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简历 留苏五年任中央苏区重要职务

王稼祥简历

王稼祥(1906-1974),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原名嘉祥,又名稼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夫人朱仲丽(1915年―),1939年3月5日在延安结婚。

王稼祥简历 留苏五年任中央苏区重要职务

王稼祥925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人民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1934年后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1951年起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56年在中共第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参加长征的王稼祥,是中央领导人中唯一的重伤员,腹腔内的一些弹片和腐骨无法取出。长征途中,王稼祥腹部一直流脓,只好插上一个橡皮管子,使脓液排出体外。由于没有止痛药,只能用盐水消毒,每天换药时往往疼得大汗直流。

王稼祥简历 留苏五年任中央苏区重要职务

长征途中的很多道路都很艰难,到了险要路段,王稼祥为了减轻担架员的负担,经常硬支撑着下来自己行走或骑马。爬雪山时,他就坚持在警卫员的搀扶下走了过来。一次他自己起来活动时,橡皮管子掉进伤口,到贵州时蛔虫还从伤口中爬出,演化成脓败血症并发起高烧。他几经病危,都被抢救过来,身体略有好转又继续坚持工作。

长征到达陕北后,当时美国籍的医生马海德来到红军中。他检查了王稼祥的伤口后,非常吃惊:“这么重的伤,居然能走完长征,要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啊!”由于陕北苏区没有根治条件,他被秘密送到上海,1937年春又秘密搭乘轮船去了苏联。到达莫斯科后,医生打开王稼祥的腹腔,发现有掉进去的纱布、橡皮管等遗留物,他们为这位中国红军的领导人能坚持下来而感到惊讶和敬佩。

王稼祥简历 留苏五年任中央苏区重要职务

留学苏联五年 担任中央苏区重要职务

王稼祥面容消瘦,总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他是安徽泾县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又入教会中学。1925年赴沪入上海大学附中并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赴苏联。他留学苏联五年,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在留学苏联期间,他对马列主义有深入的研究,被称为“红色教授”型的人物。

此时的王稼祥没有参加过国内的实际工作,因拥护过王明的教条主义见解,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不过他为人正派,鄙视小集团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