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身妈妈拾荒20年把养子供出国,怕儿子“破费”偷偷买棺材


在山西运城一农村,72岁的曹如柳从桌上捧起一个相框,用干柴般的手指轻轻抹去上面的灰尘,看着相框里的人,曹如柳露出满意的微笑。50年前,刚刚离异的曹如柳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婴,靠着捡粮食、拾破烂,曹如柳含辛茹苦20年,把儿供进大学、后来还出了国。如今,儿子回国扎根北京,生活很富裕。曹如柳怕自己去世后,儿子花重金买上等棺材安葬自己,为了不让儿子破费,她花3000元提前给自己置办了薄口棺材。

曹如柳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出生不久后,母亲就染上重病,在她4岁刚能记事那年,母亲因久治不愈离开了人世,只剩下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长时间在地里干活,年幼的曹如柳便承担起做饭、洗碗等家务,还学会了挖野菜、捡炭核、锄草、喂牛等屋里屋外的农活儿。由于自小缺少母爱,在外人看来,身为女娃的曹如柳就像个毛头小伙子,虽然年纪不大,却有着成年人具备的吃苦耐劳、独立坚强的性格。

19岁时,曹如柳到了出嫁的年龄,59岁的父亲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又只有这么一个闺女,便想着招一个上门女婿,替自己和女儿撑起这个家。正巧,同村年轻小伙李壮民家境贫寒,两家一拍即合,李壮民成功入赘曹家当了上门女婿。哪知婚后李壮民原形毕露,不仅好吃懒做还经常无端发脾气,发起火来冲着曹如柳就是一顿打骂。3年后,曹如柳忍无可忍,坚持和李壮民离了婚,把他从家里赶了出去。


离婚后,曹如柳又恢复了和父亲相依为伴的生活。因为老父亲身体不好,曹如柳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农忙时在队里挣工分,农闲时就在地里捡麦穗,拿回家挑拣、晒干积攒些口粮。因为家里没有壮劳力,队里分的粮食不够吃,父女俩就只能靠这种方式勉强填饱肚子。

一天清晨,曹如柳听到家门口有动静,打开门后发现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正在襁褓里啼哭。“那时候大人都吃不饱,生下孩子养不活就丢掉了。”曹如柳说,虽然那时自己家也吃不饱,但她还是决定把孩子抱回家,给他喂面汤,一把屎一把尿当亲儿子一样照顾。从此,一家三口的日子更窘迫了。冬天没钱买炭,曹如柳就四处捡柴火、在垃圾堆捡别人烧完的炭核。直到现在,每当看见掉落的树枝,曹如柳都会习惯性捡回家垒起来备用。

虽然儿子不是亲生的,但曹如柳仍然视同己出。她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培养,为了供儿子吃穿和去镇上读书,曹如柳除了种地卖粮食换钱,还经常在田间地头捡麦穗、拾玉米、捡棉花,甚至还捡破烂卖废品换钱。儿子深知家里穷困,也明白自己的身世和母亲的良苦用心,因此,虽然条件艰苦,但从小学到高中,他学习一直都很用功,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


一晃20年过去了,1988年,儿子曹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大学期间,曹文每天起早贪黑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顺利应聘到一事业单位。因为工作卓有成效,几年后便被派往非洲、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帮助当地建设水利工程,这一去就是18年。自从老父亲去世后,曹如柳就只剩儿子一个亲人了,每次想念儿子,她就会拿出这张儿子在意大利寄回的生活照,用手擦抹干净,认真的瞧上几分钟。

儿子去了国外,每个月都会按时给家里老母亲寄回1000元生活费,但曹如柳一分没动全都存进了银行。儿子回国后,要在北京四环买套房定居下来,曹如柳得知,就把这18年攒下的20多万元,又全部打回到儿子的账户。如今,儿子在北京成家立业、买车买房扎下了根,想接老母亲进京养老,但都被曹如柳拒绝了。“我一人单身过惯了,不能进城添累赘。”曹如柳说,只要看着儿孙们过得幸福,她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放心不下老母亲一个人呆在家里,儿子每俩月都会特地从北京回村一趟,陪老母亲住上一个星期。儿子每次回家前,曹如柳都会把自己平时住的房间腾出来给儿子住,然后把堆放杂物的屋子从里到外收拾干净,摆上自己的铺盖,临时充当自己的卧室。“这屋子又黑又乱的,儿子住不习惯。”曹如柳笑着说。


“村里的棉花天然、保暖,赶冬天我再做上两床棉被。”去年冬天,曹如柳在村里人摘完棉花的土地上捡了4麻袋棉絮,打算今年过冬前缝上两床棉被,让人给捎去北京。

曹如柳今年已经72岁了,牙齿已经全部掉光。曹如柳深知儿子特别孝顺,等自己去世以后,儿子为了尽孝,一定会花好几万块钱买上好的棺材安葬她。曹如柳不想让儿子为自己“浪费”钱,于是前几个月,她花了自己多年存下的3000元积蓄,到镇上棺材铺买下一口松木薄口棺材,请人运回村里。“人走了啥都没了,买再好的棺材也浪费。”曹如柳笑着说。

虽然单身了一辈子,但曹如柳的心态却始终阳光乐观,笑起来就像是个18岁未成年的孩子。身躯虽然瘦弱,她却曾撑起过家的脊梁;头发虽已斑白,她却一辈子活的坚强。如今,看着儿子在北京扎下了根,孙女也如愿出国留学、前程似锦,儿孙一代更比一代强,曹如柳很是骄傲和满足,“这一辈子没白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