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拖了这么久,终于要写控卫盛世之战系列了。

今年的控卫盛世之战系列,依然延续了十大控卫分项对比的模式,当然,具体的对比项目和章节划分会有不小的变化,而十大控卫的人选也有不同。上个赛季,小托马斯状态大幅下滑,康利则因为伤病没怎么打比赛,所以我们加入了另外两名控卫填补IT和康利的位置——霍乐迪和肯巴沃克,十大控卫的人选如下: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这里稍微有争议的是,哈登和霍乐迪在上赛季实际上大部分时间会被划分为二号位(这两个人在防守端的位置就更加诡异)。但考虑到哈登的技术特点和他在火箭的绝对持球核心的战术地位,以及霍乐迪职业生涯过往相当长的时间是控卫的实际情况,还是把两人放在控卫系列里来写。

当然,你也可以质疑一些球员在实力档次上是否符合联盟前十控卫的身份——比如在部分球迷心目里,沃克和霍乐迪跟其他诸位在名气上差距较大,但综合攻防两端后,这两个球员的真实正负值的确分别排在控卫第7和第8,入选毫无问题,你也很难再找到联盟里其他两位控卫实力档次超过这两个球员。

沃尔因伤上个赛季只打了41场比赛,高阶数据表现也不佳,但考虑到沃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超级球星,赛季末期复出后,在季后赛也打出了东部顶级球星的表现,所以依然选择了沃尔入选。

布莱德索、卢比奥、西蒙斯等二线控卫在综合能力上其实非常接近十大控卫的尾班车,没有拉一波写了略有遗憾,不过我会考虑单独为这几个控卫写专场。

OK,闲话少说,我们开始控卫盛世之战吧。序章我们将从几个最常见的进阶数据入手,在大方向上对十大控卫有一个初印象的了解,并提出一些疑问留下伏笔,在后续的章节的分项研究中找到答案。

1.产量与效率

回合占有率(USG%)和真实命中率(TS%)几乎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进阶数据——前者反映了球员的投篮、造罚球、失误等终结回合的个人进攻戏份,后者反映了球员的得分效率,两者结合是最直观简单的反映球员个人进攻质量的进阶数据。

下图横坐标是回合占有率,纵坐标是真实命中率,五角星的颜色反映了球员的受助攻率(得分来自队友助攻的比例),颜色越红代表受助攻率越低。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平均值为联盟控卫平均值,后同不表

受助攻率排名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划重点:

1.聊球就聊球,提什么真实命中率?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无耻作者,年复一年,又起手黑我威和他墙?

哎呀,慌什么呀,这才哪到哪~~~

TS%,相信这是威少和沃尔球迷最为反感的数据之一——你得说,回合占有率高到威少沃尔这个级别的球员,你的确可以允许他们真实命中率稍微低一点,问题是,如果比控卫的平均水平还低,特别是当我们对比的是另外8个联盟顶级控卫时,威少和沃尔在图中的走位就显得过于风骚了——沃尔因为与大部分球迷团体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低点也就低点,可wuli大威少经常被开会,这就很烦恼了——所以这会开的到底有理由么?我们留一个悬念在这。

2.霍乐迪和肯巴沃克的TS%都超过了57%,当然是非常出色的水平,但他们两个USG%在十大控卫中偏低,真实命中率又不占便宜,相互对比之下就显得逊色一些。肯巴的情况还好,他的受助攻率很低,持球戏份更高,相对霍乐迪回合占有率也更高,而霍乐迪在受助攻率较高的情况下,TS%依然落后就略显尴尬了。当然,霍乐迪的USG%还远没有达到极限,他职业生涯USG%最高的赛季达到了28.9%,考辛斯的到来导致霍乐迪从球队二号球星降格为三号,这是霍乐迪近两个赛季USG%骤降的主要原因,不过上个赛季也是霍乐迪职业生涯TS%最高一季,

但考辛斯走后,霍乐迪下个赛季很可能又要提升USG%,能否保住TS%,这是我们后续文章里会试图探索的有关霍乐迪的问题之一。

3.洛瑞USG%刚过控卫平均线,这与猛龙上个赛季打法改变有很大关系——转移球更加流畅,角色球员进攻戏份增加,双枪从大量扛球权向组织者身份进一步靠拢。洛瑞拥有接近60%的TS%,虽然受助攻率在十大控卫中第二高,但从16-17赛季的表现看,洛瑞如果降低一定的受助攻率并增加一定的回合占有率,依然有能力将效率维持在真实命中率60%的水平。只是洛瑞整个职业生涯USG%都没有很高,15-16赛季达到26.1%是生涯峰值,以超级控卫个人进攻产量的上限看,这有点低,原因在哪呢?这又是一个伏笔~~~

4.保罗是另一个跟超级得分手相比,USG%不够顶级,个人进攻戏份偏低的控卫——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不过我们也都知道保罗最有才华的地方不在这。

但这张图依然有吹保罗的地方——他15%的受助攻率是十大控卫里最低的,放在全联盟也几乎没人这项数据比保罗更低,同时保罗拿到了高达60.4%的真实命中率,这种几乎纯靠持球打出的效率水平非常难得,如果再考虑保罗极低的篮下比重和虽然在降低但依然很高的中距离比重,拿到这样的效率就更显本事。

5.那么,受助攻率只比保罗高一丢丢,真实命中率十大控卫第2,回合占有率联盟第一的哈登,岂不是更加牛逼?

