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侯公務員考「四書五經」,什麼時侯中國文藝復興

《世說新語·言語》

【原文】

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數,系此多少。帝既不說,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帝說,群臣歎服。

什麼時侯公務員考“四書五經”,什麼時侯中國文藝復興

沒個牛津大學碩士學位,好意思出來搞笑?

【戲文】

別說認真就輸了,你那麼隨便也沒贏過。——沃茲基


話說公元265年,司馬炎登基做了皇帝,中國歷史進入西晉時期。

新帝國開張伊始,晉武帝召集群臣搞了一次國家級的科研活動——占卜。這不難理解,你就想象成忽然接到博彩公司打來的電話,恭喜你中了大獎,而你除了偷偷掐自己大腿外,最關心的問題自然是能拿到多少獎金。

司馬炎搞占卜的目的也是如此——看看我們司馬家的政權能夠傳序幾代?

這種活動,無論其過程如何,最終結果都跟在酒吧裡擲骰子一樣,通常是:數字越大越好。

司馬炎之所以敢這麼搞,我覺得還是玩了心眼兒的,您瞧瞧他的前任——曹魏政權,從曹丕篡漢開始,至今才不過45年;歷任皇帝——包括後三代的傀儡(曹芳、曹髦、曹奐),再加上追封的祖宗三代(曹操、曹嵩、曹騰)——一共才不過8個。

根據以往的經驗,要破這個紀錄實在是太容易了。

什麼時侯公務員考“四書五經”,什麼時侯中國文藝復興

小盆友,你是哪個部門的?

咱不求超越夏商周,東西兩漢也不考慮,只要能比姓曹的強點兒就行,至少證明我取代他是合乎天數的。

來吧,給朕擲個大點兒!

司馬炎滿懷期待,眼瞅著下面那人鼓搗鼓搗,鼓搗出個“一”來。

龍顏不悅,群臣失色,沒人敢說話。

這時候就看誰膽大心細臉皮厚了,經過短短數秒的沉默,侍中裴楷上前一步說道:“臣聽說,上天如果得‘一’則清明,大地如果得‘一’則安寧,而王者得‘一’就會成為正統。”

司馬炎帶頭鼓掌,心說上哪找這麼會聊天的人去。

什麼時侯公務員考“四書五經”,什麼時侯中國文藝復興

找文文啊

歡迎收看“有一說一”,我是你老子

先說說裴楷那三句話的來歷吧,雖然當時領導坐在寶座上心急如焚,盼著有人能出來解個圍,但是你也不能胡說,萬一皇上哪天心血來潮刨根問底:“愛卿,你那天說的典故十分符合朕的心意,那啥,再給我詳細說說唄。”

然後你告訴他那是自己靈機一動信口雌黃,聽個樂就得了,不能當真。

那你就肯定卒了。

裴楷自然不是那麼莽撞的人,他說的話都是有明確出處的,而且還是經典,叫人不服不行。

《老子》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為什麼說經典牛呢?因為經典就是“至今不過時”的東西,什麼節骨眼兒上拿出來都好使,而且就像是特意為你準備的一樣。

什麼時侯公務員考“四書五經”,什麼時侯中國文藝復興

這段已經記不住原詞兒了吧

《易經》是本什麼書?

說《易經》之前,先說說我對“知識”的理解。

大體上“知識”可分為兩種,一是學校裡教的、書本上印的,其特徵是具體、完整、穩定。

第二種是隻存在於觀念、經驗裡的,特徵剛好反過來,抽象、破碎、易變。

如果你現在面對的是一場考試,有具體問題,有標準答案,那麼掌握第一種知識就足夠了,但是要想在考場之外繼續進步,乃至成為某一領域的高手,那非得死磕第二種知識體系不可。

占卜就是這麼個勾當,從來沒有誰是因為能把《易經》倒背如流而成為大師的。

關於大師們如何理論聯繫實際忽悠出國際水平,我完全不得要領(不然早就發家致富去了,還能跟這碼字?),但是對於他們的通用教材還是有些瞭解的,可以淺談兩句。

什麼時侯公務員考“四書五經”,什麼時侯中國文藝復興

精彩人生,伴你成功

中國的占卜文化極為豐富,各種門派、手法多達數百種,而且每個都說自己正宗。但要追溯最原始的文獻,那還得說是《易經》。

不過請注意,《易經》裡並沒有“八卦”之類的東西,也沒寫占卜的方法。如果硬要比的話,你可以當它是一本《字典》,而非《操作手冊》,你可以在其中看到各種卦相的解釋,卻看不到卦相是如何被鼓搗出來的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那麼多半仙兒都是怎麼給人算卦的呢?

蒙的。

看我口型,聽我發音,再說一遍:蒙的。

什麼時侯公務員考“四書五經”,什麼時侯中國文藝復興

無fuck說

是的,歷史上研究《周易》最頂尖的人物之一——朱熹,就曾說過:

(《易傳·繫辭》)這段講具體的算卦方法,可是也太簡略了。這套玩意兒到底怎麼弄,估計只有傳說中的上古人物才曉得,現在肯定是搞不明白了。

他所說的“現在”,指的是宋朝。

因此你可以放心大膽的說,所有目前還存在的算卦的方法,都是後人自己連猜帶蒙琢磨出來的,管不管用放一邊,正宗二字談不上。

說到這,我要恭喜一下有志於在算卦行業開宗立派的朋友了,如果你對自己的耐性和古文功力有足夠的信心,那就可以去挑戰一把朱熹老先生沒看懂的原文,萬一你看懂了,絕對永垂不朽。

我記得前兩年某位人大代表在兩會期間提案說,要把“四書五經”納入公務員的考試內容。看到這條消息時我當場就石化了,《易經》不就是“五經”之一嗎?

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麼公務員那麼難考了。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