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據《紅安縣誌》記載:吊橋村位於紅安縣七里坪鎮檀樹崗北約三公里,旱年,居民為了安全,在村子周圍挖有壕溝,利用吊橋出入,由此故名吊橋。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風

吊橋位於湖北紅安縣北七里坪鎮檀樹崗西北六華里,與河南新縣陳店鄉一山之隔。坐北向南,來龍於觀音寨過木城寨。三面環山,中土寬平,形如燕窩,舊名來莊。明季,方氏朝九二房,六世祖伯椿,字宗仁公,樓居於此。至八世祖(方)正、(方)旺兄弟,有“富甲齊安”之說。門首鑿濠,置鐵索系銅板於濠上,白天落下以資出入,夜晚懸起以備防守,故名“方吊橋”。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村風

吊橋村,村東與河南省新縣箭廠河鄉接壤,村北與新縣陳店鄉交界,村西有檀樹崗水庫,村北有“木城寨”山,南面有“和尚頭”山。毗鄰水庫,有淳樸之民,生態之原,環境之美。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朝陽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霜天倒影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圓石墩

據村民描述,現今吊橋傳說的鑑證就是這塊碩大圓石墩遺蹟,另一說是在此石墩橋下,因歷史的風雲變幻、目前有僅有的痕跡就是這個兩個圓石墩了。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圓石墩

吊橋村原名“來莊”。明初,自方氏俊齋公支系六世祖方伯椿(字宗仁)始,方氏六世祖~博學鴻儒方伯椿公隱居之地,在此建亭臺樓閣,被譽為“三楚名家”,通衢驛路,京廣客商,儒學騷客常聚於此。聲施兩京,文人居士、京廣商賈常聚於此,至方氏八世祖方正、方望兄弟,富甲齊安,聲施兩京,吊橋村聞名全國。因城郭有吊橋相通,後世名之為“吊橋”。現在,該村主要姓氏有:方、王、李等。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村風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村風

吊橋村,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壪:吊橋壪,葫蘆窪,王家窪,官上壪,總人口近700人,全村版圖面積4000畝,其中耕地面積592.01畝,山林面積2700畝,水域面積600畝。春釆清茶,夏種水稻,秋收花生,冬安家業。該村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紅安方氏發源地,鄂豫民俗文化交匯地,革命戰爭年代根據地。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的水稻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的水稻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方氏宗祠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方氏宗祠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方氏宗祠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方氏宗祠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方氏宗祠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方氏宗祠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王家窪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官上灣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官上灣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葫蘆窪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木城寨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原野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田野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古樹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古樹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大集體”時代的標語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小學舊址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六十七年代老榨油廠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土法煮糧食酒用的設備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老房的牆壁運用紅磚組成菱形花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紅磚組成“喜”字——預兆年年有喜 吉祥寓意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美麗鄉村 壁畫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美麗鄉村 壁畫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池塘邊的一口老井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村裡正在蓋的新房子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村裡正在蓋的新房子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村委會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村委會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委會(曾經的吊橋村小學)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溪流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吊橋村檀樹水庫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夕陽

黃麻起義後著名的木城寨會議在村北召開。該村僅在民政部登記的革命烈士達33人,還有很多無名烈士。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很高興和村委會領導合影,當然還有幕後靦腆的攝像師們,辛苦了!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著名畫家盧文河為吊橋村官上壪作畫

《方氏宗譜》上關於“吊橋村”的記載(文言文)


雙山門之十里許,有村名吊橋,舊曰來莊,鴻儒伯椿字宗仁公潛居之所。

來龍之黑石雞公寨,層巒疊嶂,蜿蜒護從而來,突起屏座如幃,中央廣坦如燕窩形。公倚中小嶺名逍遙崗,建高樓二座,各置板三層,砌石階二十三級,後築土墉,圍垣數層為衛。

樓前造棟宇高華,有“望月軒”、“觀星樓”、“省心齋”、“退思閣”、皆公之所,以治修省者,不啻到道,堂前土窟浣花溪上草堂也。精巧之制,靈慧之想,磨磚砌石,足壯觀瞻。堂構之寬闊,輪奐之大小不一,牆壁花磚縫起如畫工者,蒲桃、巖松、海棠、蘭草、竹木之不等,鷺鷥、喜鵲、兔鹿、禽鶴之不侔,題曰:“會心山水真如畫,好手丹青畫似真。”

左右“裝金樓”,“集銀閣”,嵌金砌玉,琉璃碧氏之璀璨,人世之稀奇也。而平樓院植奇花異卉,為不時觀賞,又不啻石李之平泉金谷矣。冢宰李文祥題門額曰:“三楚名家”。左右“金枯井”深數丈,置石硯,灌水於宮中,用之甚便也。