是的,的确是牛逼炸了,即使我们不再看其他数据,光是哈登这个产量结合效率,同时几乎完全靠持球打出来的逼格,就应该把MVP颁发给他了。这个系列的后续文章里,越分析你就越会感慨,火箭后场双核作为超级持球人是多么可怕的存在。在这里也给读者们出一个思考题——为什么哈登可以做到保持高效同时高产呢?而保罗为何只能做到高效,却无法做到产量极致呢?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6.那么...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受助攻率十大控卫最高的库里,是不是可以黑一下呢?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你们觉得呢?

受助攻率这个数据高低本身并没有褒贬之意,单提出这个数据更多反映的是球员风格和定位。但我们通常认为在同等效率水平下,一个更依靠自主开发进攻的球员比吃饼型球员拿到这个效率要更加难得一些。

可凡事掰开揉碎了分析,总能发现一些特例。

以库里来说,他52%的受助攻率的确在控卫里很高,问题是,靠吃饼通常在产量上是有非常清晰上限的,你看不到场均拿30分的纯终结打法的中锋或者射手——没有任何一个受助攻率接近库里的控卫,可以在回合占有率上接近库里,同档受助攻率的控卫里,USG%最接近库里的是掘金的穆雷,他的回合占有率也只有22.8%,而库里是控卫第3的31%,这个差距不言而喻——库里能在受助攻率如此高的情况下打出这种产量,在控卫里本身就很少见。

我们也知道,在史蒂夫科尔执教勇士之前,库里可没有这么高的受助攻率,13-14赛季,库里这个数据是30%,这跟一般的攻击型控卫没什么区别,而当时库里的回合占有率是28.3%(控卫第3),真实命中率61%(控卫第2,第一的普里吉奥尼几乎没有产量可言),可见库里在拥有体系、成为受助攻率超高的控卫之前,就已经高产高效了。

不过更高的受助攻率,的确进一步提升了库里的真实命中率——体系加成后,库里从联盟顶级效率提升至遥遥领先同时代控卫、甚至完爆终结型中锋的变态效率水平(联盟全位置第一),毫无疑问的历史级得分手中的效率之王。

这就好像一个富二代勤奋刻苦创业,把老爸的县首富资产膨胀到全国首富一样——这是一个赢在起跑线还比你努力的故事。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7.利拉德和欧文拥有接近的、很高的回合占有率水平,TS%上,欧文略领先,但利拉德受助攻率更低,大体上可以认为两个球员在产量和效率上同档次。除了产量同等级但效率变态的库里,以及效率略胜产量更变态的哈登,利拉德和欧文在个人进攻产量和效率结合上是十大控卫最好的。

2.带动能力和传攻倾向

一名球员的助攻率(AST%)代表了他所在球队其他球员进球来自该球员助攻的比重,是一项可以一定程度反映球员带动能力的数据——当然,今天的NBA带动队友的方式非常多,助攻率不能涵盖全部。在分析一个球员的助攻率时,也需要与该球员的回合占有率(USG%)一起看,因为占有回合越多的球员,往往也越有机会送出更多的助攻。如果USG%反映了球员的个人进攻产量,那么AST%可以近似认为是该球员带动队友的产量,而AST%与USG%的比值,则反映出这名球员的传攻倾向性——数值越高,则越倾向于带动队友。

下图横坐标为USG%,纵坐标为AST%,五角星的颜色反映了球员的AST%与USG%的比值,颜色越红代表越倾向于个人终结。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AST%:USG%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划重点:

1.十大控卫基本被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高AST%阵营,包括威少、沃尔、哈登和保罗;其他6人。但哈登因为USG%特别高,以AST%与USG%的比值来看,哈登非常接近联盟控卫的平均水平,属于个人攻和带队友倾向相当均衡的控卫,而洛瑞虽然AST%远不及传球四人组,但因为USG%太低,AST%与USG%的比值反而说明洛瑞更倾向于带动队友。

2.这回好像又反映了一个会议代表们非常不愿承认的现象——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所以,威少是个传球至上的控卫?

