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努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路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努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路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努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重庆行政学院《公共人物》刊物(2018年7月号)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作出全面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提出推动“五个振兴”,这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路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努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涪陵青菜头)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方面面,本刊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这一主题,专访了十九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市农委主任路伟。

本刊记者:路伟主任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排在首位的,可见其重要性。请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指引是什么?

路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有着深厚感情,时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河北省正定县、福建省、浙江省工作期间,就对“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亲自擘画“三农”发展战略,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将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在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对我国农村历史变迁进程的深刻洞察,是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思考,是对我国农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排在第一位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来讲,产业振兴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其他四个方面的振兴才有基础和条件。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本刊记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重庆市委、市政府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有怎样的实践要求?

路伟:去年7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的要求,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对标对表中央战略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落实。陈敏尔书记亲自担任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推进乡村振兴倍加重视、亲历亲为、靠前指挥,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专题调研,十九大闭幕后在深入南岸区乡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重点讲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多层次传达学习,春节前夕主持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动员会全面部署,随后又亲率调研组深入长寿区聚焦乡村振兴蹲点调研,近段时间两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唐良智市长多次组织专题研究、作出指示批示,精心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要求事项化、项目化、清单化务实推动,逐项定人、定责、定目标、定任务、定标准,加大督导力度,确保中央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精准落地。李明清副市长带领我们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并采取季度工作调度会形式强化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实效。其他市领导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要求来讲,我理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了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重庆立地条件等因素,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这是我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第二,明确了发展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农业增加值年增速要进一步提高,力争达到6%左右;二是粮经比要进一步优化,力争从现在的60:40调整到40:60左右;三是面向市场,着力培育一批标志性、支柱性产业;四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土地综合产出率提高到6000元/亩。第三,明确了路径举措。主要包括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培育绿色农产品、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农业领域应用、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本刊记者:产业振兴,乡村才能振兴。那么,在实践中,产业振兴的标志是什么?

路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首先要搞清楚乡村产业的内涵要义。我认为,乡村产业不再只是过去的农业,更不能简单理解为第一产业,而是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产业主要包括特色种养业、精深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现代流通业、社会服务业。

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和理解“振兴”二字。我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至少有这样几个标志:一是基础“稳”。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尤其是“交通网”“水利网”“环保网”“信息网”基本形成。二是结构“优”。区域布局结构、产业产品结合要合理。三是质量“高”。这不仅是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而是农业农村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要实现资源利用合理高效、产业体系构建完善、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四是产品“精”。品牌影响力大,能够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五是动力“足”。科技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高,乡村人才“近悦远来”,体制机制活力彰显。六是效益“好”。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加凸显,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赢。

本刊记者:按照您刚才所讲的这样一个衡量标准,就重庆来讲,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或者说,重庆乡村产业振兴现在的鲜明特征有哪些?

路伟:去年7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我们调整优化工作思路,全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去年增速达到9.4%,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55:1,城乡供给有效保障,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量足价稳,重点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5%。此外,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蓬勃发展,收入达到560亿元、510亿元,分别增长65%、46%。应该说,我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迎来重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八个方面自我剖析:

第一,从产品供需看,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消费需求加快升级。2017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8%、主要农作物机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7%,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量足价稳,“菜篮子”“果盘子”日益丰富。从供给侧看,我们纵比在不断进步。但是从需要端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加,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从产业体系看,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有待延伸。这些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以柑橘、榨菜、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同时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但是,对照乡村产业振兴的要求来审视,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农业结构不尽合理、精深加工不足、品牌实力不强、产业链条较短。

