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爲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首日票房2.26億,上映僅6天,票房突破13億,貓眼預測最終票房將超過30億……《西虹市首富》,一部影片幾乎霸佔了7月底的暑期檔,超越《我不是藥神》,也並非沒有可能。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西虹市首富》票房數據

《西虹市首富》打著“開心麻花+沈騰”這塊金字招牌,再次創造票房奇蹟。很多人也認為,憑藉這部電影的大賣,新三板公司開心麻花(835099.OC)業績將再次爆表,或許也將重啟IPO之路。然而,在三胖哥看來,《西虹市首富》票房大賣的背後,可能卻是開心麻花遭遇的轉型之痛和資本困境。

一、西虹市,也許是麻花的分水嶺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西紅市首富》和開心麻花究竟是什麼關係?

如果您認為《西紅市首富》是開心麻花的第四部作品,多少有所偏頗。熟悉麻花的影迷都知道,定檔國慶的《李茶的姑媽》才是麻花團隊真正的四號作品,是印有官方蓋章的“正規軍”。

《西紅市首富》的出品方,包括五方,除了開心麻花,還有阿里、新麗傳媒、星空盛典和西虹市影業。但是,這部電影的主控方,並非麻花,而是西虹市影業。

企查查顯示,西虹市影視文化(天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4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導演閆非擔任,開心麻花持股15%,其他股東還包括彭安宇、章樂斌和李鑫。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西虹市影業股權機構

至於這部電影本身,據傳總體制作成本1.5億元,2017年年報顯示,開心麻花投資4000萬元,只是製作、出品方之一,並非幕後大佬。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何這部電影,既沒有舞臺基礎,也沒有麻花團隊的核心人物馬麗,只是在整體氣質上符合麻花的一貫風格而已。

由主控方,改為參投,又將自己的最核心的資產之一分給了西虹市。這些對於開心麻花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以往,麻花的運作模式是一年一部話劇電影,由話劇改變而來的“正規軍”,也是其最大的競爭優勢,結果便是,2015年,《夏洛特煩惱》的14.4億票房為開心麻花帶來1.31億元淨利潤,但2016年的《驢得水》,票房1.7億元,公司業績直線下滑,淨利潤僅有7480萬元。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開心麻花最近五年淨利潤

很顯然,一年一部“正規軍”的結果,便是公司經營業績的大幅波動,這對於志在衝擊IPO的開心麻花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於是,從去年開始,開心麻花將策略改為一年一部“正規軍”加兩部參投。很遺憾,去年參投的《絕世高手》票房剛剛過億,《妖鈴鈴》雖然賺得3.6億票房,但和預期仍有所差距。好在《羞羞的鐵拳》給力,超過22億的票房讓開心麻花去年淨利潤暴增至3.91億元。

這樣的尷尬局面,也會蔓延到今年,究竟是參投的《西虹市首富》票房喜人?還是主控的《李茶的姑媽》更勝一籌?同一類型IP直接競爭,無論輸贏都是對麻花是一種無形的消耗。

所以說,從這一刻開始,開心麻花正式走上了分水嶺。

二、商業邏輯的利弊

在開心麻花此前披露的的IPO招股說明書中,清晰地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喜劇公司”。專注於喜劇領域,以“開心麻花”為平臺,致力於戲劇作品的創作與運營和喜劇人才的彙集與培養。

由此可以看出,開心麻花的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就是:“戲劇+電影”。

將話劇改編成電影,最大的優勢在於,話劇的劇本與演技往往都經過了反覆打磨,影片口碑有保障。以麻花的成功作品《夏洛特煩惱》為例,主創們經過了長期的舞臺實踐,劇本經歷萬千觀眾的現場檢驗,把劇本中的笑料編排、笑點設置等方面反覆打磨,最終呈現出小製作但有誠意的優質作品。

不過,這樣的模式也有天然的劣勢,首先便是產出能力是否能跟得上觀眾的需求。

儘管開心麻花近些年在舞臺劇上獨領風騷,累計推出的話劇就有25倍之多,但真正適合改編成電影的題材又十分有限,例如此前的舞臺劇作品《江湖學院》、《烏龍山伯爵》等,至今都只未能成為影片。這也就解釋了上文提到的為何此前麻花每年只能出品一部作品。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開心麻花舞臺劇作品

另外,改編自戲劇,讓影片的創新受到了限制。開心麻花三部票房飄紅的電影都是舊瓶裝新酒,從最初的《夏洛特煩惱》玩穿越,到《羞羞的鐵拳》男女互換身體,再到現在的《西虹市首富》花光三個億,都是舊梗、老梗。唯一一部題材上真正具有新意的《驢得水》,口碑爆表,但是票房卻涼了。

