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全珍口述:永遠做個好黨員

龚全珍口述:永远做个好党员

龔全珍,女,漢族,1923年12月生,山東煙臺人,西北大學教育系畢業。她是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8月,龔全珍隨甘祖昌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務農並一直從事鄉村教育工作。近年來,龔全珍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感動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等稱號,她的家庭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

龚全珍口述:永远做个好党员

習近平總書記接見龔全珍

我今年95歲了,經歷過戰爭年代的烽火洗禮,唱響過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初心讚歌。我始終堅信,跟著共產黨走,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復興,人生才有意義。

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共產黨是幫我們打鬼子的親人。我最初對共產黨的認識是從比我大兩歲的三哥開始的。1937年底,當日寇快要侵佔我的家鄉山東煙臺時,三哥就參加了八路軍,那年他才16歲。他對14歲的我說,他要去遠方,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打鬼子。

我也想跟他一起走,但三哥說:“你還小,部隊可能不收,等3年後我帶你去找共產黨。”從此我就認定:要跟著共產黨走。

1938年初,煙臺徹底淪陷了,我們全家成了亡國奴,日本鬼子經常派特務殘害愛國青年。每當晚上聽到悽慘的尖叫聲,我就知道又是日本憲兵隊惡魔在折磨、摧殘我愛國同胞,心裡很仇恨,也很害怕,害怕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害怕再也見不到愛我的三哥。

3年很快過去了,三哥一直沒有消息,我想去找他,但不知道去哪兒找。雖然沒有等到三哥來接我,但亡國奴的日子讓我明白,如果不願做奴隸就得逃出虎穴。只有逃出去了,人生才有希望。

1940年夏天,我逃離了生我養我的故鄉。從山東到安徽,從河南到陝南,一路輾轉,一路求學。那時候,國民黨的軍隊害怕日本鬼子,有的甚至沒怎麼交戰就逃跑了。我想,如果跟著國民黨,我們也只有做亡國奴的命運。這時候,我心中就堅定了一個信念:一定要找到三哥,參加八路軍,加入共產黨,把鬼子趕出去。

1949年6月,我從西北大學畢業時,西安解放了。聽說解放軍在學校招兵,我又想起了三哥說過的共產黨、八路軍,高興得不得了。那時候我的思想很單純,正好趕上解放軍動員青年人參軍,我就趕緊抓住機會,報名參加瞭解放軍,跟隨這支光榮的軍隊走上了解放大西北的征程。

1952年時,我在新疆軍區八一子弟學校當老師,校長李平和學校總務處杜主任兩人都是老紅軍,在他倆的介紹下,6月27日,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我們學校的老師中有8位是大學生,我是其中最早入黨的。我清楚地記得,在宣誓的前一天晚上,我失眠了,因為我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還想到,如果找到了三哥,我就可以自豪地對他說:我也是共產黨員了。

1953年,我與身經百戰的老紅軍甘祖昌結為革命伴侶。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將軍銜。1957年8月,他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職務,帶著我們全家老小12口人回到了他闊別30多年的老家——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

“甘將軍真的當農民了。”村民們每天見到的甘祖昌,光著腳丫子,身穿粗布衣,腰繫白汗巾,手拿旱菸杆,一副典型的老農形象。大家親切地稱他為“祖昌兄弟”“祖昌伯伯”。

從將軍到農民,對祖昌來說,是身份和心靈的迴歸,但物質生活條件和待遇要相差很多,特別是政治上我還遇到了很多磨難。1966年,我曾經被戴上“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帽子,想到自己的理想、信念都渺茫無望了,我甚至想到了死,但甘祖昌鼓勵我要經得住任何考驗。現在回過頭想想,如果一點風浪都經不起,能稱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嗎?

也是受祖昌的影響,在他1986年3月去世後,我選擇了去幸福院。這條路是祖昌指的,我也認為很合適。為老人們搞搞衛生,縫洗衣物,為祖昌的戰友和他們的家屬服務。幸福院旁邊就是蓮花縣琴亭小學,我一直是該校的校外輔導員……

在幸福院住了幾年,子女們堅決不讓了,把我接回了家。但我不願意閒著,又擔任了江西省蓮花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第一任主任,經常去學校、社區、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後來,我發現還有一些貧困學生,因為家庭原因不能上學,我就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為此,我倡導成立了“龔全珍工作室”和“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幫助那些貧困學生和困難群眾,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帶著笑臉走進校園。龔全珍愛心志願者隊伍在蓮花縣落地生根。

2003年,我加入了縣鎮兩級老幹部宣講團,應邀到鳧村中學作愛國主義傳統教育講座。講完後,我到了學校的圖書室,看著空蕩蕩的書架,有了一個想法。回到縣城後,我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積攢起來的生活費,到書店購買了1000多冊書籍,送到了鳧村中學。不久後的一天,我在縣關工委看報,無意中聽到工作人員說起縣關工委打算購買《激勵永遠》教育光盤捐贈給學校,但還有部分資金缺口的事,我捐出了2400元。

2004年,在一次下鄉宣講時,我偶然得知了下坊鄉灣溪小學三年級學生郭豔蘭因家庭非常困難,隨時可能輟學,決定負擔這個孩子的全部學習費用和部分生活費用。

最令我激動和難忘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親切接見我。

2013年9月26日下午3時,在北京京西賓館會議樓,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他說:“甘祖昌是我們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江西籍的老紅軍。新中國成立後,他當了將軍,但是他堅持回家當農民。我當小學生時就有這篇課文,內容就是將軍當農民,我們深受影響。至今半個世紀過去,看到龔老現在仍然弘揚著這種精神,今天看到她又當選全國道德模範,出席我們今天的會議,我感到很欣慰。”

總書記的講話使我很受鼓舞,體現了他對為新中國作出貢獻的老同志們的尊重,對我們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充分肯定。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考察,冒著嚴寒看望慰問老區人民。2月2日上午,在井岡山八角樓革命舊址旁的慎德書屋,總書記與大家座談。他一看到我,一眼就認出來了,一邊說“老阿姨,您也來了”,一邊伸出厚實的大手。總書記的一句“老阿姨”讓我倍感親切,就像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

大家常說我幫人,其實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也受到了教育。雖然我年紀已大了,身體不好,記憶力也大不如前,但我始終記得自己的身份,要永遠像甘祖昌那樣做一個好黨員。(龔全珍口述,二女兒甘仁榮整理)

(據中宣部《黨建》雜誌2018年第8期文章,原標題《像甘祖昌那樣永遠做個好黨員》)

龚全珍口述:永远做个好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