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小鮮肉”這個詞近幾年特別地火,

新生代演員們不遺餘力地往這個詞上靠,

因為這意味著:

流量、關注以及娛樂圈的話語權。

被稱為四大流量的

“李易峰、楊洋、鹿晗、吳亦凡”,

國民男子天團TFBOYS,

還有通過“偶像練習生”

出道的娛樂圈新秀們,

都是小鮮肉界的典型代表。

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而立之年的李易峰已經在嘗試轉型了)

名氣是有了,片酬是高了,資源是豐富了,

但與之伴隨的批評聲音不絕於耳。

現在提起“小鮮肉”這幾個字,

其貶義含義遠遠高於正面意義,

以至於稍微有點追求的演員,

都要在觀眾面前表個態:

“我並不想做小鮮肉”。

不過呢,

表態是一回事,

有沒有利用“小鮮肉”的紅利期

繼續撈金就是另一回事了。

對“小鮮肉們”的批評主要集中在這幾點:

演技差、不敬業、沒禮貌、片酬畸形地高。

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今天“某小鮮肉接戲標準”

又登上了微博熱搜,

在短短不到兩分鐘的視頻裡,

幾大評論人對小鮮肉們

批了個體無完膚。

“小鮮肉本身(是)對藝術品質的放棄,

甚至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有個小鮮肉在他特別火的時候,

接戲談條件要求:

‘在拍戲地點的一公里內

必須有五星級酒店’,

滿足不了條件就不簽約。

(這是拍戲呢還是度假呢?)

後來片方被迫換了個演員,

新演員的要求聽上去也沒好太多:

“五公里內有五星級酒店”。

(為什麼對五星級酒店有這麼深的執念呢?)

時代變了,

現在演員耍大牌的方式都不一樣了。

七八年之前,

演員耍大牌,

要求:改劇本、加戲、增加正面形象。

現在小鮮肉們則要求:

減少拍攝時間。

因為他們太忙了!

忙到沒有時間紮在一個劇組裡,

好好琢磨演技鑽研劇本。

他們的通告一個接著一個,

商演活動邀約接到手軟,

忙著在觀眾面前刷臉保持活躍度,

就是沒空好好地待在劇組裡,

好好地演一部戲。

我們可以去留意一下

時下最火的流量明星們,

他們一年的日程安排。

電影,電視劇,

綜藝,紅毯,雜誌封面

一個都不落下。

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以上的數量實在太多了!

一年也就365天,

就算不眠不休,

能拍的劇目數量也是有限的,

過度地追求了數量

就會直接導致質量的下降。

演員同時接演幾部電視劇,

在粉絲眼裡看來是敬業,

但實際上就是“軋戲”。

那些一出道就大火的明星,

本來就沒什麼演技,

結果還不肯花時間去鑽研,

當然拍不出什麼好的作品了。

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為了節省時間,

外景變成棚內拍攝,

後期再人工合成,

能用替身就堅決不本人上陣,

小鮮肉們別的本事倒沒學會,

如何“高效利用時間”

倒掌握得非常好了。

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用替身都不算什麼了,

更有甚者,

臺詞看都不看,

直接“一二三四五六七”。

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每一句的臺詞都映射著

主人公內心的情感,

它不是一句毫無意義

乾巴巴說出來的話,

演員面部表情不到位,

情感表達不恰當,

就算後期配音再強大,

也是補救不過來的。

編劇宋方金“臥底”橫店幾個月之後,

寫了一篇

《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

基本上背的都少。多數不背。

我們那些年拍戲,都是提前多少天到劇組讀劇本;讀完劇本,然後導演闡述;導演闡述完了以後,大家都認識了,比如你演什麼、我演什麼,你對故事是有一個瞭解的,人物關係等各方面,你都可以掌握了。

然後再去看劇本。最後你會一個意識,你意識你是在一個創作的氛圍當中。

現在是什麼呢?

有很多演員,一邊在這邊幹這件事,又去那邊幹那個事,心根本就不在這兒。

讓他們在一個劇組裡全身心去演一個人物,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來了以後,就說,來吧,拍。就是一個臉。”

“只要演員一來,就開始拍,全是這樣。什麼走路騎馬,所有的全是替身。演員就用他一張臉。

現在很多都是這樣,不是個別的。所以這次拍某戲,這幫替身孩子全在劇組,籤的是全程。

他們就是因為擺不開嘛,你必須在這5個月之內,把幾十集的戲拍完,分ABC三個組。

我們以前拍戲沒有分組,就一個組,現在是ABC組。

為什麼這樣啊?是為了縮短時間,這個我覺得我還能理解。像另外一些現象就不理解了,比如直接對著空氣說話……

好幾百場戲15天怎麼能演的完?什麼理解人物劇情什麼的,都沒有了,直接就是來吧,說白了,就是賺錢。

你像,現在如果讓老一輩演員來這麼演戲,他們是不會去的,這些大腕不可能這樣做的。但是這些小鮮肉都這麼做。”