想要在老梗裡面玩出新花樣,挑戰性不小。

總結一下開心麻花的商業邏輯:利用手中握有的大量話劇IP,改編成電影,把電影綁在話劇上,這個模式有時也會為開心麻花帶來限制,成為制約其業務發展的枷鎖。

三、漫漫上市路

2003年,張晨成立北京自由元素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2012年自由元素更名為現在的開心麻花,2015年12月29日,開心麻花在新三板掛牌,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的“話劇第一股”。

開心麻花與資本市場的結緣,早在2013年,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2400萬元,獲得公司15%股份。

在掛牌新三板後,開心麻花又在2016年3月完成了總額超過3億元的融資,上海盛歌投資、深圳市易同投資、東方證券等知名機構都擲下重金。在這次融資中,開心麻花每股發行價格高達106元,由此計算,公司的投後總估值超過了50億元。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開心麻花最近一次融資認購明細

這個估值,甚至比現在A股上的歡瑞世紀、長城影視等影視股的市值還要高。

各路資本加身後,開心麻花將視野瞄向了A股,2017年6月,公司向證監會提交了創業板IPO申請。可沒想到,上市之路竟走得如此艱難。

提交IPO申請後僅兩個月,開心麻花就因簽字律師離職,被證監會中止審查。恢復審查後,又在今年4月,因“股權結構調整”,宣佈終止IPO,上市之路暫告一段落。

單從利潤體量上來看,以2017年接近4億元的淨利潤衝擊創業板,綽綽有餘。終止IPO的種種緣由,在業界看來,似乎還是因為開心麻花的業績波動太大,正如上文中三胖哥的分析一樣。

除了業績波動,開心麻花的上市其實還面臨一些其他問題,比如說,過於依賴幾個核心演員。沈騰、馬麗、艾倫等幾個名角兒幾乎已經成了開心麻花的代名詞。然而這些核心演員卻都沒有在公司裡持股,未來如何避免人才流失的問題。

業績過於依賴某一部電影的票房,難以保證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影視行業存在著太多不確定性,這種模式也難以支撐其良性發展。

事實上,影視公司上市難是個一直以來的問題,上一個通過IPO方式登陸A股的影視公司,恐怕還要追溯到八年前的華策影視(300133.SZ)。

四、新三板的影視泡沫

由於A股的上市難,曾經讓不少影視公司扎堆新三板,新三板上也誕生過不少優秀的影視公司,諸如魯豫持股的能量傳播、楊麗萍創立的雲南文化、楊冪的嘉行傳媒、胡歌的唐人影視、孫儷劉詩詩的海潤影業、孫紅雷入股的青雨傳媒、郭敬明的和力辰光……

但隨著新三板的“不給力”,不少影視公司又選擇離去,典型代表就是5月底終止掛牌的嘉行傳媒。

根據東財Choice的統計,截至目前尚有141家影視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市值方面,德豐影業(839797)以45.36億元緊隨開心麻花之後排名第二,實力文化(836653)市值7.77億元,則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影視行業做市公司。

雖然總量不小,但新三板影視公司的質地卻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能夠在過去三年裡,連續保持扣非淨利潤2000萬元以上的公司,只有以下9家: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連續三年淨利潤超過2000萬元的新三板影視公司

相反,由於影視行業資金週轉率極低,一部電視劇從開發、製作、播出、回款,往往經歷長達1.5年至2年的週期,電影則可能更長。很多影視公司一旦遇到“錢荒”,往往就會陷入困境。影視行業泡沫破滅,融資環境惡化,最終極可能被滾滾前進的市場車輪碾過。

來看看以下這兩個反面教材。

1)青雨傳媒

幾年前大火的電視劇《潛伏》,正是青雨傳媒的代表作,公司曾在2012年向證監會提交了IPO申請,後來撤回來到新三板。可登陸新三板之後的道路也並不順利,2016年,公司展開與樂視網、湖南衛視長達近一年的訴訟糾紛,最終還是沒能要回《獵場》的播放權,當年業績陷入虧損。如今,公司核心高管接連離職,股價下挫,市值跌至1.93億元。

2)春秋鴻

在新三板最火的2015年,春秋鴻曾以極高的估值融資7500萬元,可隨後卻被《王朝的女人·楊貴妃》這一部影片徹底“壓垮”。公司從2013年開始籌備此電影項目,至2015年7月上映,前後總成本達2.35億元,最終《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以1.33億元票房收場。由於票房不達預期,公司業績虧損嚴重,直到現在還沒有擺脫ST的困境。截至2017年末,公司淨資產-9238萬元。

最後,三胖哥想說的是,儘量遠離新三板上大部分的影視股,更要小心那些下注豪賭單一項目的公司。下面是基美影業最近三年的股價走勢,建議保存。

《西虹市首富》票房破13億,開心麻花為何只在新三板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