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白蜆子,學名四角蛤蜊,盛產於遼寧東港的近海灘塗。在東港,十里桃花真的沒有,但潛伏著大白蜆子的十里灘塗就太多了!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相較於鮮味濃烈的大黃蜆子,白蜆子以其溫和委婉的味道在東港海鮮中獨樹一幟,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湯汁飽滿,味鮮肉嫩。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清·李調元 《南越筆記·白蜆》中曾有描述:南風起,落蜆子,生於霧,成於水,北風瘦,南風肥,厚至丈,取不稀。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有多厚呢?在東港來說,20人的團隊,4個小時就能收穫8000多斤。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白蜆子主要棲息於潮間帶中下區及淺海的泥沙灘中,因此收穫白蜆子的過程叫扒蜆子。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扒蜆人以潮水為令,退潮下灘漲潮上岸,徒步30餘里往返於作業灘塗和岸上。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潮水徹底退去,扒蜆人走向茫茫海灘。離岸10餘里的灘塗,就是白蜆子的集中棲息地。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扒蜆子是很辛苦的,在一望無際的灘塗上,偶爾能站起來伸伸腰就算是休息了。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退潮後的灘塗,淤泥中到處都躲藏著白蜆子,它們像是被大海遺落在海灘的精靈。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在東港扒蜆子至少有100多年曆史,在沒有學會養殖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扒蜆子的技能。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然而,東港人吃蜆子的技能就要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了。上個世紀50年代,孤山鎮古屯村的村民在“挖肥”過程中發現了一座大概有五層樓高的貝殼山,這就是著名的閻坨貝丘遺址。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這座來自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很好的證明了東港人早在5000多年前就掌握了貝類海鮮的捕撈技能。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足以證明,靠海吃海,是東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吃海也養海就是東港人的智慧了。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因此,在如此漫長的休漁期中,東港的海鮮市場仍然有品種相當豐富的貝類“撐場面”,白蜆子也迎來一年中的銷售黃金期。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東港養殖的白蜆子味道可以媲美野生大黃蜆子,主要得益於東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東港是中國唯一的“沿江、沿海、沿邊”城市,鴨綠江和大洋河兩股淡水的注入,使東港海域浮游生物豐富,為養殖貝類提供了食物資源。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東港白蜆子獨一無二的口感,不論蒸、煮,還是烤,都是一級鮮。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每年的六七月份,白蜆子個個肉質飽滿,鮮嫩爽口,正是佐酒下飯的最佳配置。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從灘塗到餐桌,在扒蜆人的辛勤勞作下,整個過程只需要4個小時。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潮水很快靠近運輸船,船長順勢用海水沖洗白蜆子,最大程度留住大海的味道。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經過大約10海里的“急行軍”,8000斤大白蜆子距離城市越來越近。

這種小海鮮將要稱霸春天!

肉質鮮美口感超讚的白蜆子,卻默默地在黃蜆子身後做了多年的“跟班”。沒辦法,大黃蜆子人氣太旺,頗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