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貢獻「湖南經驗」

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湖南经验”

8月1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採訪團自重慶順流而下,來到湖南首站岳陽。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10家中央媒體和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主流媒體的140餘名記者兵分兩路,全媒體聚焦岳陽市長江大保護、生態修復、對外開放和綠色發展等情況。(8月2日湖南日報)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浩瀚碧波的壯闊,曾讓無數文人墨客們為之讚頌。千帆過盡,時代更迭,用時代之音符傳承與記錄長江,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與擔當,堅持長江經濟帶持綠色發展更是眾望所歸。這次“大江奔流——長江經濟帶”大型採訪活動,是新聞戰線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為展示長江經濟帶沿線的各省、市、區的綠色發展成就,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交流互動。

作為長江經濟帶“龍腰”的湖南,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經濟發展,是湖湘人民飲水思源的責任使命,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的體現。湖南在實現綠色發展之路上不斷摸索,穩步前進,以“一湖四水”為主戰場狠抓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四水”聯治,並繼續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尤其是全面落實《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對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綜合治理,做到了協調發展,標本兼治。在某種意義上,三湘兒女矢志不渝推進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築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為“一湖四水”的清流銀波生生不息地匯入長江,助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長廊”貢獻“湖南經驗”。

近年來,為還民以煙波浩渺的大美湘江,在“一湖四水”生態環保的主戰場上,湖南推行河長制管理體系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中央環保督察所反饋的問題更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大力整改,切實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沿岸8市67縣開展統一行動。據有關統計,關閉流域內高達1182家涉“重”企業;幹流沿岸500米內2273家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整治500餘座礦山,21萬畝礦區重披新綠。尤其是在洞庭湖生態治理上,湖南這些年成績有目共睹,綜合央視新聞聯播8月2日報道,湖南擁有163公里的長江岸線,還有被稱為“長江之腎”的洞庭湖,通過碼頭泊位整治等措施,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是重大的,任務是艱鉅的。這些年湖南在狠抓“一湖四水”的主戰場上,生態環境質量出現可喜變化,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正如省委書記杜家毫在今年的湖南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所言,全省生態環保形勢依然嚴峻,“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真正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如紅網時刻報道的,近年來,隨著湘江、洞庭湖綜合治理,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岳陽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驟顯,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生態保護,實現“含金量”與“含綠量”同步提升。這些綠色發展舉措,無疑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

千帆過盡,仍是碧波萬頃,為將這一江山美景永恆延續,長江上中下游各地區只有因地制宜,統籌規劃、聯動發展,在思想認識上擰成一股繩,才能真正在綠色發展的實踐中鑄成同心圓,使長江沿線成為一條“綠色生態長廊”。我們更要繼續以此為契機,順勢而上打造引領綠色發展潮流的“湖南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