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鎮,重慶市江津區轄鎮,因陽光照射長江江畔沙粒呈現白色得名


白沙鎮,重慶市江津區轄鎮,處在江津區西南部,由於陽光照射長江江畔沙粒呈現白色得名。東漢末年建場,北宋《元豐九域志》曾載名。明神宗萬曆九年設水驛。清宣統二年置鎮,民國時設第三區署,1949年後設第五區。1951年至1956年曾為江津縣治。1957年至今為白沙鎮。

白沙鎮是萬里長江上游的國家級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區及江津西部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幅員面積238平方公里,總人口15萬人,2012年主城區人口近10萬餘人。是重慶市第一人口大鎮及重慶市重點發展的中等城市。

素有“天府名鎮”、“川東文化重鎮”之美稱和 “小香港”之盛譽。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2013年12月,江津白沙被納入全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是重慶首個試點鎮。

2012年,被列入全國第三批改革發展小城鎮。白沙鎮依託白沙工業園,以科學發展觀貫穿全鎮發展改革試點工作的各個環節,著力採取以下措施,把白沙建設成為建設成為風貌獨具、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環境優越、功能齊全、輻射明顯、產業發達、經濟繁榮、鎮風文明、和諧宜居的現代文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宜居宜業的長江上游中等城市。

一是推進發展規劃創新,提高建設管理水平;二是培育特色鎮域經濟,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三是以改革為動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健全政府管理體制,促進政府職能轉換。

白沙鎮所轄的苟洲半島也是千古賢臣文種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