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在攝影機數字化剛開始的年代,人們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技術來模擬膠片的“電影感”。在只有攝像機而大畫幅攝影機沒有普及的年代,人們曾經通過裝有特殊“毛玻璃”鏡片的Mini35轉接器來讓小畫幅的攝像機獲得大畫幅攝影機的淺景深,後來視頻單反和各種價位的大畫幅攝影機逐漸普及,淺景深這個電影感的一部分也得以普及。但在數字攝影機的最初階段,還有一個膠片攝影機具備但數字攝影機不具備的功能,那就是升格,這也是營造電影感的一個重要工具。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雖然現在升格拍攝慢動作的攝影機已十分普及,比如專業攝影機升格240FPS、微單升格120FPS,甚至手機都已具備不錯的升格功能。但在十多年前,你如果沒有足夠的預算去租賃一臺Phantom,那你是很難獲得升格慢動作畫面的。雖然Phantom的母公司Vision Research早在1992年就創立了,但他們高端的升格拍攝技術卻一直沒有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或者說是動力。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松下的Varicam系列高端攝像機是比較早對升格以及可變幀率進行探索的系列,Varicam這個詞的本身含義就是指“可變幀率”。Varicam的 AJ-HDC27基於傳統的2/3英寸3CCD採集結構,但它卻可以記錄720/60P格式的影像,同期的其它攝像機大多隻能記錄50i或者60i這種不利於升格慢動作製作的隔行掃描影像。雖然比Phantom高速攝影機的價格便宜不少,但AJ-HDC27的定位還是高端廣電機構才能擁有的型號,無法起到普及升格慢動作影像的作用。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AJ-HDC27

在2006年左右,這一切又有了新的變化。索尼發佈的“EX”系列攝像機開始上市,其中EX3具備了專門的幀率設置撥輪,可以直觀的逐幀切換從1FPS到60FPS,可以輕鬆的獲得升格或者降格功能。同系列的EX1也具備這個功能,但並不像EX3這樣具備直觀且專屬的操作撥輪。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EX3

同期,松下還有一款基於P2卡的小高清攝像機HVX200,這一款攝像機也具備幀率可調功能,最高可達60FPS。只不過此時分辨率不是標準的高清1080P,而是720P。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HVX200

通過上面這幾款機器,人們開始逐漸對60P拍攝,30P或者24P重放所帶來的兩倍左右的慢動作效果印象深刻,尤其是EX系列或者HVX200的價位都是屬於幾萬塊“手持機”的價位,越來越多的中小製作公司或者工作室都能接觸到“初級”的升格慢動作影像。

索尼的NEX-FS100把720/60P提升到了1080/60P,分辨率提升了但幀率沒有提升,不過這似乎對提升慢動作影像對人們的吸引力並沒有做出太大改變。這一切在索尼發佈NEX-FS700以後開始快速改變,FS700把1080P分辨率下的升格提升到240FPS,而且還提供了降低分辨率的480FPS和960FPS。從此,升格慢動作的普及大幕正式拉開了。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NEX-FS700

FS700的升格慢動作並不是非常完美,比如升格拍攝無法連續、必須緩存一段時間,960FPS的升格雖然慢動作效果非常明顯,但畫質損失嚴重等等。但這一切無法阻止FS700成為一代升格神器的腳步,廣告公司、製作公司、傳媒院校都紛紛剁手,升格拍攝也從“租賃”時代進入“購買”時代。

再後來發佈的PXW-FS7一方面把原來FS700機內比較雞肋的AVCHD格式升級為XAVC-I格式,另一方面能夠以1080P和高達180FPS的幀率在內部XQD介質上提供連續升格慢動作記錄,使用外部RAW錄像機可以2K和高達240FPS的幀率錄製。FS7在升格和畫質兩個方面超越了FS700,雖依然沒有Phantom上千幀的高速率,但也奠定了它一代“升格機王”的地位,因其高性價比而名揚江湖。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PXW-FS7

以至於後來FS5、EVA1、C200等專業攝影機機型都會把升格參數作為主打參數之一。自此,升格功能成為闖江湖“必備”武功,升格慢動作影像終於普及!

本文由影像麥客編譯整理,原文作者 Simon Wyndham,略有刪除修改。歡迎在文後留言吐槽,加入各種專業影像創作與技術交流群、下載文中各種資源,請私信“影像麥客”。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盤點升格慢動作攝影機歷史,這闖江湖“必備”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