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叔与顾客订“不平等条约”,40年坚持祖传味道


呱嗒是山东省聊城市独有的特色美食,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当年郑板桥赴任路过东昌府,厨师为他烹饪肉饼时,因为紧张一时失误,将未做好的肉饼掉在了地上,原本圆形的肉饼,本摔成了长条状。谁知郑板桥并没有介意,反而对这种长条的肉饼十分喜爱,根据其掉下的声音为这种美食起名“呱嗒”。经过几代人的发展,聊城沙镇的呱嗒已经成了一种独特的美食。

杨宪金今年55岁,是沙镇呱嗒第四代传承人,他从15岁起就开始跟着爷爷学习制作呱嗒,到如今已经制作了四十年的呱嗒。

在2008年,杨宪金的沙镇呱嗒就被评为聊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的呱嗒肉馅、鸡蛋陷以及肉馅中灌入鸡蛋的‘风搅雪’三种。”

谈到自己制作呱嗒的手艺杨宪金颇为自豪,“从制作馅料到和面再到最后烹饪都有自己的诀窍,即便是聪明人跟着师傅也要学满一年才能学会。”

每天早上5点钟,杨宪金就要起床开始自己一天的忙碌。在面粉和油烟中为食客们赶制出一张张香酥味道。四十年来,除了每年春节假期他几乎从未停业“真的累了,有时候做梦都在做呱嗒。”

如今,声名逐渐远播的手艺让店里更加忙碌。济南、聊城甚至北京、河北都有顾客为了这道美食驱车而来。其中有不少回头客、老顾客,为了不让远道而来的顾客扑空,杨宪金还向他们许下了不停业的承诺。

“兴我们不来买,不兴你不开门”熟客们看似霸道的要求背后,是对这道美食的喜爱,也成为了老杨坚持下来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