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 之 失落情绪

在某次国际田径锦标赛举行时,法国《体育画刊》的一位记者拍了100多幅运动员流泪的场面,他剔除掉那些因为获胜喜极而泣的运动员的相片,把失败者的相片发回了国内。一位叫阿穆·沃尔森的编辑在编排这些照片时,突发奇想,何不把他们狂欢时的照片一并刊发呢?于是他从网上检索出这些运动员在国内夺冠时的照片。把它们剪辑在一起,标上时间和成绩印了出来。反复比照之后,他发现这些运动员为之哭泣的成绩竟然比在国内夺冠时的成绩高。同一个比赛项目,斯蒂文森在法国以3分46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次他跑出了3分45秒56的好成绩,仅以0.32秒的微弱差距屈居亚军,他本应该高兴,可是照片上的他非常沮丧。格拉齐亚妮是有名的跳高选手,这一次她跳出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只因0.5厘米的差距低于墨西哥选手屈居第二名,她哭得竟是如此伤心。这到底是为什么?

社会现象 之 失落情绪

阿穆·沃尔森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他听到13岁的女儿抱怨说:“我老了、砌底地老了!”他才突然明白、那些选手之所以哭泣,并不是他们跑慢了,而是别人跑在了他们的前面。

在我们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些人之所以觉得职位低,之所以觉得贫困,同样的道理,不是因他们的职位真的低下,物质生活真的贫穷,而是因为有人比自已的职位高,比自己更富有。也正是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在说自已生活得很累。

当今社会心理障碍,存在着明显的“”

社会现象 之 失落情绪

,其表征就是通俗所说的“失落感”,包括“地位失落”“精神失落”“安全失落”等。这些失落感的形成。一般均需通过社会比较。

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态度”。比较有纵向比(时间差)及横向比(空间差),人们的失落情绪均可由这两类对比而形成。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部分都市人亟待“心理扶贫”,也是缘于此。

当前,在我国特别是大都市里的一部分人中间,存在着一种被专家称之为“心理贫困”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己并不贫困,却时时抱怨“太穷了。收入水平太低”。因此,一些生活早已步入小康或富裕的人们,反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不满足。

社会现象 之 失落情绪

非是来自直接的贫困感。以前。我们的生活并不富格。但传统的生活是为靠信仰来支撑的。幸福是与人们内心深处信仰的力量相联系的。在今天。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在发生变化。幸福越来越和物质消费符号相联系,如名牌、流行、档次。并以货币的拥有量为标志。幸福便开始远离平凡、远离信仰世界的平衡,成为一种物化的生活标准,一种不断上升的欲求满足。与新的幸福追求相伴随的欲求焦虑便出现了。

社会现象 之 失落情绪

正如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说:“金钱是一种新的历史经验,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产生了独特的压力和焦虑,引出新的灾难与欢乐,在现代,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以前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它产生的作用相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