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秋色——美東漫步之二

白山秋色——美東漫步之二

本人對美東的秋色垂涎已久,萬山紅遍、層林浸染的美景讓我心嚮往之,於是此行的重頭戲便是賞秋。

遂選擇了Boston以北的白山國家森林(White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一片作為重點。為了抓住紅葉美景,特意選擇10月15日從Boston駕車北上,時間上正合適。

抵達當日選擇了走112號州際公路,由Conway至Lincoln自西向東行駛。此路非常著名,基本是進入白山的必走之路,因為其依山傍水,沿斯威夫特河蜿蜒而下。由於是枯水季,河水很少,河道內大大小小的圓石都露了出來。路旁也設立了很多停車點,修了從路邊到河邊的棧道,遊客很方便到河邊賞景。

河道內大小不一的鵝卵石散落一地,石頭被河水經年沖刷,表面光滑圓潤。這些石頭有的深陷泥中,有的大小互相依靠,總之都固定得恰到好處,不會輕易晃動,不然早就被河水沖走了。兒子高興地在大石頭上面爬來跳去,邊爬還要邊顯示他像忍者一樣擁有超強的輕功。

岸邊樹木眾多,有的葉子已經開始紅了。我們是傍晚到的,夕陽照在岸邊的樹上,火紅的葉子迸發出金色的光。樹枝在微風中搖曳,紅葉招展,倒映在河面上,光影婆娑。倒映於河面的還有那滿天雲錦,霞光萬丈,河底彷彿存在另一個世界。

白山秋色——美東漫步之二

車慢慢行至山上,每當看到觀景臺,我們便停車觀賞,真有點杜牧詩云“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感覺。山勢巍峨延綿至天邊,山上樹木成林,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由於還是初秋,所以樹葉有綠、有紅、有黃,各色交織。綠山底色上點點猩紅、片片金黃,彷彿在觀賞一幅油畫。以前看油畫時,畫家對於山林紅葉進行的點筆處理,如今真實地展現在眼前。難怪宣傳手冊上說這裡的紅葉就是一場秋日的“The brightest show”。

為啥這裡的秋色美,當然是因為顏色。為啥會有這麼多色彩,因為樹木種類繁多。光是楓樹,這裡就能找到金紅色的Sugar Maple,黃色的Striped Maple和紅色的Red Maple。然後是樺樹,這裡有Yellow Birch和White Birch。此外,還有北美紅橡樹(Red Oak)、椴樹(Basswood)、梣樹(White Ash)等等,這裡樹木種類太多,以至於許多都叫不上來名字。

晚上我們宿Lincoln——山區中的一個小鎮。天黑得早,晚上陰雲密佈,溫度也驟然降了下來。小鎮人煙稀少,僅有供遊客住宿的旅館和幾家餐館,沒有路燈,往遠處看去,黑黑的森林深不可測。

16日我們一家繼續北行,首站選擇了Franconia Notch State Park。此處以Flume George和Cannon Mountain。山林中葉子都紅了,落葉滿地,踩在上面挲挲作響。兒子突然問,地上的紅葉最後都會到哪去呢?我告訴他,經過一個冬天,他們最後都會化成泥土,滋養樹木。Flume George是一個以瀑布為景點的小峽谷。峽谷很窄,最寬處也僅十餘米,峽谷項上甚至還夾了一個巨大的圓形落石,一條小型瀑布順著峽谷而下,一旁的石壁上修建了窄窄的棧道,窄得僅容一人路過,遊人多的時候後面的人推著前面的人走。

白山秋色——美東漫步之二

在山中行走,與遠觀群山的感覺亦不相同。沒有了居高臨下、極目天舒的寬闊感,取而代之的是與自然親密接觸細膩。小徑兩邊的樹木,伸出手你就能摸到他的枝幹,雖然天氣漸冷,但那枝幹上卻並不像石頭一樣冷冰,到底是有生命的生物,你能感受到那棵樹生命的溫度。腳下踩著泥木、落葉,耳邊飄來流水的聲響,還有鳥鳴聲。在路邊找個石頭在上面坐下,閉上眼睛,你彷彿能感受到這山中的生靈在演奏一場生命的樂章。

這天中午,我們開車行至一座古堡風格的酒店Omni Mt.Washington Resort。這是一座歐式城堡風格的酒店,位於Mt.Washington山腳下。作為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傑作,他被稱為“國家歷史地標”。由工業家約瑟夫•斯蒂克尼設計,250名工匠耗時兩年修建而成,並於1902年營業。酒店與山峰相得益彰、景色宜人,是白山最具代表性的一處標誌性景點,是各屆名流在新英格蘭地區度假休閒的首選之地。

華盛頓山(Mt.Washington)是美國東北部最高點,之所以以美國的開國總統命名,據說是因為山峰的形狀像躺著的華盛頓的臉,當然更多的是紀念意義。此次Boston之行,我發現很多地名,山名都是以美國著名的總統、將軍命名,有一些地方也是美國著名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比如Lexington,美國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歷史與現實交融之地,人民用各種方式來紀念國家的元勳。

白山的兩天時間雖不長,卻感受到了濃濃的秋意,還有那些在秋天裡綻放的生命。

白山秋色——美東漫步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