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勝負已分?中國工業大片如何破局?

7月27日,中國最慘烈的暑期檔,迎來了它的第二波鏖戰;

對陣雙方是《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一部國產喜劇電影,和一部中國系列工業化大片的第三部。

《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勝負已分?中國工業大片如何破局?

沈騰的第二部主演作品,也是和夏洛特煩惱原班編劇導演一起合作的又一部作品

前者是開心麻花推出的第四部電影,之前的《夏洛特煩惱》和《羞羞的鐵拳》分別取得了14.4億和22億票房。可以說是中國喜劇電影的扛把子。

而後者則是大導演徐克《狄仁傑》宇宙的第三部曲,之前的《通天帝國》與《神都龍王》票房分別為3億和6億人民幣,在2010年和2013年,這也算是非常高的數據了。

這樣兩部從團隊、到卡司、再到投入幾乎不相上下的A級大片,在同一天撞上。自然也引發了各種對比與猜測。雙方的擁躉,在各種貼吧論壇裡廝殺的甚是慘烈。

而在上映前兩日,兩者的預售票房分別為《西虹市》4865萬:《狄仁傑》4181萬。前者略佔優勢。而《狄仁傑》開盤的豆瓣評分略高於前者。可以說是旗鼓相當。

但在上映首日,《西虹市首富》首日票房2.23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1.07億。在排片46%:36%的情況下,後者上座率僅為21%,遠低於前者的38%。而兩者的票房預期,《西虹市》已經達到24億,《狄仁傑》則不足8億。

《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勝負已分?中國工業大片如何破局?

2:1 西虹市完勝

這個《狄仁傑》脆敗的結果,恐怕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

結合前一段時間,號稱投資7.5億的魔幻大作《阿修羅》三日票房不足5000萬;以及春節檔期票房僅7億出頭,還不如4年前首部作品70%的《西遊記之女兒國》和寄予極高希望,但同樣票房不足前作的《捉妖記2》。今年上線的所有國產工業化大片,可以說是一敗塗地,無一令人滿意。

《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勝負已分?中國工業大片如何破局?

就算是有影帝加盟,捉妖記2還是比1少了將近2億票房

一直以美國電影業為標杆的中國電影廠商們,在羨慕漫威宇宙2018年暴收30億美金之餘。卻赫然發現,中國的電影工業化之路,似乎又走到了一個岔路口。雖然年初還有一部《紅海行動》可以算作工業化電影的成功,但也與去年《戰狼2》的火爆程度相去甚遠。

那麼,為什麼中國工業化電影在2018年反而出現了倒退的情況?仔細分析一下原因,大致有以下3點。

其一:愈發追逐工業化的表象,逐漸放棄電影本身的劇情與人物塑造魅力

縱觀今年上映的這些工業化影片,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情節與人物塑造,沒有給人留下任何一個記憶深刻的地方。投入再大的影片,情節和人物塑造也是基礎。只有這兩點做好,才能得到觀眾的基礎認可,而後才會有對於影片工業化效果的讚歎與表揚。以復仇者聯盟而言,人們在談到這部美國頂級工業化大IP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以小羅伯特唐尼為首的一干經典人物:鋼鐵俠、美國隊長、黑寡婦、雷神、洛基;只有這些人物立住了,讓觀眾們喜愛和追捧。才會有漫威這十幾年來的成功。

但是反觀我國國產的這些工業化電影,姑且不談編劇的能力,就是在主角和配角的形象與內涵上,都毫無特點可言。拍了好幾年,似乎也只有去年戰狼2的吳京勉強能讓人記住。其他的電影,基本沒有一個印象深刻的角色。例如《狄仁傑系列》的主角狄仁傑,第一部中的劉德華好評略多,但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立刻換成了趙又廷。沒有可以記住的人物和亮點,再多的特效與投資,也只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勝負已分?中國工業大片如何破局?

看過就忘的角色,是無法令電影成為爆款的

其二:打不好系列化這張牌,無法給觀眾留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工業化電影的又一大特色,就是系列影片人員不穩定;狄仁傑第一部通天帝國的主演,在第二部除了劉嘉玲外換了個乾淨;鄭保瑞的西遊記系列,同樣替換了孫悟空的主角人選;而捉妖記2雖然保留了1的男女主人公,但在2中,他們的戲份也已經被大大減少。

要知道系列化,一向是工業大電影把自己打造成IP的無二法寶。漫威超級英雄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速度與激情繫列都很少出現主演人選變更的情況。如果有特殊意外,寧可將角色寫死也不換人。這是為了給觀眾留下一個非常清晰的邏輯線,與很強的代入感。而中國的導演製片們,似乎對此並不看重,也許他們並不認為主角隨便更換對觀眾的傷害有多大。但從觀眾的角度來說,成體系的系列電影一旦換人,那麼立刻會讓自己對這個系列之前的認識基礎發生崩塌,從而不再會繼續追劇。

所以有事我國的電影工作者也有些傻的可愛,既然來回換演員,那為何還要排成系列電影?

《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勝負已分?中國工業大片如何破局?

牛魔王變孫悟空,這世界觀崩塌的也有點厲害

其三:對於特效和3D化的使用,找不出中國觀眾喜歡的特色,始終籠罩在美國工業化大片的陰影之下

就算我們拋開劇情和演技,中國工業化電影還到現在,還是沒能做出自己獨有的特色來。大場面、3D特效、電腦合成等等,到目前為止,中國工業化電影所標榜的這些賣點,還是脫不出美國大片的影子。但美國影片中所展現的那些或壯觀、或瑰麗的特色點,我們的電影相比之下還差得遠。沒有自己的特色,又比不過人家的效果。觀眾一開始還能由於愛國情懷和新鮮感來看一看,一旦過了這段時間,自然也會對這些所謂的國產大片產生反感。

《西虹市首富》VS《狄仁傑》勝負已分?中國工業大片如何破局?

被人吐槽跟《權利的遊戲》幾乎沒什麼兩樣,這種特效大片,上多了只會導致加強中國觀眾的逆反情緒

以上這三點,可以說都是我國工業電影暴露出的明顯缺陷和短板。沒有大投入,大產出影片的市場,終究是一個畸形,發育不完善的市場。我們不可能總是再看喜劇片和現實題材影片。作為一名國人,我們當然還是希望中國的電影業可以痛定思痛,反思自己,一一解決這些問題。而後拍出真正屬於我們,值得我們驕傲的中國工業化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