这可能与一些球迷们的印象和传闻不符。

事实上,我们必须要先回想前文的另一个数据——受助攻率,这能一定程度反映一位球员的持球无球比重,那些基本不打无球的持球大核心打法的球员——也正是威少、哈登、保罗和沃尔——他们长时间有球在手,比起经常作为空间点或者跑无球战术的控卫当然更容易拿到更高的助攻,所以在同一持球无球比例级别的控卫之间比较助攻率会更有意义。

3.但威少极高的助攻率依然非常重要——这正是即使威少在上个赛季铁到不能看,依然可以位列联盟顶级球员行列,而不应该被会议代表们粗暴的划分为毒瘤的理由(沃尔也有类似的道理,不过沃尔上个赛季的真实命中率低的有点离谱了)。

代表们又要说了——

威少助攻是多,可他球权也多啊;

威少助攻多,并不代表他的组织能力强啊!

对,这两句话都不假,但我们必须清楚这样一件事:

第一,威少用极高的USG%和糟糕的TS%换来的AST%是极为高产的,队友们一半的进球来自威少的助攻,这等于威少撑起了雷霆进攻的半壁江山,而真正的毒瘤型球员是无视队友的;

第二,威少的助攻的确跟球迷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靠组织能力带动球队的控卫不一样——威少靠的是个人攻框威胁改变防守,助攻来的更加生硬。问题就是,你不要管过程如何,威少喂的球和“组织大神”喂的球,最终反映到得分上没有不同,你可以质疑威少的组织能力,但不能说威少带动能力不强,今天的NBA,以个人进攻威胁带动队友,本来就是持球人非常普遍的打法,也是球队开发进攻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反过来,大部分靠组织的控卫就更需要队友们的跑动支持,这样的一次助攻含金量更多属于持球人还是终结者并不好讲,最简单的道理——詹姆斯突破杀篮下改变防守助攻外线空位的JR史密斯三分命中,和科沃尔利用掩护甩开防守人接弧顶持球的詹姆斯传球空中转体命中三分,前面一种把詹姆斯换成别人可能JR就得不到这次机会,而后面一种的重点是那个无球跑动的球员是科沃尔。

显然,威少更多是前面一种——这恰恰说明了威少的能力。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4.AST%:USG%比值最高的一位是保罗,虽然他是非常极端的绝对持球打法,但在USG%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能打出顶级的AST%,依然非常能说明保罗的能力——一方面,火箭是进攻相对简单的球队,并没有那种无球跑动大神帮保罗刷助攻;另一方面,保罗作为十大控卫里篮下比重最低的球员,却能打出超高的AST%,这非常让人钦佩。

实际上,保罗上个赛季在传球选择上的改变相当大——过去我们聊到詹姆斯与保罗传球的区别时,总会给出詹姆斯喜欢带射手,而保罗喜欢玩空接的结论。可火箭时代的保罗,不但个人更喜欢出手三分,也非常喜欢找到射手,成为十大控卫里三分球助攻比重最高的一位。他在挡拆中良好的视野非常善于找到弱侧出现空挡的射手,在转换进攻中也非常喜欢持球推进到弧顶吸引防守后再分球给跟进的射手——这跟队友哈登相对喜欢找卡佩拉和转换中喜欢长传精确制导有一点区别。

保罗在传控上的超强能力被球迷们津津乐道,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匪夷所思的控制失误能力。下图横坐标是失误率(TOV%,反映失误在一个球员占有回合的比重),纵坐标是助攻失误比,五角星颜色代表球员的助攻率(AST%),越绿助攻率越高。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从该图可以看到,保罗的助攻失误比碾压十大控卫其他几位,失误率也比较低。虽然肯巴、利拉德和欧文的失误率更低,但我们要知道,失误率这个数据反映的是球员失误占终结回合的比例,对于高出手低传球类型的球员更有利,而保罗恰恰是十大控卫里传球倾向最高的一位,他控制失误率的难度本来也最大——相比同样高传球向的沃尔,保罗这个失误率简直神级。

5.利拉德、欧文、库里的USG%和AST%非常接近,表面上可以认为这三个球员有非常相近的个人进攻和带动队友的产量,以及传攻倾向。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是,库里的无球比重要明显高于欧文和利拉德,在更少的持球情况下,拿到同等级别的助攻率就显得更加难得。以这三个球员非常相近的挡拆后个人终结比重来说,库里能逆风追平利拉德和欧文,跟他无球改变防守后的传球、勇士的分享球理念和更强的转换操盘能力有一定关系——库里的无球掩护也经常可以吸引夹击,他和勇士队也远比利拉德、欧文以及他们所在的球队更加擅于打转换,库里作为超强的转换进攻操盘手,在反击中送出的助攻要远多于另外两人。

当然,库里在更高难度下拿到同等级的助攻率,也付出了更高的失误代价——他的失误率比欧文和利拉德高的多,助攻失误比也仅比哈登高。勇士队鼓励分享球,对那些险中求生、转瞬即逝的机会十分热衷,库里非常喜欢越过防守找到空切篮下队友的直塞球——往往是高风险高回报——他的2分球助攻比重仅次于洛瑞,排在十大控卫第2。

对库里这种宁可付出一定失误也要冒险传球的行为——好吧,就是浪——要怎么看待呢?

