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保「六穩」信息化是關鍵驅動力 工信部決策創新迫在眉睫

中央政治局會議於近日召開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定調,這次會議是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召開的,格外引人注目。會議其間,中央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的“六穩”方針,表明了穩增長、防風險成為當前的最重要目標。

“六穩”的提法是第一次,但如果梳理近段時間各行各業的政策脈絡,可以發現,這些方面的舉措一直在推進。尤其在今年,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將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以不期然的方式暴露出來,強調穩定已經在近期的政策組合中有所體現。對於信息產業而言,在5G時代背景下,信息產業必須加快提升效率,加大信息化力度,避免只針對政策進行調整,而是要站在國家立場上,有針對性地刺激市場進行結構改革與技術創新。

“六穩”確定新方向,各行業政策協同發力

今年4月政治局會議曾判斷,“中國經濟週期性態勢好轉”,但7月的政治局會議認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本次會議措辭,出現了18次“穩”字,較去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多了3次,且創新性地歸納出“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及“穩預期”。專家分析稱,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下半年“穩中求進”仍是宏觀經濟的主線,而“穩增長”無疑是政策的重點。

為做好“六穩”工作,各行各業紛紛做出相應部署。在科技領域,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成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的通知》, 明確自7月28日起,將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調整為國家科技領導小組,並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擔任小組組長。在國際局勢顯現更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一重要舉措,對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十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資本領域,日前,證監會貫徹“六穩”要求的新政出爐,證監會要求,深化發行制度,推進併購重組,不斷完善並堅決實施退市制度;加大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上市公司回購制度;鼓勵國有控股企業員工持股等等。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證監會宣佈的舉措,有利於提升市場信心。

在能源領域,中國政府網近日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國家能源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這標誌著,中國最高規格能源管理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迎來自2010年成立以來的第四次內部調整。眾所周知,國家能源委員會的重要職責是負責研究擬訂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統籌協調國內能源開發和能源國際合作的重大事項。

對外開放路徑清晰,製造業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中美貿易爭端背景下,政治局會議釋放出強硬信號,除保持穩定的經濟形勢外,還將加強經濟領域改革藉此作為應對。專家認為,國內將繼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申萬宏源宏觀高級資深分析師李一民表示,中央釋放了更清晰的對外開放信號和路徑,包括“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對外開放舉措。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關鍵,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當頭炮”。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近期召開的“2018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表示,我國製造業要更大力度地“引進來”,同時,又要更高水平地“走出去”。

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只有積極主動提高製造業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才能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比如,近期特斯拉在上海建廠、谷歌迴歸中國市場,就是在鼓勵本土製造業經濟參與全球競爭。

信息產業須提高政策前瞻性靈活性以及有效性

作為製造業的重要一環,信息產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但面對市場競爭,以往的做法,不外乎打價格戰、優化資源配置、系統化培訓人才等。在信息不對稱、節奏慢的時代,這些措施所向披靡。但在5G新時代, 信息產業亟需加大信息化力度,制定出具有前瞻性靈活性以及有效性的政策刺激產業創新和技術研發,尤其是在5G、移雲數據、智慧城市等領域要加大成果推廣。

一方面,從國家層面來說,應適當地減輕企業稅賦,刺激科技新興行業進行規劃發展。另一方面,從行業層面來說,信息產業應跳出狹隘的行業圈子,與關聯行業多一些思想火花的碰撞,謀劃推動行業價值提升的更大措施。不侷限於一時一地的盈利前景,將目光放得更長、更廣一些,或許能在戰略抉擇新路口找到正確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