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木蘭溪的故事

最美母親河:家在木蘭溪畔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一)

  和許多人一樣,我的家鄉也有一條小溪,她的名字叫木蘭溪。她說大不大,幹流總長只有105公里,但她卻是閩中最大的河流,也是福建“五江一溪”重要的河流之一。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家鄉莆田,古稱“興化”,也稱“莆陽”。母親河木蘭溪,這個美麗的名字和一位讀書人有關,他叫鄭露。公元558年,鄭露和他的弟弟鄭莊、鄭淑,從永泰來到莆田鳳凰山結廬講學。鳳凰山也叫南山,山下有個湖叫南湖。就在這風景秀麗的湖山之間,鄭露三兄弟創建了書堂,開始向莆田的子弟傳授儒家的經典。

  鄭露三兄弟特別喜歡花草樹木,尤其鍾情木蘭花。可以想象,莆田的文化教育事業就在這松濤花影和朗朗書聲中開始了。不久,他們把書堂捐獻給了寺院,改名為金仙庵,這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南山廣化寺。鄭露的到來開啟了莆田文明的曙光,播下了“文獻名邦”的種子。因此,我們親切地稱他“南湖先生”,把他的到來叫“開莆來學”。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當他後來離開莆田的時候,人們依依不捨,把他最喜歡的木蘭花瓣撒向舟上、溪裡。先生走了,滿溪的花朵也相伴而去,留下了人們深深的思念,為了紀念他,人們就把這條溪流命名為“木蘭溪”。

  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文化。莆田不僅是“文獻名邦、海濱鄒魯”,還是“海上女神”媽祖的故鄉,躋身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媽祖信俗,“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在世界範圍內產生越來越大的的影響。

  現在,讓我們暫時告別莆田的文脈,溯流而上,去探尋莆田文明的另一個源頭。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二)

  這裡是莆田仙遊縣西苑鄉仙西村的黃坑頭,許多溪流在這裡孕育、生長。在這個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山坳間,莆田的母親河,開始從地底岩層悄悄湧出。

  剛剛啟程的木蘭溪,就像一位羞澀的小孩,她悄無聲息地躲在草叢間、沼澤裡。其實,她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蔓延著,匯聚著,沒過多遠便匯成了一條淙淙作響的小溪。她好奇地躍下一道斜坡,繞過一座山岡,試著向一公里外的黃坑頭自然村流去。她一步一回頭,終於在一番踟躕之後,義無反顧地躍下懸崖,開始了她追尋大海的征程。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在山間穿行了十幾公里,木蘭溪終於來到了美麗富饒的東西鄉平原。如果說,在木蘭溪的源頭,你可以找到一種重返自然的寧靜,那麼在東西鄉平原,你將會領略到的是炊煙裊裊、漁歌唱晚的人間煙火氣息。

  這裡是仙遊的“糧倉”。優質的薏米走俏市場,甘甜的文旦柚香飄全國。這裡還是佛教文化的聖地,高僧輩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的故鄉就在這裡。悠久的宗教文化傳統,造就了這裡一代又一代技藝高超的工藝美術人才,特別是木雕工藝,已經成為家鄉的品牌和驕傲。

  夜幕降臨,木蘭溪一路走來,終於來到了仙遊城關,來到了生我養我的鯉城。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三)

  傳說漢景帝時,有何氏九兄弟在城西山中一處幽靜的湖邊結廬煉丹,結果丹成跨鯉昇仙。因此,這湖就叫九鯉湖,是中國祈夢文化的發源地;這個神仙遊過的地方就叫仙遊;而我生長的這座小城就叫鯉城。

  此時木蘭溪看似波瀾不驚,誰曾想,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抗倭之戰便是在這裡打響。

  公元1563年,兩萬多名猖獗的倭寇突然跨海登陸,大舉圍攻仙遊縣城,這是福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倭寇入侵。戚繼光一邊調兵遣將,一邊率兵火速馳援。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戚家軍強渡木蘭溪,和仙遊軍民一道,與倭寇展開殊死決戰,終於在木蘭溪畔大敗倭兵。在隨後的幾天裡,戚家軍又奮勇追擊,幾乎把進犯的兩萬多名倭寇全部殲滅。

  這一戰,戚家軍在木蘭溪犧牲300多人,這是所向披靡的戚家軍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但倭寇也從此退出福建。幾年後,朝廷解除了實行了二百多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東南沿海的海上貿易慢慢恢復了起來。

