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被外界發現過的最後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生活在深山、與馴鹿為生的蒙古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3000年來,蒙古的泰加針葉林帶一直居住著這麼一群騎馴鹿的人,他們是杜科哈人。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杜科哈的蒙語名字“Tsataan”可以翻譯為“馴鹿牧民”,馴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對於杜科哈人來說,馴鹿絕不是普通的家畜。在他們的社會和宗教文化中,馴鹿擁有特殊地位,是他們心目中的圖騰。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攝影師Hamid Sardar-Afkhami把鏡頭對準了與自然世界對話的人與族群,超過十年走遍世界各地,記錄了許多瀕危文化的故事。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泰加針葉林帶擁有一種荒涼而嚴酷的美,雖然知名度無法與戈壁沙漠或者大草原相提並論,但卻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物群落區之一。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這個針葉林帶起於苔原之尾,幾乎一直從歐亞大陸延伸到北美亞北極地區。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它擁有極大的環境價值,是杜科哈人和他們餵養的馴鹿的家園。不幸的是,這個家園現在正面臨威脅。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3000年來,杜科哈人一直生活在泰加針葉林帶,他們靠餵養馴鹿為生,經受住極端天氣的考驗。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從鹿肉、鹿皮到重要的馱畜,馴鹿幾乎為他們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在嚴酷的生存環境打磨下,他們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性格。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現在,杜科哈族的人數不斷減少,賴以生存的馴鹿數量也呈下降趨勢,為了能夠延續古老的生活方式,他們必須儘快做出改變。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現在的杜科哈人是蒙古人數最少的一個民族,只有大約45戶人家,靠餵養馴鹿為生。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15年前,杜科哈人(以及當地的其他3個遊牧部落)共餵養了1.5萬頭馴鹿,現在的數量卻萎縮到2200頭並且仍在不斷下降。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杜科哈人的精神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薩滿教的影響,他們的文化非常具有韌性,擁有悠久的歷史。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過去,杜科哈人主要獵殺野生動物為食,只有馴鹿過了生育年齡或者過於老邁,無法繼續充當馱畜時,杜科哈人才會屠宰馴鹿。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現在,由於經濟不景氣加之森林中的野生動物數量減少,越來越多的杜科哈人為了生存,被迫屠宰馴鹿。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從未被外界發現過的最後部落活在零下35度的遊牧民族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涅涅茨人自古以養鹿、捕魚、狩獵為生,居住的地區在距莫斯科3800公里的西伯利亞城鎮納德姆以外。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涅涅茨(Nenets)原意為“人”,其祖先住西伯利亞西南部,他們是北極凍土帶馴鹿牧民、漁民和獵人。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涅涅茨人一年有260天生活在冰雪之中,主要以馴鹿為生。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涅茨人傳代以父系為宗,凡同祖氏族各有其住地,並有共同墓地、祭祀場所以及氏族標記,氏族內部禁止通婚。婦女處於附屬地位。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涅涅茨人在20世紀晚期約有34000人,一年有260天生活於冰雪之中。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他們的生活和馴鹿息息相關,新生嬰兒離開子宮後首先接觸的就是接生婆給裹上的鹿皮。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人死之後也同樣是用鹿皮包裹。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因戰亂一批丁零人沿葉尼塞河向北遷移,到達北冰洋沿岸,其中一部分越過了烏拉爾山。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一位牧人要依賴領頭馴鹿的本領。當迷失在大風雪中而毫無希望找到露營地時,他會通過觀察領頭頭鹿找回家的路。如果領頭鹿猶豫,或者打噴嚏,那就表示要橫過冰河,牧人會返回,並尋找新的過河地點。”一位涅涅茨人這樣說。

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从未被外界发现过的最后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