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時報評論:除非滿足我們的要求 否則印度不會加入一帶一路

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有理由不加入中國投資數十億美元的“一帶一路”宏偉計劃,除非印度的擔憂得到解決。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印度時報》報導的印度都在擔憂什麼:

報導稱:印度對一帶一路的立場是:“發展互聯互通必須透明、公平和平等”,這些項目可能造成南亞小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對中國負債累累,印度要為這些小國發聲,明確表達出這些小國的擔憂。印度和印度的巨大市場是該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而中國企業也想利用這個項目將鉅額債務打包給其他國家。

印度時報評論:除非滿足我們的要求 否則印度不會加入一帶一路

報導說:一帶一路的旗幟項目,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這引起了印度的擔憂,但是中國不願意緩解印度的敏感。

報導認為:印度必須要求中國解決邊境問題,這是中印關係持續緊張的根源。此外,中國必須利用對巴基斯坦的巨大影響力,結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代理人戰爭。印度不會在美中貿易戰中選邊站,因為印度是基於規則的國際多邊貿易秩序的堅定支持者,印度堅持雙方必須都要遵守世貿組織的承諾。

小編在以前的文章就說過:近代幾百年來,世界的軍事,經濟,政治領域一直由西方把持著,為了鞏固維護其既得利益和霸權地位,西方知道光靠武力征服也是不行的,所以在意識形態的輸出上也一直不遺餘力,而西方的這種努力,在印度所取得的效果尤其明顯,直到今天不管印度的精英階層如何思考,如何睿智,我們總能感覺出,他們逃脫不出西方給他們的思想畫出的圈子,要想跳出思想的藩籬,除非來一場革命,靠知識分子自己是不行的。

下面在讓我們在看看印度網友的評論:

Mat ThachirethIndia:要想增加基礎設施,鄰國和睦很重要,就像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自由貿易協定一樣。生產率、旅遊、供應鏈,所有的都會增加。

ASHISH KUMARLOCATION:我敢打賭印度肯定不會加入中國。這可是莫迪政府,不是甘地政府。甘地政府說話做事扭扭捏捏,矯揉造作,為了討好鄰國不顧國家利益。

Andy Karuppiah:如果這是互惠互利的,主權得到保障,中國不應讓參與國承擔債務,因為現在是參與國向中國提供的不可用的貸款。

印度時報評論:除非滿足我們的要求 否則印度不會加入一帶一路

Mahesh NeelakantanUnknown:現在的政府將不會加入一帶一路。即使有些國家已經加入了中國的一帶一路,過幾年就會陷入麻煩,因為他們會因此而負債累累,失去主權。

Umralkar:解決中印和印巴邊境糾紛,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還給印度,然後把名字改為中印一帶一路,印度才會考慮加入。

ThinkerIndia:印度不要加入一帶一路,永遠都不要!如果美國重新提出同樣的倡議,一帶一路倡議肯定完蛋。印度一定不要加入,因為我們的未來不在一帶一路。至少不會和中國一起。

S VenkataramanBangalore:要滿足下列條件,印度才會考慮加入:1、中國放棄對阿克賽欽和阿魯阿哈爾邦的領土主張;2、中巴經濟走廊撤出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重新選擇一條路,不要影響印度的政治地理;3、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出口恐怖主義,使用印度走廊,並支付過境費;4、將麥克馬洪線作為中印永久邊境線;5、糾正不平衡的雙邊貿易;6、停止生產山寨貨和次品,以影響印度人的感情(例如象頭神雕像,兄妹節和點燈節爆竹)。不管中國是否同意,印度代表團必須表明上述的觀點。

Dheeraj Ahuja:印度能加入一帶一路更好,不過印度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作者說“印度市場是一帶一路成功的關鍵因素”,作者錯了。事實是印度對一帶一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有保留意見,印度應該在世界論壇上提出來,當然這也是印度正在做的。此外,作者還提到了印度在中美貿易戰中不會選邊站,這也錯了,因為印度面臨同樣的問題,美國開始對印度金屬和鋁徵收關稅。中印兩國合作可能會給美國帶來壓力,當然提稅時還得考慮其他因素。

小編:國際遊戲規則是:你要別人出讓利益,那麼你也要出讓一些利益來換取。印度似乎不明白這個道理,這也是歐美、中國、日本等有分歧但卻還能相處的根本原因。印度的要求很多,但卻沒有任何可付出的利益,為什麼中國要讓給你?無論怎麼看,印度在一帶一路建設裡都是相當無足輕重的。其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意味著其可以錦上添花,卻不能雪中送炭。一帶一路建設裡,最重要的作為市場的歐洲,以及作為通道的中亞。如今歐洲在中美貿易糾紛中態度曖昧,即便現在印度積極表態,恐怕也不能形成大的進展。

印度時報評論:除非滿足我們的要求 否則印度不會加入一帶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