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女主持因直腸癌去世,這種病到底多可怕?

2017年7月12日知名央視節目主持人肖曉琳,因直腸癌去世。肖曉琳出生於湖南長沙,曾主持過央視《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焦點訪談》、《半邊天》等知名欄目,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因其形象冷峻而美麗,被觀眾稱為“鐵面美人”。年僅55歲卻慘因直腸癌去世,這不禁令大家感傷,肖曉琳的離世,再次給人們的健康敲響了警鐘。據她家人透漏,肖曉琳的遺言是:“要宣傳,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你們健康、長壽,我就在。感謝你們!”直腸癌是指直腸組織細胞發生惡性變化而形成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非常高。肖曉琳為什麼會得直腸癌,什麼樣的人群又容易得直腸癌呢?

國內直腸癌與西方國家直腸癌有所不同,中國人直腸癌多數是中低位直腸癌,其中絕大部分是可以通過肛門指診觸及。這是非常簡便經濟的檢查手段,患者側臥位或胸膝位,醫生通過指診可以觸及直腸內腫物,感知硬度、大小、位置,多數可以區分是痔瘡還是腫物,當然,明確最終性質,是必須通過腸鏡檢查取病理活檢明確的。但是通過指診是可以明確直腸內是否有異物。現在不少單位的體檢都增加了防癌篩查項目,直腸指診是其中一項。近幾年我參加了醫院的給各單位職工體檢活動,有大學教職工,也有公交司機,每年都能查到1-2例的直腸癌患者。很多人一看是這個體檢項目,都掩面而去,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正常的體檢活動,一般的體檢單位是沒有這一項的。

目前直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是考慮直腸癌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不良的飲食習慣是直腸癌的最高危因素,比如經常進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的人發病率明顯增加,因為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膽汁酸對腸道粘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而且食物中過多的動物脂肪能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而且這些都增加了患直腸癌的風險,另外,經常食用醃製、油炸食品及精細纖維素食品也是直腸癌的危險因素。而新鮮蔬菜水果則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因為多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軟化大便、增加腸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時間、稀釋腸內致癌物濃度,還可減少基因突變發生率,這些都可大大減少直腸癌的發生。2.不規律、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直腸癌的危險因素,比如長期過量的飲酒、吸菸以及精神過度緊張、壓力過大、運動量過少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增加直腸癌的發生。3.直腸癌的發生也與年齡、遺傳相關,一般認為41到65歲人群為直腸癌的高發年齡,而且有著直腸癌家族史的人患有直腸癌的概率明顯增加,4.患有一些腸道疾病的患者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會明顯增加,比如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等,這些疾病都會增加直腸癌的發病率。

直腸癌早期出血容易與痔瘡、肛裂混淆。很多人出現便血癥狀後,會以為是痔瘡或肛裂,自己到藥店買點藥膏塗抹,未及時診治,結果耽誤了直腸癌最佳治療時機。其實,痔瘡、肛裂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痔瘡出血一般為大便帶血,或點滴出血,或呈輕微噴射狀出血;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較少且伴有劇痛。而直腸癌引發的大便出血,可能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便,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大便次數會明顯增加,每次排便量也不多。

如果大便帶血並混有黏液和膿性分泌物,特別是形狀變細或呈條索狀,則應高度警惕直腸癌、結腸癌的發生,儘快到醫院就診。此外,還要重視直腸癌家族史。如果直系親屬中有直腸癌患者時,家族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定期接受相關檢查。

央視女主持因直腸癌去世,這種病到底多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