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大福報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金律!

真正有大福報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金律!​《菜根譚》:“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無論是寫文章還是立身處世,能做到處處真切合宜是最令人欽佩的。正所謂“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瑣事紛擾,而越是繁雜的事情我們越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它,當我們學會把心修清淨了,許多煩擾也自會迎刃而解了。

“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真正深諳處世之道的聰明人,會格外清楚有些底線是絕對不可逾越的。譬如面對惡友、財色物慾這些邪僻之徑要時時警惕避而遠之,絕不敢存半分僥倖心理,而當相逢良友、與人為善時,會盡力為之,這些是每個人都應當嚴加恪守的信條。“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先正己才能後化人,生活中能夠規範自己一言一行的人,人生就算不能洪福滿盈,也會清福不斷。

在勸誡世眾修身立命的善書《了凡四訓》中,講到了越注重修福報的人,越懂得的兩條處世金律,每個人都應該效仿行之,日後必有不測效驗。
真正有大福報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金律!​一、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釋義:一個人必須要每天知道自己有過失,才能天天改過,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就一天安逸的覺得自己沒過失。如果每天都無過可改,就是每天都沒有進步。

佛曰:“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據史料記載,古往今來從未行過惡者也就只有顏回一人矣,而我們絕大數人或多或少都會犯錯,孔子曰:“過則勿憚改。”發現錯誤及時更改可以歸寂於無,但倘若強加掩飾則是錯上加錯了。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很努力,但起色卻並不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曾自省和檢點過失。而成功者是很少會安於自是的,只有日日改過,才能日日有所得、有所進步。
真正有大福報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金律!二、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釋義:每次見到貧寒的讀書人,快要發達的時候,臉上一定有一片謙和而且安詳的彩發出來,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

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在《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中,唯獨“謙卦”六爻皆吉,一個注重謙徳之效的人是最為難得可貴的,猶想起唐朝的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德的一段精彩對話,“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很富有意境的一段話,其虛懷若谷的胸襟很是讓人歎服,內心的強大,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謙遜的德行。

《周易》:“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生出丫枝花葉來。人要立定了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那就是謙虛。而懂得謙虛的人,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無論是學問還是交友上都能有長足的進步,這些都是謙徳所帶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