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後曉聲,眼界決定境界

操千曲而後曉聲,眼界決定境界

眼界決定境界,是許志雄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

莊子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當每個人都想著如何提高自身能力,想著如何成為能力最強的那個人時,不妨冷靜地想一想,其實自己最需要的是超出常人的眼光,是開闊的眼界。

“一個人能夠看到多遠,往往就能走多遠。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取得成功,原因並不在於能力比別人差,不在於我們的專業能力不夠強,而在於我們的眼界。”

看看許師傅的從業經歷,這幾個字在他身上有了很好的詮釋。

他自幼動手能力就非常強,沒事的時候總喜歡自己製作各種玩具,2002年畢業後,開始接觸到壽山石雕刻,一開始學這門手藝主要是為了能養家餬口。漸漸融入這行業中讓他看到了很多讓人為之一振的作品有了與自己對話的感覺。

在林國武老師門下他對壽山石雕刻有了系統全面的認識,同時對藝術創作了有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於是2008年出師攜刀遊藝,開始了他更為精彩的藝術人生。

2010年他成立言石山房工作室,以立體山水高浮雕為主完成了《虎溪三笑》《蟠桃盛宴》《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等一些較大的傳統題材作品。在業內到了認可。與此同時,他一直在研究能否用其他門類的技法是否能駕馭在壽山石上,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創作了如木雕體的《自在觀音》〉《文書巡世》和一些民族類的題材如《青衣旦》和表現孔雀舞的《且舞春風共從容》《雀之靈》等。

操千曲而後曉聲,眼界決定境界

他認為現在不管是玉雕石雕還是木雕而言,材料只是一種載體。它不單單只是限制於刻傳統類的題材,刻花鳥魚蟲。刻仙佛人物,如它還可以刻真理,刻人生。刻世間百態,對於手藝人來說能做到只是去賦予它新的藝術價值。然於技藝而言也不要單單只是侷限於前人所授的內容同樣可以學習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如國畫,木雕,雕塑等融匯貫通才能引發新的技藝。

“我們如果目光狹隘、目光短淺,那麼我們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比別人走得更遠,沒有辦法比別人做得更好。只有比別人看得更遠更寬廣,我們才更容易獲得成功。凡事要沉住氣,不要盲目做出判斷和決定,應該更好地分析問題,要看得更深遠更寬廣一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雕刻原來不僅是雕刻,還雕刻人生。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momoxiao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