第三,从市场环境看,区域融合不断加深,竟争压力日益凸显。过去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流通格局深刻变化,不少产品甚至是买全国、卖全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看我市的农产品,我感到市场竞争力较弱。在农产品上,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价格优势不明显;加工上,企业个头小,加工转化率低,总体比较薄弱;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上,同质化现象突出,特色不鲜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第四,从绿色发展看,突出问题加快整治,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农业部门应当全力以赴贡献力量。敏尔书记多次强调,我市地处长江上游,要更好地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去年以来,我们强力整改中央环保大督察指出的相关问题,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技术,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强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但是,农业生态环保量大面广,一刻也不能放松。当前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还存在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和养殖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农业用水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市每年大约产生5800万吨畜禽粪污、1000万吨秸秆,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农村垃圾亏水处置、“厕所革命”量大面广,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第五,从经营体系看,新型主体加快成长,传统农户比重较高。2017年全市非农就业820万人,超过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60%;城镇常住人口比重高于农村,农村人地关系、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机具新装备新技术广泛应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大量涌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0万家。这是一个好态势。但是,我们决不能只重视新型主体培育,小农户在现阶段乃至今年很长一个时期仍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面,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六,从农民收入看,增长态势基本平稳,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三农”政策指引下,我市农民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以上,2017年达到12638元。但是增速逐步放缓,从2013年的12.8%下降到2017年的9.4%。从目前形势分析,促进农民增收,很大程度要靠乡村产业,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第七,从城乡关系看,融合互动不断加深,要素流动还有障碍。改革开放以来,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鲜明体现了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清晰脉络。现阶段,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农民工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势头看好,在此过程中,如何清除城市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障碍,是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八,从制度供给看,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发力,构建了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四梁八柱”。按照中央精神,市委、市政府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比如,蹄疾步稳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创造性地实施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创新等。但是,对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求看,目前农村产权权能还不够充分,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任务艰巨;精准聚焦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绿色发展等政策不够,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存在瓶颈,涉农企业贷款、特色产业保险、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本刊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当前,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路伟: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要求,立足重庆市情农情,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当前至少有这样六大重点任务。

第一,产业体系要“建”起来。在主要目标上,要夯实特色种养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乡村旅游业、活跃现代流通业、拓展乡村服务业。发展思路上,着力推动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实施路径上,纵向,要坚持全产业链统筹谋划,加快构建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横向,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使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第二,综合产能要“提”起来。在主要任务上,重点是提升土地产出能力、提升抗御灾害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设施支撑能力、提升科技贡献能力、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五个能力”。路径上,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要在“调结构、强装备”上做文章;“减法”,就是要在“降成本、减污染”上做文章;“乘法”,就是要在“三链同构、三产融合”上做文章;“除法”,就是要在“破障碍、除风险”上做文章。

第三,经营机制要“活”起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除家家包地、户户务农这一基本形式之外,还有专业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等新形式。2017年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比重超过40%,规模经营集中度超过35%。对此,必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着力构建流转交易、培训培育、联合合作、利益联结“四个机制”,推进统分结合、服务整合、主体联合、要素集合。

第四,产品品牌要“树”起来。首先要抓好“三品一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增加到1000万吨左右。其次,要推动品牌整合和拓展,强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第三,要加强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我们抓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敏锐的市场触角、一定的经营规模和整体的策划包装。

第五,乡村人才要“聚”起来。要按照陈敏尔书记指出的用足用好在乡、返乡、下乡人才的总体思路,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批新型经营组织带头人,回引一批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才,推动一批城市人才“上山下乡”,力争到2020年,培训乡村实用人才50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在具体实施上,要切实培养“三乡”人才。对“在乡”人才,重点是培育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返乡”人才,重点是用足用好退休干部、工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文化人才、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下乡”人才,重点是用足用好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

第六,农民腰包要“鼓”起来。到“十三五”期末,力争我市农民收入基本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我市农民收入增速每年要比全国快2个百分点左右。实现这一目标,要把重心放在乡村产业振兴上,通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三产”融合、强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本刊记者:结合产业振兴的六大重点任务,为实现设定的目标,市农委有哪些具体举措?

