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師易玄學:中國古代天文學星占中的“七政四餘”所謂“七政”也稱“七曜”,所謂“四餘”也稱“四隱”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七政”所指太阳、太阴(月亮)、金星、木星、火星、土星;

“四余”则是四颗隐曜,即罗睺、计都、月孛、紫气;星占中将其分别视为火星、土星、木星、水星之余气,并无能观测到真实星曜与之对应。

这十一颗星曜在黄道带上运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星占学以及命理学中其中重要的作用和始祖地位。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师易玄学(香港)罗睺计都

罗睺计都 罗睺是印度神话中的阿修罗之一,是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Vipracitti)与辛悉迦(Simhika,达刹之女)的儿子。罗睺经常吞食日月,造成日蚀和月蚀。法华经序中列有四大阿修罗王婆稚、佉罗骞驮、毗摩质多罗、罗睺之名。传说中,善神提婆与恶神阿修罗参与「搅乳海」冀求不死仙露。仙人战胜阿修罗后独占仙露。但是阿修罗之一的罗睺却变成天神的模样,混在其中喝了一口甘露,被日神和月神发现了,告诉给毗湿奴。仙露尚未经过罗睺的喉咙,他的头便被毗湿奴的化身摩醯尼砍下。但是罗睺的头因仙露而长生不死。为了报仇,他吞食日神和月神,造成日蚀和月蚀;当日月在他敞开的喉头走出,蚀便完结。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罗睺计都

罗睺(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 罗睺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相传为“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好为非作歹。引申介绍 罗睺是古印度人想像出来的一个黑暗星,用以解释日月蚀现象。依据古印度叙事诗《摩诃婆罗达》(Mahabarata)中所言:罗睺(Rahu)是古印度神话中的阿修罗。传说故事 相传罗睺是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辛悉迦所生之子,为一阿修罗。他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是多龙尾,性残暴,好为非作歹。毗湿奴(Vishnu)是印度教主神之一。他是保护之神,与破坏之神湿婆(Shiva)并称是印度教两大主神。当年毗湿奴与阿修罗斗争了上千年,终于暂时讲和,由于天神与阿修罗在印度教中均仍处于六道轮回中,并非长生不老之身,二者协议搅动大海,获取海底的长生不老之水。毗湿奴大神变成巨龟潜入海底,其他神魔将曼陀罗山压在海龟背上,把婆苏吉蛇缠在山腰,以山做搅棒,蛇做绳索,搅拌着海。正当天神与阿修罗搅乳海以制不死之水时,罗睺阿修罗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里偷喝不死甘露,结果被日神苏利亚和月神索玛发现,向印度大神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不死之水,成为不死之身。他的上半身变成了黑暗之星,为了报复日神与月神打小报告,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蚀和月蚀,此为日、月蚀的由来。罗睺的上半身化成黑暗星,下半身仍维持多条龙尾的型态在宇宙中流窜,成了扰乱天际之星,也就是彗星!古印度称为“ketu”,在中国称为计都。由于罗睺生前的个性,死后所化之双星-罗睺、计都皆被视为不祥之星。这就是古印度占星术上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着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月蚀的星称做罗睺。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罗睺计都

泰国神话 在东南亚如泰国之处流传着一个类似的『罗夫神话』。太阳与月亮是兄弟,他们的下面还有一名叫“罗夫”的弟弟,罗夫行为十分乖戾为一妖星,经常导致太阳与月亮不见。这应该也是『罗睺』的另一变形传说。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香港师易玄学

佛教神话在佛教经典《七曜攘灾决卷》中写道:「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谨按天竺婆毗磨步之云尔,汉说云日月同道,月掩日而日蚀,天对日冲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谓之暗虚,暗虚值月而月蚀。二说不同,今按天竺历得其正理矣,对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逆行于天,行无徐疾。」「计都遏罗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阴首,常隐行不见,到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顺行于天,行无徐疾。」 「今按天竺历得其正理矣」此句表明此说还是从印度古神话中而来。罗睺『逢日月则蚀』,计都『常隐行不见』,可知在佛教经典中罗睺还是『蚀星』,计都也是『彗星』,与印度古天文学相同,且一为蚀神头,一为蚀神尾,可知两人本为一体。 『到人本宫则有灾祸』,从经典中可知在两颗星在佛教中也是凶星。中国神话 中国清朝之前的占星学中『计都』在今时叫做『北交点』或『龙头』、『月北交』、『升交点』,是黄道和月亮绕行地球轨道的相交点。 『罗睺』在今天叫做『南交点』或『龙尾』、『月南交』、『降交点』,是黄道和月亮绕行地球轨道相交的南交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而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和『白道』是相交于二点,在北边的这一点称为『月北交』,在南边的这一点称为『月南交』,英文叫『moon's north node』和『moon's south node』。在中国则称之为『罗睺』和『计都』。在清朝以前是以『月北交』为『计都』,而以『月南交』称『罗睺』,但在清初采用西洋传教士看法,将『月北交』视为『罗睺』, 『月南交』作为『计都』,也就是现下市面上的星历表所记载。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师易玄学(HK1827)计都罗睺

于西洋传教士改订之原因,部分学者们猜测是西洋传教士接受了印度占星派别的看法,因为在印度是以『月北交』为『罗睺』,『月南交』为『计都』,因此西洋传教士认为是中国人弄错了,予以更正。但却未精于中国七政四余中罗睺为火余,计都为土余,而在印度占星术中的Rahu其性质为土,Ketu其性质属火,基于此一五行性质,学者认为西洋传教士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改订后名称虽与印度一致,但五行属性却又不一致了。而究竟是该以清朝之说为准,抑或清之前说为准,至今仍无定论。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師易玄學:四余

至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计都、罗睺则是『九曜』中的两个。九曜星君即:太阳星君、太阴星君、金德星君、木德星君、水德星君、火德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与计都星君。在《西游记》里,孙悟空闹天宫时,托塔李天王点将迎战,九曜就是和二十八宿排在一起的,地位不高。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天之岩戶

日本神话 在日本神话中也有类似罗睺与计都的故事。日本三大神(三贵子:太阳神天照、月神月读与素鸣尊)中的素鸣尊(须佐之男命)有着罗睺与计都之个性,是一位性格分裂之神。在『天之岩户』神话中素鸣尊(须佐之男命)扰乱天界,天照大神愤而躲入石屋,天地一片黑暗,视为日蚀,因此部分历史学者认为素鸣尊有着罗睺星之个性。随后素鸣尊被放逐至出云,在『出云神话』时,素鸣尊变成一位杀死八岐大蛇之正义神。所谓八岐大蛇是一尾有八个头的蟒蛇,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具有多条龙尾的『计都』。原本是一体的罗睺因犯下滔天罪被大神以圆盘切成两半成为『罗睺』与『计都』。同样犯下滔天罪的素鸣尊也同样在不同神话中有着两种相反面貌,正如同被分为两半的『罗睺』阿修罗。

师易玄学:古代天文学星占中的“罗睺计都“的渊源

師易玄學自明朝開宗立派以來始終遵循因果。於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落戶香港,百年的歷史傳承。

師易玄學为自明朝雲南孔先生得邵雍(安樂先生)皇極數正傳至今第二十七代門生。主以四柱八字命理、測字、風水開運為精。於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落戶香港,百年歷史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