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力争上游看双流

从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场到人气爆棚的知名古镇,从传统果蔬种植到风靡周边的采摘体验游,从单纯的“到此一游”到融合各种新元素的旅游新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双流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旅游理念。

一鸣惊人 古镇开门迎客来

即使是工作日也热闹非凡,到了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如今的黄龙溪古镇早已远近闻名,成为到双流、成都旅游必须“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力争上游看双流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尽管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但黄龙溪仍然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并不为人所知。机缘巧合的是,黄龙溪成为一部电影的取景地,而它的盛名也由此打响。

1983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摄制组看中了黄龙溪,将其选为外景地之一。第二年电影上映,观众被黄龙溪独一无二的美景所折服,许多人慕名而来一睹黄龙溪的风采。

1992年,双流撤乡并镇,原回水乡与黄佛乡合并为黄龙溪镇。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游客,县政府成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黄龙溪镇旅游开发建设工作。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力争上游看双流

1996年,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和黄龙溪文物保护管理所相继成立,景区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双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区由此诞生。

《芙蓉镇》《家春秋》《海灯法师》……黄龙溪的古榕树、古寺庙和风土人情已因为数不清的影视剧为人熟知。去年10月,成都华侨城黄龙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全面接手古镇管理运营,将助力“中国天府第一名镇”黄龙溪从历史古镇迈向国际名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示范的一面旗帜,实现黄龙溪古镇的二次飞跃。

农商文旅 共谱融合新华章

如果说乡村旅游让农业资源进一步盘活为旅游资源,那么农商文旅概念的提出则让各种资源得以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由此插上文化和创意的翅膀。

与黄龙溪古镇隔江相望的华侨城欢乐田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格外醒目,各式陈旧的农具让人“耳目一新”。作为华侨城农创园打造的重点项目,欢乐田园围绕“认识农业”“探索农业”“享受农业”三大主题布局,建有南北两大入口区及大河梯田区、锦城花岛区、川江草海区、鹿溪牧场区、武阳茶谷区、七彩森林区、古佛花溪区等主题区域。

目前项目内部的旅游循环道路和北入口景观节点打造正在全力推进之中,预计10月份将正式开门迎客。

视线转向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空港花田就位于这里。过去的山丘、池塘、林盘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精心打造,成为当下人气爆棚的“网红”景点。

从天然去雕饰,到创意来加分,农商文旅融合翻开了双流旅游的新篇章。

以节会友 乡村旅游人气旺

时代发展,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许多人开始向往田园风光。有着悠久农耕文化历史和特色果蔬种植资源的双流自然而然引领了乡村旅游的风尚。

进入21世纪,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中国乡村游”,拥有良好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双流立刻扛起这面旗。利用辖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以“古镇文化、乡村民俗、田园风光、休闲农庄”为主要内容,围绕“一镇(黄龙溪)、一河(府河)、两城(东升、华阳)、三走廊(双黄路文化旅游走廊、东山生态观光走廊、麓山大道高档住宅走廊)”进行规划建设的乡村旅游业态在蓬勃发展。一大批星级农家乐、现代农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一三产业联动实现了同频共振。

尝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所带来的甜头后,双流启动“一月一节”旅游节庆活动计划,以节会友,以节创收,“节庆旅游”成为双流一张亮丽的名片,带动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旅游资源上“先天不足”的双流一跃成为旅游大县。2007年双流共计接待游客507余万人次,节庆旅游总收入达2.1亿元,带动和增加就业人数上万人。

由此,双流乡村游、近郊游、体验游,一场场活动越来越精彩纷呈。

理念升级 旅游融入生活中

对普通市民来说,旅游的变迁还体现为观念的改变。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宽松,思想观念也随之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们年轻的时候,对于旅游根本没有概念。”一位退休工人回忆,过去条件欠缺,棠湖公园、月亮湾、西南日月城……能去这些本土休闲娱乐项目转一圈就很不错了。要是能去一趟武侯祠、青羊宫就算是“大手笔”了。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力争上游看双流

在旅游行业工作多年的谢晓华回忆,上世纪末,旅游对个人来说还是件很奢侈的事,更多的是企业组织的公费旅游,是一种福利。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旅游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一种潮流生活方式。“年轻人利用假期到处走走看看,老人退休后更是常常‘说走就走’。”从省内到省外,从境内到境外,人们的旅游步伐越走越远,越走越快,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过去单纯的逛景点,到充满个性的体验游,从旅游大巴跟团游,到自由灵活的自驾游、骑游、徒步游,从漫无目的的有啥看啥到特色鲜明的主题游……旅游,正以其特有的魅力融入人们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