  走出鯉城,走出歷史的硝煙,木蘭溪繼續東流,從容不迫地向南北洋平原奔流而去。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四)

  “荔城無處不荔枝,金覆平疇碧覆堤。”這是1961年郭沫若先生來到莆田時留下的詩句,描寫的就是興化平原,我們又叫南北洋平原。但你或許不會想到,就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這處被郭沫若先生稱讚為“水鄉魚米亦如之”的興化平原,還只是塊潮起潮落、“只生蒲草、不長禾苗”的海灘荒地。面對嚴峻的生存環境,莆田先民開始向海要地。

  在開發北洋平原的過程中,史書記載了一位名叫吳興的英雄。正是他率領莆田先民在北洋的延壽溪上,築堤阻潮,圍海造田,治水斬蛟,壯烈犧牲。

  後來,福建觀察史裴次元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在木蘭溪入海口修築海堤。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公元820年,這座福建省最早、規模最大的海堤終於建成了,它猶如一道海岸長城,屹立在興化平原和興化灣的滔天巨浪之間。

  但苦難和災患,並未真正遠離莆田人民的生活,溪兩岸洪澇、潮災仍時有發生,因此,治理木蘭溪,變水害為水利,就成為人民最為迫切的願望。

  公元1064年,長樂女子錢四娘經過莆田時,親眼目睹了莆田民眾深受水害之苦,決定回去籌集資金來莆田建陂。

  錢四娘變賣了所有的家產,攜帶巨資,隻身一人來到莆田,開始築陂圍堰。經過三年的艱苦施工,大陂終於竣工,但由於陂址選擇不當,剛建成的陂堰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洪水無情沖垮。三年的心血,一夕間付之東流,錢四娘悲憤不已,投水殉志,時年18歲。

  錢四娘築陂失敗後,她的同鄉林從世被錢四孃的精神所感動,又攜巨資來到莆田,這一次他把陂址定在了木蘭溪下游的溫泉口,但仍舊因為選址不當,在即將完工時被興化灣溯溪而上的大潮再次吞沒。

  不久,王安石開始推行“農田水利法”,侯官李宏來莆田第三次築陂。他請來了精通水利知識的高僧馮智日,他們認真總結前兩次築陂的經驗教訓,反覆斟酌陂址,最終定在了木蘭山下。他們大膽創新,縝密施工,歷經八年,終於在1083年,建成了偉大的木蘭陂水利工程。

  木蘭陂建成後,徹底改變了南北洋平原“只生蒲草、不長禾苗”的歷史,它具有的擋潮、蓄水、灌溉等水利綜合功能,給莆田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木蘭陂先後獲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國十條最美水利工程。

  應該說,有了鎮海堤,才有了興化平原;有了木蘭陂,才有了莆陽水利,才有了12位狀元、14位宰相、2400多位進士,也才有了“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美譽。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五)

  如今,莆田正通過源頭保護、綜合治理和實施防洪排澇工程,譜寫著新的治水篇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木蘭溪防洪問題,一直牽動著習近平同志的心,時任福建省領導的他為此傾注了心力。他先後10次關心過問木蘭溪治理工作,其中4次蒞臨木蘭溪現場調研,親自為木蘭溪一期防洪工程奠基和參加義務勞動,並強調要“治理木蘭溪,造福莆田子孫後代”。

  多年來,莆田人民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託,開啟了木蘭溪走向水系生態文明的新時代。現在,木蘭溪下游又一重點水利項目——寧海攔河擋潮閘工程已經啟動。

  “鳥飛魚躍隨雙棹,雲影天空共一舟。” 明代尚書鄭紀回鄉省親時,曾邀請友人泛舟木蘭溪,並寫下這優美的詩篇。如今,經過整治和建設的木蘭溪,正以“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的新面貌,擁抱莆陽兒女,迎接八方來賓!

  木蘭溪畔,風景正好!

莆田母親河故事:家在木蘭溪畔

  本文為2017年水利部組織的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評選活動的現場陳述詞,原標題《木蘭溪的故事》,由湄洲日報記者王朝明撰稿,莆田電視臺主持人曾朝茵講述。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選,木蘭溪最終脫穎而出,入選全國十條“最美家鄉河”。(湄洲日報記者 王朝明 文/蔡昊 攝)

值班主任:林雙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