢而建的,除了冷庫還有6個大小不一的水池。由於高低錯落,張漢修打算用來養藕和養魚,打造梯田狀的生態景觀。而在冷庫對面,2部挖掘機還在“叮叮噹噹”的開挖石頭,據悉,他打算建游泳池和餐飲飯店。

張漢修說,自己不是為了能掙多少錢,最大的希望就是將這座700畝的荒山變成遍地果樹和觀賞樹的“花果山”。

“希望再過十年,黛青山上沒有一點荒地!我要把滿山綠色留給子孫後代!讓黛青山瓜果飄香!”張漢修信心滿滿。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張漢修非常關注黨的政策。他說,十九大報告中最讓我振奮的一段話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我要把礦山綠化的更好,把礦坑水系連成片,再種上些花樹,讓這裡變得水清魚遊、鳥語花香。現在,我們的蒙古包已經建好,之後就再辦成農家樂,還打算搞點攀巖等旅遊項目,讓大家來採摘農產品的時候玩得盡興。”站在山上,說起今後的發展規劃,張漢修滿是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