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時光印記(36):2018半年總結,活下來已經算是幸運

2018時光印記(36):2018半年總結,活下來已經算是幸運

【20180630】2018年倒數第36篇投資筆記。

光陰若電,歲月不逮,半年時光,轉瞬滄海。

在我們煎熬、埋怨、後悔、悲傷以及唏噓不已的複雜情結下,2018年的上半年,還是匆匆忙忙的結束了。這個半年,有太多文字無法記錄的情節。當我打開文檔做在電腦旁準備寫半年小結的時候,久久不知從何下筆,這半年的經歷顯然沒有時光走的那麼輕鬆自在。

數一數,已經是自己在市場的第13個年頭了,今年這個半年,應該是這13個年頭比較難熬的半年。在我的記憶中,只有2008年和2011年的上半年,才如此的煎熬。然而,所有困難的時光,終究都會過去,或會化作歲月裡的驚鴻一瞥,亦或是生命裡的一抹雲煙,不經意就隨時光消逝。拉長時間,不用難過,無需傷悲,坎坷和希望本來就是充滿了我們整個投資道路,無論過去和未來。坎坷孕育希望,希望也必定充滿坎坷。一切都是輪迴。而這,都是投資乃至人生無法逾越的一部分。

接下來就隨著我的思緒,做一下這個最困難的半年的小結。

一、這半年,為何賺錢這麼難

1、先看數據:

上年年中位數-22.05%

上半年上漲個股463只,佔比13.35%

上半年上漲大於10%的個股259只,佔比7.46%

上半年上漲大於20%的個股161只,佔比4.64%

上半年上漲大於30%的個股102只,佔比2.94%

上半年上漲大於50%的個股38只,佔比1.09%

上半年翻倍個股7只,佔比0.2%,並且這7只個股基本是遊資推動的妖股:

2018時光印記(36):2018半年總結,活下來已經算是幸運

看看上漲個股數據的背面:

上半年跌幅超過50%的個股115只,佔比3.31%

上半年跌幅超過30%的個股860只,佔比24.79%

上半年跌幅超過20%的個股1722只,佔比49.65%

上半年跌幅超過10%的個股2400只,佔比69.2%

可能所有的人,都沒有感覺數據如此糟糕,因為這些數據,如果你只看指數,是無法看到的,指數掩蓋了真相。同時,從去年開始,市場並非是全“熊”,而是結構“熊”,比如2017年其實全市場數據也很差,但是上證50走勢讓大家總是感覺有希望,而今年,扮演上證50角色的變成了醫藥消費。這就是“倖存者偏差”效應,投資中眼中總是會看到這些走勢好的個股,從而掩蓋了數據的真實。

2、市場糟糕數據的背後,是市場環境惡化的必然產物。

今年大環境可謂是內外交困,內部政策多變,降槓桿引發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危機,成為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給我直觀的感受是,幾乎每天都是幾家甚至幾十家閃崩股,有些閃崩股是可以預防的,但是有些是無法預料到的。再加上貿易戰的擾動,對經濟下滑的擔憂,都導致了一點,情緒如驚弓之鳥隨時崩潰。

這種擾動綜合在一起,成為市場短期最不確定的因素,這對長線投資是極大的考驗。為何說短期因素考驗長期投資呢?因為短期波動率明顯加大,有時候並不是個股邏輯驅動股價波動,而是情緒驅動,而情緒這個東西,又沒辦法把握,就造成個股很容易跌過頭。長線投資面臨的考驗,就是在這種波動下的持股信心。

我今年很多身邊的長線投資者反水,因為不堪忍受短期大幅回落對持股信心產生動搖,甚至對長線投資體系產生自我懷疑,被迫做起了趨勢投資。

然而,今年的趨勢投資也相當難做,從個股來講,往往趨勢稍微一好,一冒頭就被打下來。從上半年漲幅榜來看,兩種投資者賺錢,一種是抱團醫藥消費的投資者,另外一種是階段性的妖股,因為市場行情差監管有所放鬆,今年漲幅榜前幾位幾乎都是遊資打起來的妖股。其餘的各類方法,無論是價值投資、成長股投資、趨勢投資,基本全殺。

這就是當前的市場環境。從這個市場環境來看,在85%的個股下跌的情況下,不踩雷已經萬幸,如果能選中上漲20%的個股,基本就是像是中彩票一樣,只有不到5%的概率。

二、在這種艱難的市場環境下,能活下來已經算是幸運

在這種艱難的市場環境下,能活下來已經算是幸運。這個週末做了個統計,我上半年收益率為0.3%,半年原地踏步。其實我在3月初華友135元的時候,已經完成我全年收益目標30%,然而隨著華友調整,今年收益已經全部回吐。

這種長線的波動,其實我一直認為是我投資體系的一部分,過去幾年也是這樣過來的,邏輯在籌碼在,只要個股高成長,當前股價沒有反饋真實價值,業績存在“短期爆發+長期可持續”的基礎邏輯,基本就是持股。

