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先有靈魂,身才有正氣

大王叫我來巡山,聽聽三刀侃大山。

心先有靈魂,身才有正氣

01

有個朋友長期從事思想工作,他告訴我最近常常碰到這樣的問題:道理講不過人家。特別是面對那些有文化的年輕人,他們講起理來,滔滔不絕,很雄辯,很機智,講過來是他的理,講過去還是他的理。

你說要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他說個人利益不容忽視,連憲法都要加以保護。你說要艱苦奮鬥,要有吃苦精神,他說革命難道不是為了使人們過得更好?你說個人要服從組織,他說組織要關心群眾,失去群眾,便失去一切……如此等等。

我一聽,是啊,都有理,條條道路通羅馬。可一想,不對。這裡面似乎缺少一點什麼。

02

我由此想起一件事。

戊戍變法失敗時,康梁東走日本,譚嗣同等“六君子”被執。譚嗣同是有機會逃走的,但他對康梁說:要變法需要宣傳,也需要流血,不宣傳,無以喚醒民眾,不流血,無以激勵人心。要流血,請自我始!

君等暫避國外,做好宣傳,等待時機。

在這裡,走與留,宣傳與流血都有理。誰來流血?譚嗣同說,我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是何等氣慨!正是這股凜然正氣,使他的理更豪更壯更說服人。

如果倒過來說,走與留,宣傳與流血都有理,誰來流血?你們,請自君等始。我走了,拜拜。那麼這樣的理便顯得有點可悲可嘆了。

03

我想,我們現在是不是有點“理”太多而“氣”太少了。

中國知識分子有個好傳統,那就是講氣節,所謂“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明講不是歷史,而是民間故事,但是在劉羅鍋的身上,卻把中國知識分子的這種“氣”演足了。

其貌不揚的劉墉,他的機智,他的幽默,他的雄辯,甚至他對皇帝的頂撞,周旋……無不來自於他的一身正氣,只要他認為利國利民之事,他就敢於去做,去說,敢於冒殺頭抄家滅九族的危險,更不用說地位的升遷,利益的得失。

在劉墉的身上,“理”有了“氣”的支撐,氣壯理直,凌厲滂薄,令人折服,連皇帝老子也奈何不得。

04

真有其事的譚嗣同也好,民間傳說的劉羅鍋也好,他們身上的那一股正氣從何而來?來自於他們的“心”,來自於“心”對大道理的認同,即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地連聯在一起。

有了這種認同,心便有了靈魂,身便有了正氣。所謂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也。氣生丹田,氣衝宵漢,理在其中。

而我們現在的悲哀是,不少人,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些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他們把自己置身於大道理之外,卻去認同由於商業大潮的衝擊而帶來的高度的實用主義。一身俗氣,卻一嘴是“理”,說起來頭頭是道,口若懸河,滴水不漏,說來說去,其實全為一己私利。

更可悲的是,這種似正實歪之理往往得到人們的同情,社會的認可,其勢洶洶,令人擔憂。

05

社會在變。變是好事,不變不會進步。但不是一切都非變不可,我想知識分子講氣節的好傳統就不能變,非但不能變,而且要發揚光大。

理要有,氣更不可無。氣正而理從,氣旺而理明,“天地有正氣”“沛乎塞蒼冥”,這才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心先有靈魂,身才有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