賺快錢太容易,

就沒有人願意靜下心

來打磨作品賺慢錢。

當整個行業都開始淪陷時,

就越來越少有可以堅守的人了。

而一旦樹立了這種壞的行業風氣後,

所有人都會把“用替身、不背臺詞”

當成是非常正當的事情。

在小鮮肉攻佔娛樂圈之前,

老一輩的演員們都是

勤勤懇懇地演戲,

踏踏實實地背臺詞,

這就是他們職責分內的事。

就像我們學生按時完成作業,

像乙方按照甲方要求

修改方案直到滿意為止,

都是各自角色的屬性要求。

然而,

現在一個演員不用替身、背臺詞

都是可以大肆宣揚的事。

每逢某演員新作品上映,

就會有各種通稿

吹他們“堅持不用替身,非常敬業”。

有些動作戲不用替身

是可以理解為敬業,

但是那些本來就不應該

推給別人的戲自己演了不應該嗎?

不過在這種行業環境下,

能堅持不用替身

真的可以算是“行業清流”了。

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說到底,

這些小鮮肉們如此氣焰囂張

不尊重行業規則,

就是被他們的粉絲慣出來的。

只要他們有龐大的粉絲基數在,

就不怕沒人找他們拍戲,

不怕沒有好的曝光機會,

不怕因為自己失德失言錯過什麼資源。

就算有數不清的人批評他們,

他們自己都不用說任何話,

他們的粉絲就會幫他們diss回去。

有粉絲寵愛的人,

就是可以有恃無恐。

粉絲的寵愛無論持不持久,

能享受一天就享受一天。

太容易得到各種機會,

不付出什麼努力

就可以站在萬眾矚目的中心,

就會讓人失去危機感和敬畏感。

粉絲們對自己pick的idol,

都會格外地包容,

以至於無限喪失底線和原則,

但是這樣的包容對於他們來說,

真的是好的嗎?

天價片酬、小鮮肉不敬業,

助長這些行業歪風的

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

假收視率。

“收視造假,

它的嚴重程度到哪呢?

基本上已經到了可以說

接近家家下水。

這個事情嚴重到了

對於電視劇行業

真的是一個滅頂之災,

因為它把評判的標準完全搞亂了。

假收視率只要治理好了,

所有的河道都通了,

大河奔流了,

任何干擾都改變不了這個雪山,

水的純潔性。”

我們現在看到某個熱播劇

動輒播放量破10億破100億,

大部分都有注水的嫌疑。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這部被央視點名的注水劇,

其收視注水高達90%,

片方宣傳網絡播放量300多億,

實際上可能就30多億。

《楚喬傳》更是厲害了,

網播量400多億,

創造了歷史記錄,

難道全中國真的

有一半的人在看這部劇?

不知道這樣的數字宣傳起來,

片方會不會感到一絲絲尷尬。

這些假的收視率都是怎麼來的呢?

第一個當然是買。

著名評論人痛批小鮮肉:這是一代演員的墮落!

這都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了。

還有就是靠粉絲們刷,

因為網站奇特的計算方式,

只要點開就算一次播放量,

所以忠粉們不斷地點擊刷新,

一個人創造了數十人的播放量。

不只是正集,

預告和片花那些

都被算作一次播放量,

所以我們看到一部劇才播到30集,

但預告都已經放到50集了。

劇情也要注水。

為了延長播放時間,

一集可以講完的內容放到3集講,

30集就能完結的故事非要弄到90集,

還要出個第二部、第三部,

片方為了播放量也是蠻拼的。

一家這麼做嚐到甜頭,

其他的就不得不也這麼做,

不然就在競爭中處於絕對劣勢了,

所以才有“家家下水”的現狀。

整個行業生態環境的惡化,

直接打擊的是那些誠心搞創作的人。

營銷不到位,

再好的作品可能也要

被扼殺在襁褓之中了。

收視能造假,

微博熱搜能買,

熱門話題能刷,

有多少繁榮,

沉浸在虛假之中。

而被天價片酬和高額出場費

豢養著的小鮮肉們,

還能繼續飄在空中多久?

(PS:本文不指向所以小鮮肉,新生代演員中,還是有很多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