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記憶裡的幽境 夢迴馱娘江

傳說在清晨和傍晚,可見雪白的駿馬在島上吃草。是哪裡來的馬呢?好事者划著竹筏到島上去察看,卻又不見了馬的蹤影......


懷著對這條江的嚮往,我來到了剝隘,走進了馱娘江。上了船,逆江而上。沿江兩岸古樹參天,峰巒疊翠,映入江中。一個又一個壯家村落在國家AA 級風景區——馱娘江的倒影中,更顯得靈秀,散發著水鄉的韻致。在江面洗衣、勞作的鄉親們見有船過來,熱情地搖著手和我們打招呼。和我們同船的退了休的韋叔,在這裡生活和工作了大半輩子,江邊的每一塊石頭,岸上的每一棵古樹,他幾乎都能說出一兩個故事或傳說來。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船來到一個小島邊,只見島上碧草茵茵,婀娜的江柳在風的吹拂下,似在向人們行鞠躬禮。這個小島在豐水的夏季是看不見的,只有在秋、冬、春三季才露出水面。傳說在清晨和傍晚,可見雪白的駿馬在島上吃草。是哪裡來的馬呢?好事者划著竹筏到島上去察

看,卻又不見了馬的蹤影,只見被馬啃過的草皮和地上的馬蹄印,間或還有新鮮的馬糞。於是,人們便把這神秘的馬認定為神馬,小島便得名白馬島。

過了白馬島,江面時而寬時而窄,江流時而急時而緩,江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魚在水中游動。太陽昇高了,江面上煙霧嫋嫋盪漾。也許是水草多的緣故,流淌的江面有些泛綠。一群水牛在一片婀娜舞蹈的鳳尾竹前悠閒地漫步。有幾頭牛徑直往江的深處走,直到把整個身體淹沒在江水中,一會兒才揚起頭。不遠處,不知從哪裡冒出了一群白鷺,有的飛進那搖擺的鳳尾竹中,有的在煙霧繚繞的江面上飛得時高時低,迎著雲層篩出的萬道霞光鳴叫著。馱娘江邊, 垂柳、青楓、蘆葦、翠竹,自由自在地生長著;翠鳥、白鷺、松鼠、野猴,盡情地展露它們的歌喉和身姿。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此時,船已走了17公里。來到百英村,韋叔又講起了“ 美女巖”的傳說:“過去這裡的姑娘個個都長得水靈靈的,美若天仙。土司每年都要來這裡選美,姑娘們不願意讓土司選去做小老婆。土司來選美時,姑娘們就爬到那高高的石巖上躲避,如果土司硬要派人來抓,她們便縱身跳入江中,寧願被滔滔的江水捲走,也不願拋棄尊嚴。石巖因此得名美女巖。”由這個傳說足以窺見,馱娘江邊的姑娘,自古就有水的柔情,山的剛毅。船到了圓湖,碧綠的水緩慢迴旋。抗戰時的1942 年2 月中旬,一架美國飛機墜於圓湖邊上。一個美國飛行員跳傘落入江中,時沉時浮。板達村民丁永剛在江邊撈魚,急撐竹筏入湖,將其救出。丁永剛用竹筏將那個美國人一直護送到了百色。那名飛行員感恩不盡。次年,他沿江而上來到板達村,欲接丁永剛一家去美國,但被謝絕了。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2002年8月的洪水衝出了飛機的部分殘骸,餘下的現放置於板達村對岸的布瑞村,作為中美友誼的見證。船繼續沿江而上。景色最美最險的要算馱娘峽了。峽谷全長2.5公里,岸壁挺直如刀斧切割,抬頭望去,懸崖頂部彷彿連接著天空。沉靜的天空,也只是馱娘江上一條蜿蜒飛動的飄帶。岸壁上蒼鬱蓊翳,垂吊著掛滿漿果的長長藤蔓和成片成片的蕨葉、石蒜。瀑布順著長髮一樣披散的藤莖和草葉瀉落江面,飛昇起一道道絢麗奪目的霓虹。

太陽漸漸落山了,我們也該返航了,出得峽來,只見落霞映紅了一江碧水,勞作歸來的壯家男人,撐著船在江面上撒開了漁網。而少男少女們,則在江邊游泳,唱著山歌打水仗、嬉鬧。隨著百色水利工程的建成,馱娘江將不再是江,而是雲南省通往東部地區的“高原平湖”。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走進馱娘江,感受不一樣的美景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馱娘江位於雲南省富寧縣323國道線剝隘鎮境內,發源於廣南縣,西漢至南北朝時稱文象水。因流經廣南西洋街,從明、清時起稱西洋江。西洋江自廣西田林縣流入剝隘北境後稱馱娘江,馱娘江流至剝隘與谷拉河匯流後為右江,曲轉東向流入廣西百色市,是珠江源頭水系之一。

馱娘江江面寬闊,江水清澈,兩岸古樹翠碧參天,水中矗石,石中水繞,峰巒疊翠,倒映江中。壯家村落臨水倚岸,風車提水,水磨舂米,在旖旎起伏的竹林中,如出沒煙波的晚唱漁舟。江面上撐篙的打魚漢子,搗衣的村姑漁歌互答,構成了濃郁的壯鄉風情。由古鎮剝隘沿江上溯42公里至百洋辦事處那馬村廣西田林縣周馬屯上游的交界處,是奇峰相峙的馱娘峽谷,峽谷兩側怪石嶙峋,尖削陡峭,刀劈斧鑿,天如一線。峽谷全長2.5公里,水深莫測,時而緩流無聲,時而濤聲隆隆,崖間古藤撈月,飛瀑流泉;林中猿聲山鳥交錯時鳴,堪稱天下奇景,是旅遊者觀光探險的好去處,馱娘江水產十分豐富,人們在旅遊觀光之餘,還可享用各種美味鮮魚。

文山——富寧美麗“高原平湖”,曾見證中美友誼!

映象文山客服電話:1575876464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