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相較於咱們的謹小慎微,美國電影人給人的印象就是敢拍。

不只是各種光怪陸離、天馬星空的想象世界。

更重要的是,人家可以正大光明的把政治放到電影裡去討論。

對此,毒藥君只想說:羨慕不來。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別說毒藥君崇洋媚外哦,每個國家的電影制度都有弊端,但如果老美也奉行那套“敢說”就被禁拍、割舌頭、失語的做法,那麼以下這些導演都得失業。

因為他們連總統的“死”都敢拿來說事兒。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在美國曆史上,肯尼迪遇刺案一直是美國人民心頭揮之不去的疑惑,電影人更是樂此不疲的對這樁離奇懸案進行花式改編。

報復?政變?眾說紛紜,然而死亡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帕克蘭醫院》將時間鎖定在總統背刺後的三日,視點聚焦在帕克蘭醫院的混亂,通過警方,媒體,院方,目擊者的狀態,猜測自由民主的背後,其實是各方勢力暗潮湧的利益爭奪。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11.22.63》乾脆直接穿越回總統被殺時,阻止這一切發生,成功和兇手發生交集。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11.22.63》劇照

而,前兩年的《第一夫人》又從一個新視角,重新審視肯尼迪被刺案。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第一夫人》劇照

除此之外,《國家寶藏》、《守望者》、《X戰警》、《火線狙擊》均對這個歷史懸案各自展開推理。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當然,在所有同題材的電影裡,最優秀的當數今天要跟大家聊的這部奧利佛·斯通最為得意的作品——

《刺殺肯尼迪》

JFK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聊電影之前,先大家捋一下這個撲朔迷離的案件。

1963年11月22日上午12時30分,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攜夫人傑奎琳·肯尼迪,乘坐敞篷車遊街拜會群眾。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新聞圖

車輛在經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Dealey Plaza),經過拐彎處時,肯尼迪被埋伏的槍手開槍擊中頭部和頸部。

隨後,肯尼迪被送往帕克蘭醫院,不治身亡。

很快,警方逮捕了美籍古巴人李·哈維·奧斯瓦爾德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新聞圖

兩天以後,奧斯瓦爾德在警方的嚴密看管和眾目睽睽下被酒吧老闆傑克·魯比開槍殺害,不久,傑克·魯比在獄中死於胃癌。

更弔詭的是,奧斯瓦爾德一直聲稱自己是“替罪羊”,而傑克·魯比死前成被人下毒才得癌症。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刺殺肯尼迪》劇照

一年後,沃倫委員會發布報告(即著名的《沃倫報告》)認為總統被刺事件全是奧斯瓦爾德一人作案。

然而,在肯尼迪被刺殺的3年時間裡,共有18名證人死亡。從1963年到1993年,十年間,115與案件相關的人員,相繼“自殺”或被殺。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諸多疑點,讓這起總統遇刺案被蒙上層層疑霧。“陰謀論”者認為,總統被殺的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國家政變。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電影《刺殺肯尼迪》果斷的站在了“陰謀論”一方,電影用長達206分鐘(導演剪輯版)的時間逐一對國家中情局、聯邦調查局、卡斯特羅、古巴人、黑手黨、軍方提出質疑。

影片認為,在這起案件中,疑點頗多:

比如,按照官方說法,當日射向肯尼迪的共三顆子彈,且系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然而從圍觀民眾的家庭影像(扎浦路德影片)中可以得知,三聲槍響十分緊密(2.6秒三次射擊),很難由一人連發;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況且射擊位置有樹木遮擋,根本不可能準確射擊。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比如,嫌疑犯奧斯瓦爾德被捕後,沒有筆錄,沒有律師,沒有審訊,直接被判有罪。

比如,解剖屍體的醫生聽命于軍方,屍檢報告中提到的一顆構成致命傷的子彈,竟然造成7處傷口(戲稱“魔術子彈”),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刺殺肯尼迪》上映之後,引起巨大的爭議,各方討伐聲不絕於耳,其中,來自新聞界的指責最為激烈。

公佈總統被刺消息的新聞主持人沃特·克隆凱特譴責這部電影:

“一丁點真相都沒有,只是一灘大雜燴,充分捏造的事實和疑神疑鬼的幻想,缺乏新聞報道基本原則”。

華盛頓郵報專門發文批評這部電影:

“斯通電影中充滿了謬論和虛假”。

《紐約時報》稱: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政府在總統遇刺案中的調查是不值得信任的”。

然而,真相究竟是什麼?