門東有獨腳,門左構“桂花樓”三間,以樹抱餘名題曰:“肅艾遽廬”聯曰:“檢身不及公室,寡過無殊正考堂”。又額曰:“尋樂處”,又題“真樂堂”。蓋為公憩息讀書之所。已不啻月榭之佳矣,樓前為濠,濠之剝巖上造小屋三間,用石柱數十根置水底,上蓋石板,覆土而造成者,真雪巢、明月、清風之再觀矣。

樓院中建石捲棚,橋為路,下邊濠水洞,乃養魚淵藪也。公餵魚處,客至,舉網得之錦麟,不難也。又額“臨流軒”,“活潑地”,真奇境矣?。王文恪題曰:“魚躍不須熊虎釣,花香擬步月娥宮,”又聯“魚躍鳶飛皆妙道,花香宮署是文章。”又“寡過齋”、“樂善堂”,皆縉紳名公題,無半點塵埃誠頤公玉山之佳處。而“五知”,“四畏”,清幽者矣,案積詩書,雅緻幽閒,令人讀而忘倦焉。題曰:“寒影倒吞凌漢樹,水光高浴半天星。”

雲其曰:“吊橋者”瀹二濠於門首,中砌石墩而缺,中置銅板於橋上,二門者,汪聽、王旺宿獨腳門樓,朝夕侍橋,旦則放下通來往,夜則吊起防奸宄,公之防微杜漸甚密也。前少清溪活水,鑿下大塘為池,約百十畝地,塘之東西,造亭臺閣榭苑囿,俱壯麗沖霄,烏革翬飛,無異奇雲落星矣。東有“居士軒”,靈泉先生聯雲:“王謝門高,次第芝蘭森玉樹;蘇張盛世,後先袍疊雲山。”左稱“處賢館”,右名“樂賓館”,西曰:“接賓亭”,耿公苻題曰:“磐石金甌,國運協家聲並遠;土茅玉燭,皇恩與祖德皆深”。左題曰:“萃英館”,右曰:“廣交堂”,又名“市義堂”。楊文貞聯曰:“食供不聞彈鋏劍,劵焚奚借市恩公”。俱置名葩滿院,珊瑚異卉,豔麗非常,有不可以名言者。

此通衢驛路,京廣客商,四方遊士所寓,騷人隱逸,文人居士所必至者也。凡寓,有侍童隨到即茶,有一來即去者,有信宿去者,皆有饋贈之儀,多寡厚薄不等,非獨名士贈之,即僕奴下人,莫不然也。歲欠施飲粥,豐年布衣履,人知公之樂施好善如是,而不知公之宅心淳厚,秉性剛明,閱書藏錦繡,讀卷識中奸。且起經堂三間,藏經版滿屋者,公父義宰道公,鐫有玉皇經版。廣傳於世已久矣。其東石臺非遺蹟也。

夫上有好善之父,下有樂施之子,又生北山、白石之孫,文明欽世,取青紫如拾芥耳。庭前令子雙雙,世稱二妙:階下賢孫濟濟,爭羨八龍,燕翼詒謀,豈不如門高大之乎!矧正、旺二公富甲齊安,廣交善士,是以聲施兩京,而吊橋之名傳海宇。父作如前,孝子賢孫接武如後,其人其地,可不傳之不朽乎?

予與典膳公崑玉交最久,暨懿親有年,今適所居,凡耳所聞於京邸者,且可親睹也。盤桓數旬,偕一卿吟詠其中,遊月軒,觀星樓,過金裝銀庫之地,見石門石柱、古礎粉壁之生色,瓊花瑞草之揚芬,遊目騁懷,信可樂也。樓臺上下照火,奴僕往來人看人,迨遊“桂花樓”,香風襲人,前臨捲棚橋,游魚跳躍,誠活潑地也。所履處,均有明窗亮兒,靜案琴書,名公巨卿操觚留題者其殆備猷軒之採而開閥閱之榮者乎?又東西之郵亭、館舍、臺榭之華美,兔藪苑囿之足觀,特宮牆外望者耳,安能睹公之萬一哉?如是,記其所遊而錄之,誠遊覽之一大觀也夫!

時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公元1554年)桂月中秋吉旦,賜進士,戚晚梅國櫨頓首拜撰。

“吊橋村”位於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與河南省新縣交界。進村,可由湖北省109省道往北,過紅安縣城、七里坪鎮,再過檀樹崗,往北1公里左右,從“泥家河新村”處左拐進入;或從河南省新縣縣城,走河南213省道往南,過箭廠河鎮,進入湖北省界1公里左右,從“泥家河新村”處右拐進入。

一個以古吊橋命名的村落——湖北紅安方氏吊橋村

(注:部分內容主要參考《紅安縣誌》《紅安縣地名志》以及村委領導的熱情接待和工作指導,還有網友“方氏吊橋”提供的大量原創攝影作品,一併表示感謝!)

發掘紅安美麗鄉村旅遊市場潛力,宣傳“紅安最具旅遊發展魅力鄉村”——紅安第二屆“最美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