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啊,明天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世說新語·言語》

【原文】

司馬景王東征,取上黨李喜以為從事中郎。因問喜曰:“昔先公闢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

小李啊,明天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我怎麼對你,取決於你怎麼對我

【戲文】

如果你一開始沒成功,那就稱之為1.0版本好了。——尢勒斯·A·索德


正元元年,魏帝曹芳聯絡中書令李豐等人,準備幹掉司馬師,未料事機不密,走漏了風聲,被司馬師先下死手,除掉了“亂黨”,又逼著太后廢曹芳立曹髦。

此時距離司馬師的死期已經可以按天數了,而距離曹魏政權的顛覆也只剩十年。

且說司馬師行了廢立之事後,惹來了鎮東大將軍毌丘儉以及揚州刺史文欽的不滿,二人舉兵作亂,投靠了東吳。司馬師親自率軍東征,走到半路忽然想起一個人來。

上黨郡人李喜(憙)某天接到一個通知,說是立即動身去軍營報道,李喜不敢耽擱——也沒懷疑是詐騙——一溜小跑來到了司馬師身邊,任職從事中郎,也就是帥府的幕僚。

小李啊,明天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現在騙子都不給我打電話了

司馬師有點得意,因為他是迄今為止第一個把這事辦成的人,之前三府屢次徵辟,司馬懿親自發offer都沒打動過李喜,而他居然只用了一句話。

可見……不對,尚不能確定。

司馬師終於還是沒忍住,找了個機會問李喜:“過去我爹要你來做官,你推辭不就;而今我一叫你,你怎麼就來了呢?”

李喜老實不客氣的答道:“你爹是按照禮節來徵召我的,因此我也按照禮節自由選擇來或者不來;而你卻是用法令來約束我的,我這人膽兒小,所以就來了。”

小李啊,明天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他們非叫我拍照,我這獅膽兒小,所以就拍了

不能說的秘密

我聽過很多官話套話,也讀過不少硬話狠話,但是像李喜這種“實話”,卻是不多見的,很有點略帶悲情的喜劇效果。李喜的回答如果展開來看,大致含有三層意思:

其一,你不講禮;其二,我本不願做官;其三,為這點破事死你手裡,不值得。

所以我來了。

這三層意思既然我能讀出來,想必司馬師也心知肚明,但他並沒有生氣,也沒給李喜穿小鞋,這就體現出古代官場中一條潛規則:如果對方肯把難聽的話包裝一下再說出來,那麼你就不能得理不饒人。

這是一種關於“隱語”的藝術。

小李啊,明天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不讓直說,於是只好瞎說了

最早一條“隱語”大概出現在夏朝末年,因為當時“日”與“帝”發音相近,所以老百姓就編了一句“時日曷喪,吾與汝偕亡!”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某人要跟太陽同歸於盡,實際上只要把口音稍微模糊一點,暴君夏桀就被繞進去了。

有點兒像現代廣告文案或媒體編輯們常用的文字遊戲。

真正把這事發揚光大的,應該說是伊尹以及後世那些擅於講故事的“諸子”們,這些人遊走於各國之間,借通俗之物喻晦澀之理,倒也留下了不少佳話。

可惜好景不長,禮崩樂壞的一個直接體現,就是領導與參謀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被徹底打破。秦始皇一句“以古非今者族”,就足以讓所有的東方朔和紀曉嵐們退出歷史舞臺。

從那以後,“隱語”的藝術變得越發沒有藝術感,並最終淪為了“避諱”。再往後面的事,講出來也就不怎麼好玩兒了。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