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雷的職掌者,正義的化身——雷神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小編在這裡給各位小夥伴拜個晚年,祝大家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萬事順心。

2017年年末,由於小編工作原因不能及時更新,甚至一度停滯,在這裡給小夥伴們道個歉,望大家諒解,畢竟生活很重要,你們懂的!2018年,我們繼續起航,希望好的開始,都有一個美麗的結尾。

五雷的職掌者,正義的化身——雷神

雷神,俗稱雷公,是古代漢族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在古代神話體系中,雷神形象繁多,但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形象有兩個,一個出自《山海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一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雷震子的形象,尖嘴猴腮,背生兩翼。

雷神信仰的起源

雷神信仰起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於雷電的自然崇拜,因為遠古時代,氣候變化無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佈,雷聲隆隆,電光閃爍,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引發山火,擊喪人畜。先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進而產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的傳說。在道教神話中,更是編造出了數量繁多、級別分明的雷神,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相傳雷王出生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名叫陳文玉,後來成為神仙。道教中級別最高的雷神是"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屬於最高級別,"普化天尊"更是所有雷神的總司令。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道經中說。雷神執掌五雷,是眾生之父,萬靈之師,掌握生殺大權,專門懲處惡人。五雷分別為為天雷、水雷、地雷、神雷、社雷,道教中有五雷天心正法之術,相傳宋朝道上林靈素擅長此法,能興雲致雨,役使鬼神,驅邪治病。

雷澤雷神

我國古代神話裡的雷神不止一個,最有名的一個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姜源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約期而生子。”說的便是它了。姜源生下的孩子取名為后稷,被認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寫這段故事的詩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詩經》之中。又傳說華胥氏也有過類似經歷而生伏羲,於是後來也有人把伏羲和后稷混為一談。

雷公

相傳上古時期,有次三界大亂。妖魔橫行,人間災禍重重,玉皇也很是焦慮,眼看天下大亂,怎麼辦呢?正好人間的華夏民族出現了軒轅黃帝,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心地善良,英勇善戰,武藝高強,無人不尊敬,無人不佩服。玉皇很看中他,就命九天玄女接上天宮,把與雷有關的事情交給他,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意思是三界、六道、四生、十方的雷事,雷人,雷仙,五雷令,雷令,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都歸他管,每次有與雷有關的事情,都要他批准,才可施行。

五雷的職掌者,正義的化身——雷神

雷神的形象

對於雷神的形象,《山海經·海內東經》中有記載,文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飛騰於天,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便會有雷雨;又將其腰問想象有一鼓,鼓發雷聲。後來雷神的形象進一步變化。

《酉陽親俎·前集》記載:“豬首,手足各兩指,執一赤蛇齧之”;

《鑄鼎餘聞》記載:“大首鬼形,白擁項,朱犢鼻,黃帶,右手持斧,左手恃鑿,運連鼓於火中”;

《夷堅丙志》記載:“長三尺許,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幞頭,乃肉為之,與額相連”。

總之雷神形象不定,體形或龍、或人、或獸;臉彤或人頭、猴頭、豬頭、鬼頭。周秉以後,雷神被稱為雷師,或雷公,《楚辭·離騷》:“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無論稱雷師還是雷公,當時人們崇拜的雷神只有一位,並以農曆六月廿十四為雷公生日,稱為“雷公誕”,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

明清時代,雷神的形象趨於統一,其標準形象概為《集說詮真》中所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可見雷神此時最明顯的特徵是猴臉、尖嘴,所以民間有之“雷公臉”、“雷公嘴”的說法。

五雷的職掌者,正義的化身——雷神

民間傳說

南朝時期,雷州有一名獵戶叫陳洪,他有一隻獵狗,長有九隻耳朵,每次出獵,他都用狗耳占卜:如果一隻狗耳跳動,只能打到一隻獵物;多隻狗耳跳動,就能打到多隻獵物;如果狗耳不動,則不宜出獵。此方法十分靈驗。一天,陳洪出獵前,看到狗的九隻耳朵都在動,他不由大喜:此行會大有收穫。獵狗走到一片荊棘叢裡,狂叫不停,陳洪一看,原來是一個大肉球!陳洪把它帶回家,突然,風雨交加,隨著一聲霹靂大炸雷,肉球即刻迸裂,從中跳出一個小男孩,左手掌中一個字“雷”,右手掌中一個字“州”,這也是雷州地名來由的傳說。

從此,每天都有雷聲在陳家上空響起,一年後,小孩能吃飯了,陳家上空的雷聲才停止,於是,陳洪將小孩取名為陳文玉。鄉親們都把他喊做“雷神”。陳文玉長大後,做了雷州刺史,他對老百姓多有善行,政聲遠播。他死後,鄉鄰立廟祭嗣他,頗為靈驗,雷聲隆隆,自大殿裡發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