總統被刺事件真的像電影裡推測的那樣,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謀殺嗎?

電影《刺殺肯尼迪》到底有沒有惡意捏造事實?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儘管質疑之聲一度高漲,但是電影依然得到了大批觀眾的認可,豆瓣評分8.8分,爛番茄新鮮度83%,IMDb8.0分的成績。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斯通更是直言,這是他最得意的電影作品。

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毒粉一定和毒藥君起初一樣,覺得這群人說電影好的人三觀不正,妄加揣測不是不負責任嗎?

跟大家分享一下,毒藥君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電影不是新聞,情感真實就是電影的最高美德。

斯通在電影結尾打出一句話:“本片謹獻給追求真理的年輕人”。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簡單講,斯通的這部《刺殺肯尼迪》在歷史真實方面自然不如《甘地傳》這樣的電影。因為它壓根就不是為了呈現歷史真實而產生的。

斯通只是要表明態度:

肯尼迪被刺事實,我們無從得知,但諸多疑點不可置否。

政府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將案件過程隱藏,以一份漏洞百出的報告搪塞民眾,這本身難道不就是在侵犯民眾的知情權嗎?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倘若事實真的如“陰謀論”所設想的那樣,總統死於政治鬥爭,那麼“國家安全”又從何談起。

即便總統僅僅死於單純謀殺,一個連總統生命都保護不了的政府,所謂“安全”的承諾又有多少可信度?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用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的話講:

“電影的主旨不在真相,而在憤怒和挫折感。”

《刺殺肯尼迪》以美國地方檢察官吉姆·加里森(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飾)的視角切入,對肯尼迪被刺案重重疑點逐一拷問。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加里森是一個極其偏執的人,他一路追查真相數年,期間經歷了家人反對,死亡威脅,同事背棄,甚至嘲笑譏諷。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從古巴人到黑手黨、軍方,破案的過程中加里森屢屢受挫,疑點就在那裡,可就是沒辦法解開,也找不到直接證據。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除此之外,媒體的質疑聲日漸高漲,有人說他僅僅是想出名,逞英雄,加里森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步履維艱。

焦慮、煩躁、恐懼的情緒在一段迷霧的探案過程中奔湧而來。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在渲染情緒這件事情上,斯通用實力為普通觀眾做了一次科普:鏡頭是會說話的,蒙太奇是律動的,剪輯、攝影和表演一樣重要!

攝影師羅伯特·理查德森憑藉這部電影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攝影,片中的視覺媒介多到驚人,“35毫米、16毫米、超8毫米、錄像、靜態照片”以及彩色和黑白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除了攝影豐富了鏡頭素材之外,影片中的剪輯也成為之後影視專業學生的重點研究文本。

《刺殺肯尼迪》非線性敘事,影片將故事主線(加里森的探案過程)與紀實影像、想象畫面等多時空交叉剪輯,模糊了真實與想象。

到最後,在龐雜的信息中,很難分辨哪個是歷史真實,哪個是影像真實。特別是加里森和同事在餐廳討論案情的一場戲,堪稱剪輯範本。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用斯通自己的話說:

“電影得以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依靠的是它的性質,它能夠通過剪輯切割時間,而蒙太奇又能建構三維的空間和氛圍,這就使得電影非常具有可觸摸的質感。”

當然,影片也有它的缺點,比如信息量太大,需要對這段歷史有所瞭解才能克服理解障礙等等。

畢竟信息爆炸外加交叉剪輯,3個多小時看下來確實讓人有些吃不消。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但是,好在電影最終半小時左右的演講成功緩解了這種理解困境,激發觀眾情感共鳴,也印證了,羅傑·伊伯特的那句評價,

電影的主旨在與憤怒和挫折感。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在最後一場法院的戲裡,加里森在陳述中說:“小時候我們以為邪不壓正,後來發現權力可以操控正義.....愛國者要時刻準備為保衛國家,而不惜抵抗政府”。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不知道看過這部電影之後,美國政府作何感想?

美國人真敢拍,捏造總統被刺事實,真相直指政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