然而今年我對這個有些新的認識,其原因就是長期持股,如何面對選錯股帶來的長期陰跌,尤其是邏輯不變的情況下的長期陰跌,還有就是當前市場的極端,動不動就閃崩,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畢竟有些問題,在之前即便是做足功課,也是無法預計的。今年的市場給我最大的認知提升就是對風險的容忍度,止損的必要性和買賣點選擇的重要性,這兩點,是我在今後要融入體系的,目前正在不斷的磨合。

投資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認識市場,認識自己的過程,在市場和自己之間,用投資體系構建一個有效的機制。

今年帶來最多收益的個股是華友鈷業,華友今年上漲20%+,去年年底提出重鈷輕鋰後,倉位不斷向華友挪移,雖然做了過山車,但是這隻股仍舊是今年最成功的投資。最失敗的投資是科達潔能,這隻股去年建倉,當時的邏輯就是看好鹽湖提鋰,尤其是看好遠期鹽湖提鋰的低成本,因為通過跟蹤關注的事項基本都兌現,邏輯沒有大的變化,所以持股過程中決策有些猶豫,雖然中間換股減倉過兩次,但是仍舊不夠堅決,成為今年浮虧最大的個股。後期鋰價格回落、負債高的個股不受待見等,造成股價一路向下。其實這也是今年大部分個股的一個縮影,只要是邏輯不在市場方向上,個股就跟隨大勢下跌,這是普遍現象。從自己認知來講,這也是我對投資體系認知的提升,如果能有止損,就不會參與長期的陰跌,就不會消耗過多的時間成本。其餘持倉和曾經持倉個股有漲有跌(倉位低於10%的觀察倉未統計):洛陽鉬業(上半年漲幅-7.4%)、贛鋒鋰業(上半年漲幅-18.87%)、雙鷺藥業(上半年漲幅24.08%)、東方財富(上半年漲幅22.3%)、杉杉股份(上半年漲幅14.34%)、當升科技(上半年漲幅30.02%)、新綸科技(上半年漲幅-3.23%)等,高鎳是後期切換過去的,目前都有浮盈,堅持看我《時光印記》的夥伴應該都能知道我持倉的標的和切換的時間。(上面的個股不要盲目跟風,有些已經不再持有了)

從結果導向來看,截止6月底的這個時間點,上半年收益率0.3%,是我近幾年最差的半年投資收益,然而如果結合大環境來看,能存活下來,已經實屬不易。

今年也有很強的危機感,感覺投資體系不能原地踏步,還是要在堅持“業績和成長”,堅持“短期業績爆發+長期業績可持續”的基礎上,繼續修補體系的短板,提高勝率,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三、向前看,悲觀永遠屬於過去,未來屬於獨立思考者

在市場中,能不能長期生存,建立在幾個基礎上:

1、有沒有一個可以依據的投資原則。這個投資原則就是你的體系,讓體系幫你做大部分決策,而不是靠臨場即時決策。因為當前的市場環境,沒有原則的即時決策,非常容易被市場情緒左右。

2、有沒有樂觀積極的情緒。樂觀積極的情緒是一個人長期投資成功的基礎,很難相信一個處處悲觀絕望的人,能抓住很好的投資機會。

3、有沒有平靜的心態。平靜的心態,是正確判斷形勢、正確分析個股的基礎,只有內心平靜了,才能不受市場情緒影響。

4、能不能獨立思考,逆向投資。市場由烏合之眾組成,從鐘擺效應可以得知,鐘擺一會兒朝左,一會兒朝右,週而復始,來回擺動,但鐘擺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值在一定範圍內作有規律的擺動。在每個鐘擺的拐點,大部分是都是錯的,這個時候逆向思考才能獲勝。其實做投資,無需每個波段都判斷對,只需要在格局稍微放大一點,就可以做的好過90%的人,比如當前,市場跌破了2800點,大部分人是有鐘擺的慣性的思考的,跌時看跌,加上市場環境的惡劣,彷彿市場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底部,會繼續崩盤。然而,2800點,距離一年半之前的低點2638也就是隻差100點而已,如果我們再計算每年20%的增長率,估值水平甚至更低了,會跌到哪裡呢?這些,如果陷入市場情緒就會出現錯誤判斷,其實只要大一點點的格局,此時買股,用閒錢,拉長時間看勝率極高的。

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吧,上半年做的不是太好,但是不代表全年做的不好。逆境中存活下來,是對投資體系堅持的結果。我多年形成的這個體系,基礎不會變,投資業績和成長,無論市場怎麼變化,這個都是核心。下半年的目標仍舊是完成今年30%的收益率,過去幾年都是超額完成,今年感覺這個目標的壓力好大,不過也有信心去實現。

我們每個人在歲月裡奔波,歷練著人間煙火,本身也是一種成長。經歷著這眼前的風景,有春花,有夏雨,有喜悅,有悲傷,每個人都在思考著追逐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走在這世間的經過,找到自己在這個世間存在的角落,不為如何存活,只為安靜的活著,然後,把那些生活的五味陳雜,都用來鍛鍊自己的心地與寬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