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報志願之前應該想到的……

在高考報志願之前應該想到的……

失利居然是因為學習太好

小楠是個有志向的孩子,高中三年的學習成績也相當穩定,在重點中學上學,排名總是能確保前8,這樣的成績讓她在高考志願選擇學校時,也將眼光放在了211和985的名牌大學上。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高考的時候,她卻因壓力過大而出現了失誤。

小楠在報志願的時候,也是萬萬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她報的學校都沒有錄取她。本來她的分數還不算太低,但因她只報了頂尖的高校,所以也錯過了上其它好學校的機會,最後只能在補錄的時候選擇了一所邊遠的學校,並且專業也就更沒挑選的餘地了。

從此,小楠就在同學群中失蹤了。有的說,她大學的時候轉了一個比較理想的專業;有的說,她大學畢業以後出國去讀研究生了。

報志願時家長們最該關注的應該哪些方面,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出現小楠的情況呢?

在高考報志願之前應該想到的……

排名比分數更為關鍵

目前大部分省都是出分後再報志願,這是家長們所歡迎的。因為高考畢竟不像平時測驗,考好考不好的,還會有下一次,高考的分數是錄取的決定因素。萬一咱家孩子考好了呢?!提前報志願還不是吃了大虧!倘若咱家孩子出現失利,也要選個合適的學校才行,以備今後東山再起!

但家長們只關注分數,明顯沒有留意的是排名。

家長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所好學校嗎!好學校,還不就是錄取分數高的嗎!家長最希望的,就是每所高校的錄取分數能比較穩定,千萬別一年高一年低的,就像通常說的大小年。錄取分數穩定了,才敢報呀!

由於錄取分數線每年都會有一定的變化,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分數不是報志願的唯一參考因素了,還要結合著排名來看,這就有幾分難了,因為各校也只公佈往年的錄取的最低分數線,並不公佈錄取的學生的排名呀。

先收集往年分數的排名,再與錄取的分數線進行比較,對學校的錄取情況就會有一定的瞭解,再看看自家孩子的排名,選擇學校時也會比較穩妥。

在高考報志願之前應該想到的……

兜底兒與第一志願同樣重要

高考考入本省高校的考生是佔絕大多數的,因為招生計劃就是這樣分佈的。先不說211或985的學校,只要是全國招生的高校,在本省的招生人數也必然會多於外省,從家長的角度來講,這倒是符合能把孩子留在身邊繼續看著的觀念。

報考本省的學校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原因,就是本省高校的各年錄取線也比較靠譜,就算是存在大小年的問題,但總體上講還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但是外省的學校,因為招生的計劃數太少,就很難把握了,很多情況下,每個專業也只招一兩名,所以說家長可就不敢冒然報了。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更希望能夠採取平行志願的方式。平行志願的意思,就是分數優先的原則,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後一個人一個人地進行一次性投檔,只要是你的志願裡的學校沒有錄滿,那你就能夠順利被錄取了。

在幾個志願的學校當中,別忘了要選擇一個兜底兒的學校,並且要將最想進的學校放在第一志願,只要記住了這些,這種報志願的方式也就很容易被家長認可和接受了。小楠在報志願的時候如果考慮得相對周全的話,將志願的梯隊拉開,也就不會因此而遺憾了。

在高考報志願之前應該想到的……

聽百家之言很有必要

分數固然重要,但還有一些社會因素也會影響到學校的選擇,比如學生對職業決策的能力,家長的受教育水平,老師或家庭其它人員的影響等等,這些因素歸根結底都與就業有著密切的聯繫。

有研究顯示,高中生對自己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還不夠全面,有些學生可能還處於混沌狀態,對自我的評估還存在片面性。這時,就需要家長、老師等給予一定的指導。

在高考報志願之前應該想到的……

高中生對於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沒有概念,所以也不能很好地選擇。父母需在孩子的志願選擇與職業選擇的關係上給以一定的援助。

學生對於父母的幫助還是非常認可的,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有關,也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有關。

學生對於學校老師幫助自己完成志願選擇任務也是比較有信心的,老師的意見對於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是因為在學生心目中,老師就是知識的代表。

另外,對學生有影響的其它社會關係成員,如親屬等,也會在學生的心目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高考志願的選報是一生中第一次重要的決策,這個決策又關係到今後的學習以及職業生涯。

(圖片5來自百度圖片,其他圖片來自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