路伟:按照中央战略决策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改革的办法、对路的政策,大力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一,要以高效整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面向“三农”需求的网状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在建设思路、投入方式、建设模式上有一个大转变大创新,重点做好整合文章,集中力量攻难点破瓶颈。重点做好整合文章,集中力量攻难点破瓶颈。围绕“规划”整合、围绕“三区”整合、围绕“产业”整合、围绕“示范”整合。

第二,要以结构调整顺应市场需求。除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以外的2250万亩耕地,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抓规划布局、抓示范引领、抓龙头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考虑,进一步聚焦十大类产业,包括柑橘、榨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中药材、茶叶、脆李、油料、调味品、特色食粮。

第三,要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大数据”是资源、“云计算”是公共服务、“智能化”是最终转化的成果。在生产环节上,重点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试验示范。在销售环节上,重点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在管理环节上,重点抓好大数据平台建设。

第四,要以链条延伸促进融合发展。要围绕功能拓展促融合,包括生态涵养、文化传承、观光体验等,重点打造以乡村旅游为联结点的产业综合体,增加产业经营复合效益,培植新产业、新业态,让农业功能拓展成为产业振兴的支撑。要围绕产加销联动促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为关键点,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平台,积极探索发展种养加结合型、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型、产业园区整合型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原料基地、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围绕利益联结促融合,鼓励企业以订单、入股、委托生产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各具特色的产业分工合作,打造紧密联结型的产业集群,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发展。

第五,要以“三品”建设促进提质增效。一是大力推进品种创新。积极探索“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建立一批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筛选一批优质高产、适销对路的主推品种和若干项综合集成、简便高效的主推技术,培育一批亩产值上万元的优势品种,以优质良种引领产业振兴。二是大力推进品质提升。重点在农业地方标准制定、标准化生产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三园两场”标准化示范:标准化果园、标准化菜园、标准化茶园、畜禽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三是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市里正统一打造“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授权方式带动和支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在全市形成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利用媒体、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等平台,强化直传推介,扩大我市品牌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

第六,要以创业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一是激活创业创新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二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立足种养基地、加工园区,加快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园,为各类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及经营主体提供创业平台,创业园要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便利和支持。三是营造创业创新环境。要完善政策、要改善服务、要示范引领。

第七,要以招商引资注入发展动力。一是策划项目。加快策划包装一批对农业发展具有甚础性、引领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引入资金、人才、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和理念,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振兴一方。二是拓宽视野。瞄准大型工商企业,主动出击、定向招商的办法,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龙头。走出去招商,借助农交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平台,开展组团式招商、集中式签约。三是完善政策。用地上优先支持、投入上优先解决、融资上优先满足。四是优化服务。建立定点帮扶、跟踪服务、限时落地的服务机制,在项目规划上给予指导、在产业技术上给予培训,推动招商成果加快转化。

第八,要以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要明确标准。从多数地方实践看,土地经营规模达到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的10-15倍,其经营收入一般能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大致相当。据调查测算,重庆户均适度规模大体是,粮食50-100亩左右,蔬菜露地种植20-200亩、设施蔬菜5-20亩,特色经济作物20-50亩,生猪养殖300-500头,家禽养殖1-2万只存栏,水产养殖100亩左右。二是要规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主要明确了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和股份合作5种流转形式。三是要创新模式。探索以股份合作为重点的产权联合经营模式、以“大基地”“小单元”为重点的产业联合经营模式、以代耕代种为重点的生产联合经营模式。

第九,要以产权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全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达804.8亿元,要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在利用上做到,明晰集体产权、拓展资产权能、发展集体经济。搞好四种模式:“资源经济”,由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成员以土地经营权折股入社,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等。“服务经济”,由村集体创办农业生产类、综合服务类合作社等服务实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物业经济”,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事土地,建设物业项目,以物业出租获取稳定收入。“混合经营”,以集体林场、土地、水塘等资源性资产参股新型经营主体经营。

第十,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合作经营。一是股份合作。重点抓好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通过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集聚资源建全机制、带动农民的目的,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收、生态增值。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股份合作:主要是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动、技术等各种要素直接入股企业,或先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再入股企业,或者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企业和个人以其他要素入股合作社等,探索建立“保底+分红”等多种益联结机制。二是订单合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以订单形式保底价收购农户产品。三是生产合作。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通过章程约定,形成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