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與性無關

今天專欄的作者,是一個又酷又暖的測評工程師妹紙。

她有著穿啥啥好看的高挑清瘦大模身材,膚白貌美氣場兩米八。

她的T恤上寫著“斯文敗類”和“相當暴躁”。

她看德語、說德語、寫德語、翻譯德語的時候整個人酷到炸裂,分分鐘掰彎各路軟妹。

可她偏偏又愛畫畫、會做飯、看個美劇有時候也會掉眼淚。

她說自己重口味,但她又說,有愛才能活下去。

所以,去愛吧,別管其他!

最近一段時間,LGBT+群體被推在風口浪尖之上就沒下來過。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輿論報導層出不窮,不管認可他們的人有多少,來自LGBT+群體的人們早已活躍在社會中的各個平臺。

我愛你,與性無關

生活大爆炸裡Sheldon扮演者Jim Parsons

生活大爆炸裡Sheldon扮演者Jim Parsons就是一位同性戀者

今年已與男友完婚~

我愛你,與性無關

艾倫秀主持人Ellen DeGeneres

熱門脫口秀艾倫秀的主持人Ellen DeGeneres同樣也是一位同性戀者

2008年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完婚~

我愛你,與性無關

前田徑運動員Bruce Jenner變性後首秀登名利場雜誌封面

現在的她叫CaitlynJenner

上世紀90年代,由於“同性戀社群”一詞無法完整體現相關群體,“

LGBT”一詞便應運而生,並逐漸普及開來。

我愛你,與性無關

圖片來自美劇Will & Grace,這也是同性戀者第一次作為主角在美劇中出現

不過床上的Will和Jack之間有的只是純潔的戰鬥友誼~

LGBT+裡都有啥

⚑ L:Lesbians(女性同性戀者)

⚑ G:Gays(男性同性戀者)

⚑B:Bisexuals(雙性戀者)

⚑T:Transgender(跨性別者)

⚑Q:Questioning/Queer(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酷兒)

⚑ I:Intersexuality(雙性者)

⚑ A:Allies/Asexuality(盟友/無性戀者)

......

不論你平時對這個領域是否有所瞭解,但相信在這一溜概念中,總有幾個看起來熟悉的。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性向不應再被繁衍後代的任務所束縛,甚至性別也不再是與生俱來、不可變更的特質了。主流思想接受與否,對異性或同性產生“性趣”,都不再值得大驚小怪。那麼,如果對任意性別都沒有性方面的渴望呢?

Asexuality(無性戀)就描述了這樣一些人,他們不具有特別明顯的性傾向,即不會對男性或女性等性別表現出特別明顯的性衝動,但可能會有情感上的浪漫感覺、浪漫吸引力、建立浪漫關係等慾望。具體還可以分為異性浪漫無性戀、同性浪漫無性戀、雙性浪漫無性戀、無浪漫情節無性戀等等。

依據加拿大心理學家Anthony Bogaert在2004年的一項研究,英國有1%左右的人口感受不到來自任意性別人群的性吸引力。

這還是願意去參加調查、願意去在“不論哪個性別,對我來說都沒有性驅力”這一項上勾選的人數。畢竟對於無性戀者來說,隱藏在人群中是件無比容易的事兒。

從那個模模糊糊的定義上看,無性戀跟性冷淡被攪和到一塊兒一點都不奇怪。直到20世紀中後葉,無性戀才正式被“升級”為性學研究對象。

依據相關研究,無性戀者並不具備那些喜聞樂見的心理問題,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啊、無法合理控制憤怒啊,抑鬱、焦慮、述情障礙、自殺傾向、生理疾病這些也都一概沒有。最後心理學家得出結論——無性戀是一種性取向,與同性戀、異性戀一樣,並不可以自主選擇,不是生理或心理疾病,不等於節慾或禁慾,無性戀者對性的態度也並不一定是厭惡或恐懼。

無性戀,與生俱來。

他們不是怪物,也可以約會、相愛、結婚、生小孩、生老病死,只不過性生活對於他們的人生來說是一門選修課,逃了就逃了,沒成績也不影響畢業。

而且,與性功能障礙或性冷淡不同,很多無性戀者是具有正常性慾的,但他們多數傾向於自行解決。

所以存在著這麼一個無性戀者的圈內梗——跟別人啪啪啪還不如吃蛋糕呢。

我愛你,與性無關

《(無)性戀》電影海報

2011年,“無性戀”被搬到了大熒幕之上。這部名為《(無)性戀》的紀錄片將世界上最大的無性戀線上社區以及無性戀資料庫AVEN——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Network(www.asexuality.org)的創始人David Jay的經歷、他為無性戀群體作出的努力以及一些真實存在的無性戀者的個人生活展現了出來。

早在中學時期,David Jay就發現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大學期間,他向家裡正式出櫃。從那一刻起,向全世界剖析自己就變成了David的日常。

2001年,David成立了AVEN,他們的目標是:“creating public acceptance anddiscussion of asexuality and facilitating the growth of an asexual community(建立起公眾對於無性戀的接受與認可,引發社會對其進行討論,促進無性戀團體的成長)”。現在,AVEN已經擁有了包括中文在內的16種不同語言的分站(中文版會直接轉到豆瓣無性戀小組)。

從AVEN的英文全稱不難看出,無性戀需要的是終止隱形狀態,提高關注度。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可怕的不是來自恐同者的那種恐懼、憎恨,甚至暴力相向,更過分的是來自全世界的無視和否定。

畢竟社會認同感對人類個體來說必不可少,試想,無時無刻不在懷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是一種什麼感覺?

因此對於無性戀群體來說,類似AVEN的組織的出現至關重要。尤其當“潛在的”無性戀者初次意識到他們與眾不同的時候,如果沒有相關群體為他們指路,出於缺少對自己的瞭解,他們很可能會傾向於尋求醫療方面的幫助,因為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不正常、得了病。AVEN可以幫助無性戀群體更好地瞭解自己,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正確定位。

在“性”已經成為自我表達的一種手段的當代社會,來自LGBT+群體的其他人都已經開始在平權的小道上狂奔,無性戀者往往還被困在非常尷尬的潛逆或者無休止的解釋中無路可逃。

《(無)性戀》中,LGBT+遊行的大隊裡,無性戀者僅僅佔了很小的一部分,寥寥的幾個人,在隊伍末尾,舉著黑灰白紫相間的旗子,右手中指帶著黑戒指,掛著寫有Asexual的牌子,不停跟人解釋著“我們是誰”。

有一位無性戀者說:“我們的處境與變性人不同,沒有人害怕我們,也沒有人想要殺死我們,人們只不過認為無性戀是不可能存在的東西罷了。

可能人們都愛用自己的步伐,去丈量他人的道路罷。但在無性戀者那裡,“正常”的性生活真不是剛需。

請相信,那句我愛你,可以與性無關。

世界那麼大,那麼斑斕,願每個正常卻不平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

[1] http://www.asexuality.org/

[2] https://www.douban.com/group/61607/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絡

文案:Rick

排版:阿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