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就是一個人內心的折射

相貌就是一個人內心的折射

有句老話說是不能以貌取人,確實,有的人衣著華貴卻內心險惡,有的人穿戴樸素,卻一腔熱情。不過這個標準是放在過去。如今,社會變了,人們的看人標準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外貌。往往相貌就是一個人內心的折射,通常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往往目光柔和。言語平淡輕柔。可是一個內心險惡的人由於心理總是對外界憤憤不平。看誰都是不順眼,或者是生活的不順心,那麼,他的相貌反映在面部表情是憂愁糾結困苦兇險,這個和衣著打扮沒有關係。

所以。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看臉就知道。

有的人目光狠戾,一看就是蠻橫霸道、愛耍無賴的人。

有的人面部表情平和慈祥,看起來就是性情柔順的樣子。

一個人的內心真的通過看臉就能知道嗎?

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卻是是這個樣子。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故事: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被世人奉為千古第一完人。

他頗有識人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鴻章等名臣。

有一次,李鴻章帶了三個人去拜見曾國藩,請曾國藩為他們分派職務。

不巧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那三個人在廳外等候。

曾國藩散步回來後,李鴻章稟明來意,請曾國藩接見那三個人。

相貌就是一個人內心的折射

曾國藩說:

不必了。

面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可派他做後勤供應一類的工作;

中間那位是個陰奉陽違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

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委以重任。

李鴻章很是驚奇,問:“還沒任用他們,大人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國藩說:

剛才散步回來,在廳外見到了那三個人。

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態度溫順,目光低垂,小心翼翼,可見是老實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後勤供應一類的工作;

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後,就左顧右盼,神色不端,可見是個陽奉陰違、兩面三刀之人,斷不可重用;

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氣宇軒昂,目光凜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將來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日後立下赫赫戰功官至臺灣巡撫的劉銘傳。

曾國藩用事實向我們證明:一個人的品性,可能通過外貌、肢體語言看出端倪。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絕對,比如:關於經濟的糾紛,所有的人向你借錢的時候你真的很難判斷誰是真的誰是假的。因為每個人在你面前都是和顏悅色的,要不我們怎麼會把錢輕易地借出去呢?

也只有在錢借出去之後才能看清楚這個人的為人,要不為什麼說是通財之誼?

而且生活中也有我們體會到的或者是聽來的很多關於上當了等等的很多實例。這就造成了我們的一種錯覺:似乎所有的人我們都不敢輕易相信,彷彿一旦相信就有了受騙的可能性。

其實,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不具備曾國藩那樣的識人慧眼,才會常常在不該相信的時候選擇了相信。又在該懷疑的時候沒有懷疑,於是導致了我們常常的受到矇蔽或是欺騙。

所以,有人認為,看臉識人太武斷。

人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具備曾國藩那樣的非凡的識人能力。朋友們,贊同這個觀點嗎?如果贊同,那麼就請留下評論再走吧?

相貌就是一個人內心的折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