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也能和投資扯上關係?

「買買買」也能和投資扯上關係?


「買買買」也能和投資扯上關係?


01


“6.18”“雙11”“雙12”等等,一年中各種名頭的購物節越來越多了,各大平臺紛紛放大招,什麼折上折、優惠券、滿多少減多少,用盡營銷手段誘惑小夥伴們買買買!


我其實非常理解大家體內有一股控制不住自己買買買的洪荒之力。


曾幾何時,我也是逛一圈微博、豆瓣,種下一片草原,然後愉快地去某寶買買買,最後衣櫃化妝臺被塞的滿滿當當,然而第二天早上依舊覺得自己今天不知道該穿什麼,愛用的化妝品居然也就那幾樣,所以就只能無奈的接著去買買買。


現在買買買的便捷性之高,我們哪怕刷個朋友圈可能都會看到好幾條廣告,於是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忍不住心疼自己的錢包……


後來自己陸續看了一些投資理財類的書籍以及學習了相關的課程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購買時只考慮感情因素,而沒有進行量化思維。


注意,這裡是一個重點,量化思維。這是大部小夥伴缺少的思維方式,然而這卻是理財學習當中的一個難點及重點。理財不僅僅包括投資這個動作,更多的還有思維的建立。


想要財富自由,也並不是你會買兩隻股票、基金那麼簡單,更多的是從內而外,剛柔並濟的理財整套技能。所以量化思維,正是這其中的關鍵。


02


單拿買衣服舉例,其實買衣服跟投資在不少地方還挺有相同之處的。在很多女生心裡,投資跟天體物理,宇宙黑洞,薛定諤的貓一樣冷豔高貴,是另一個次元的東西。


不過我猜沒有一個女生不會買衣服,所以用買衣服來解釋投資道理,恐怕大家就覺得薛定諤的貓突然變成隔壁咖啡館的短毛貓了,感覺理財學習也變得萌萌噠。


敲黑板!記住:不要買你不想穿3年的衣服,投資也是一樣。


在整理衣櫥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我曾經買過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衣服:含毛量低的要命的大衣;各種所謂的明星同款;穿了一次就不想再穿第二次的。


痛定思痛之後,我給自己立下一個規定,買衣服的時候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件衣服會不會陪我3年甚至更久?”然後再決定要不要買。


因為這個規定,我的衣櫃裡多了很多經典款的衣服,而不是流行款。對於我這種懶得搭配懶得逛街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可以把大部分衝動消費扼殺在搖籃裡。


03


再說說逛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另外一個感受,你一個人逛或者獨自做決定買的衣服,總是比聽朋友建議買的更適合自己?


對於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印象最深的是和一個閨蜜去逛街,當我試到一件衣服的時候,其實我本人沒太大感覺的,無論是衣服還是款式,可是她卻說很適合我,於是我經不住建議買了回家。


事實上證明,買回家後也不怎麼愛穿……其實投資也一樣,面對一個投資標的,想著“好像周圍人說還不錯,說不定會漲上去哦。”然後買入的,通常都會讓你後悔。


這種事情有很多,我身邊朋友以前炒股的時候,總是問別人什麼股票好,然後買入,結果十之八九都是套牢的。


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隻股票十年,請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大神的意思就是說,不要僅僅是因為“有可能漲上去”就衝動做決定,否則一定會後悔。


你聽建議買入的通常都會讓你後悔,原因有兩個:


  1. 別人清楚為什麼而買,而你並不清楚,你是跟風的。後面他知道什麼情況下要做相應動作,比如說補倉,或者落袋為安。而你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買入,當然也不知道後續要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做不同的動作,你說說,你不虧,誰虧?

  2. 適合別人的標的物,不一定適合你自己,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貪慾程度都不同。比如說你們都買入同一支股票,後期一直跌的話,他可能會扛得住,而你,風險承受能力沒他強,最後還沒等到漲起來就只能忍痛割肉了。希望大家記住一點,任何投資方式,頻繁出入場都是大忌。


這裡強調一遍,在購物前想想是必要、需要、還是想要;而在做任何投資的行動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充分學習,獨立思考!要了解它的盈利模式,學會評估它的真正價值。


另外再說一點,任何投資,無論是投資自己還是投資其他,都要學會將目光放長遠。股市裡的恐慌,生活中的謠言,大多也基於大家恐懼的心理。那些看起來很可怕的東西,你去算,去量化,就會發現並非如此。


偉大的結果往往不是出於偶然,它基於我們做出的選擇和採取的行動。量化思維、分析會幫我們做出最明智的選擇並採取最有效的行動。投資如此,購物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