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崩盤」形容廈門樓市,未免有點扯

相信不少人都去過一直以“文藝”、“小清新”示人,且充滿“古早味”的廈門,總想去吹吹鼓浪嶼的風,去舊茶攤喝一杯清醇的茶,去看一看有最美大學之稱的廈大。廈門一直作為網紅城市出現在大眾視野,這次卻因為房價徹底的火了一把。

近期,關於廈門房價暴跌的新聞甚多,有自媒體號報道,“廈門地價相比2016年幾近腰斬!廈門開發商揮淚虧本甩賣;廈門樓市崩盤了!……”

戴德梁行廈門總經理潘育敏表示:這種行文語氣就是在博眼球,這才是在製造恐慌!降價是存在,但和崩盤、恐慌,完全扯不上關係!大家不要相信謠言,不傳播謠言!

用“崩盘”形容厦门楼市,未免有点扯

實際上根據諸葛找房官方數據顯示,近期廈門房價的確有所下降,但用“腰斬”和“崩盤”來描述確實有博眼球的嫌疑。

降價為何引來如此熱議?

過去幾年,高昂的房價不斷勾起大家愁緒,儘管沒有一個剛需不期待房價下降,但在種種事實面前,人們對“房價上漲”這四個字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也恰恰是這種慣性思維讓人們固執的認為“房子是個特殊的存在,具有隻漲不跌的屬性”,所以此次廈門降價的消息自然引起了廣泛關注。

而這一降彷彿給了很多人希望,更讓人興奮的是剛剛宣佈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消息,怕是廈門房價短期內無法回溫了。

廈門降價早已初見端倪

我們都知道凡事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從諸葛找房官方數據可以看出,廈門房價下跌並不是突發性的,在4月份廈門樓市已經出現初跌的狀況,所以引起廈門房價下跌的“因”就需要我們仔細的順一下了。

先說租售比,說起這個數據難免會有人詬病,覺得中國樓市何時符合過租售比?

雖然我國樓市的租售比一直比國際數值高出不少,但租售比作為國際常用的房地產投資價值體系指標的衡量標準,這個數據還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實際上,我國樓市在經歷了這兩年二三線城市上漲後,很多城市的租售比遠超一線城市。

從今年年初發布的相關數據來看,上海的租售比例為644,深圳為627,廣州為600,北京為594,作為二線的廈門卻秀了一把,租售比達到了1100,全國第一!國際社會標準合理範圍是200-300!這麼看來廈門被媒體稱為全國泡沫之王也就有源可溯了。

所以目前廈門房價的下跌也在情理之中,與其說是房價下跌,不如說是房價正在迴歸理性。

北上廣等城市還有豐厚的資源和學區等優質隱形福利附著在住房上,像廈門這種無明顯特殊實力的二線,房價還直追北上廣不是遲早會涼嗎?

GDP增長乏力

用“崩盘”形容厦门楼市,未免有点扯

數據來源網絡

再來說說GDP總量,2016年廈門經濟規模(GDP)在全國50名左右,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GDP總量排名末位,不如好多三線城市,就算是算上市區人口,廈門也還是一二線裡最小城市。

而小體量意味著公司不多,工廠不多,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都受限。同時還面臨著GDP增速並不高這一打擊,廈門這幾年明顯慢了下來,這樣的GDP,和這麼高的房價,顯然不搭啊,不是作妖是什麼。

誰作起來的妖

從廈門的人口來看,本地人口占比較小,百度數據顯示,2017年廈門市常住人口401萬人,且全市有57.2%的常住人口戶口登記地為其他地市,也就是說有近六成為流入人口,可見非廈門人口買房的不在少數。

用“崩盘”形容厦门楼市,未免有点扯

如上圖所示,在易居研究院發佈的房價收入比偏離度報告中,廈門穩穩的排在第一,甩出排第二的南京5.9%!

可見,這麼多的外來人口和如此不合理的收入比,讓不少人對廈門的房價感到不可思議。

而這種不可思議的背後顯然有不少炒房客的功勞,像福建等地不少豐厚民間資本在廈門樓市有利可圖的狀況下不斷湧入,一步步抬高房價,由炒房客吹起的泡泡不斷增大。

限購是泡沫最大的照妖鏡

靠外地人和投資客撐起的樓市泡沫,一旦遭遇嚴厲限購,很快被打回原形。

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廈門調控相當嚴厲。

16年8月底,廈門就宣佈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明顯早於其他二線城市。17年3月,廈門大規模升級調控,限購升級,認房又認貸,這也是市場降溫的重要原因。

調控不斷收緊之後,大量外地人被攔在了門外!樓市基本靠本地需求支撐。

過去幾年,廈門房價一直偏強勢,房價水平明顯背離了多項其他指標,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而這種調整對廈門樓市前些年火熱的投資氛圍潑了一盆涼水,造成不少泡沫破裂,特別是二手房。

廈門均和土地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崎表示:廈門房價確實有回落,像湖裡的老破小原本也漲的非常高,現在也回落到了正常水平。

不少人擔心廈門的這種現狀會進一步擴大。對比不同城市看,此次廈門房價下跌有著不容小覷的啟示意義,這既給“炒房客拉昇房價,剛需族接盤”的模式帶來了震懾,又給房價過高的二三四線敲響了警鐘。但對於發展良好,GDP總量支撐實力強勁,企業多,資源多的城市來說還是不太會出現廈門這種現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