助攻失误比这个数据,控制的好当然优秀,但如果可以拔高助攻产量,不错过可能的得分机会,稍微低一点依然在容忍范围内。

6.跟库里一样,同样失误率高,助攻失误比低的还有哈登和威少——这通常会成为一些会议代表的材料,但以大样本来说,哈登和威少的产量太惊人了,这种级别的产量你就可以容忍他们相对高的失误率和相对低的助攻失误比了——哈登和威少都属于典型的依靠个人能力改变防守带动队友的类型,几乎没有队友跑战术,他们上球收助攻的福利,他们想把产量撑到如此夸张的程度,没有一定的冒险传球是做不到的——传球谨慎在控制好失误的同时,也会错过一些好机会,其实你会发现十大控卫有一半助攻失误比都低于控卫平均水准,可你很难说他们控制失误能力低于平均能力,更大的原因是他们的进攻戏份重,产量高,又往往需要靠个人能力改变防守,为了保产量就很难把这个数据控制的好看,像保罗一样可以做到助攻率与控制失误兼顾真是凤毛棱角。

实际上,十大控卫超强的开发进攻能力本来就是所在球队在进攻端减少犯错的利器,他们中绝大多数球员职业生涯大部分赛季都能实现在场时球队失误变少——包括失误极多的威少和沃尔。

7.霍乐迪较低的助攻率跟他偏低的回合占有率一样,是角色改变的结果——但影响霍乐迪助攻率的除了考辛斯,还有隆多。霍乐迪上个赛季基本在打得分后卫,球在手里的时间少了,助攻率下滑几乎是必然,以霍乐迪职业生涯过往的数据来看,他把AST%提升至30%以上是常态。霍乐迪的问题可能是——他在有更多无球戏份,产量降低后,效率虽然提升了不少,但依然无法提升到顶级,低产亚高效的表现在十大控卫里就比较扎眼了,霍乐迪能名列前十靠的也是攻防兼备。

8.以洛瑞的回合占有率和无球比重,他的助攻率不错,洛瑞在顺应猛龙改变打法后,带动队友这快并没有减产,他在挡拆中为队友制造机会的比重更多了。洛瑞控制失误也做的不错,失误率偏高主要是因为传球倾向更高,不错的助攻失误比可能更可以反映洛瑞的能力。洛瑞在个人进攻戏份减产,同时得分效率小有下滑的情况下,进攻端的影响力下滑却很有限,17-18赛季的进攻真实正负值跟16-17赛季一样,依然排在联盟第9,带动队友的表现和无球端贡献应该起到了重要作用。

「控卫盛世之战」序章 十大控卫的数据初印象

9.最后我们说一下助攻与带动队友能力之间的关系——助攻也好,助攻率也好,高一点的确很好,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出一个球员的带动能力,但这不是评价球员带动能力的绝对标准——持球比重高当然更容易拿到更多的助攻,但有的球员在无球端做出的贡献就无法在助攻上反映。

对于球员怎样拿到的助攻,我们也需要细化分析,比如他的助攻是依靠个人改变防守后得到,或者是视野和意识真的好到不放过防守方任何漏洞(真组织达人),还是仅仅在队友跑战术时他上一下球——当然,今天的NBA,能入选十大控卫级别的球员,基本都是攻击型(即使保罗和沃尔也有很高的回合占有率),真正的纯组织型其实不在这个榜单内。

总结

读者们可以发现,控卫盛世之战序章的内容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十大控卫USG%、TS%、AST%和TOV%等数据,而是在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不少问题——实际上,单纯想要靠这几个进阶数据了解十大控卫的能力是万万做不到的,这正是为什么我要写一个系列而不是一篇文章的原因,而提出这些问题也想说明一个道理——我们经常接触的这些最常见的进阶数据,他们背后隐藏的涵义是我们容易忽视的,简单的以数据高低判断球员高低是过于粗暴的。更何况很多球迷甚至只停留在得分、篮板、助攻、命中率等基础数据上,对球员的判断也就更难准确了——比如同样20分+3助攻的两个球员,一个是持球中距离打法,一个是无球打法,他们的命中率甚至会很接近,但绝对不会拥有同样的进攻影响力——前者很可能是毒瘤,后者则可能是一位无球大神,想了解这些就需要更加细化的分析球员了,我们后续的文章就会从多个角度更加细致的剖析十大控卫的能力,让那些掩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展示在读者面前——敬请期待控卫盛世之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