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陳建斌《信中國》258字曝「焦官」的清廉家常

朱軍陳建斌《信中國》258字曝“焦官”的清廉家常

4月20日(本週五),央視大型人文藝術類節目《信中國》第七期在 CCTV-1黃金檔播出。本期節目,由影帝級演員陳建斌,實力派男演員黃磊,國際鋼琴大師、聯合國和平大使郎朗,新晉人氣小生鄧倫四位明星“信使”震撼發聲,帶來四封愛國志士的信件,展現他們最真實的血肉,講述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

黃磊體味遲到15年的父愛 陳建斌展“焦官”廉潔家風

“闊別15年,這對父女才初相見,天倫之樂僅10個月後,他們就再次分離了”。這個看起來頗離奇的故事,就真實發生在“中國人民的駱駝”、“中共元老”任弼時的身上。相隔15年,當任弼時的大女兒第一次怯生生地喊了一聲父親,他就再也無法忘懷這難忘的溫馨時刻:“好不容易聽到你叫我一聲爸爸,你不知道我有多高興啊”。本期節目,黃磊就唸讀了任弼時與女兒分離後寫下的一封家書。隨著黃磊柔情的念讀,一句“你和遠征走後我時常想念你們,特別當我捉臭蟲時,就會記起你們”,是一位普通父親對女兒最真切的思念與關懷。不僅如此,信中任弼時還幽默講述了自己打仗的故事,安撫她們擔憂的心緒。這讓同為父親的黃磊動容感慨:“他的女兒很大了才見到自己的父親,而父親的生命也非常短暫,雖然只用了很短的時間,但父愛的影響卻很漫長”。

“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用打油詩來形容自己:“你們說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陳建斌念讀了這位革命家的一封家書,這封僅258字的信件,句句展現廉潔的作風。陳建斌初讀信件感慨道:“這是很樸實、很簡單的一封信,就像那個時代的人一樣”。其中信中的一句“‘官’而不‘焦’,天下大亂;官’而‘焦’了,轉亂為安”更是讓現場觀眾深受感染。通過朱軍的講述,大家才瞭解到:當時身居高位的謝覺哉,竟用長工比喻自己是不賺錢的“焦官”。現場,謝覺哉的兒子——中國第一代著名導演謝飛,也親身講述了父親“對人寬,對己刻,把難做的事給自己,易做的事給人家,要照顧別人困難,寧肯自己省些”的處世態度。謝覺哉的兩封家書,值得當今的我們一讀再讀。

郎朗獻聲引全場齊唱《黃河大合唱》 鄧倫“拒絕營救壯烈赴死”

郎朗念讀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家書,揭秘了比肩世界名曲的《黃河大合唱》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初讀信件後,郎朗直言:“一個成熟的音樂人,應該承擔起文化傳播使者的身份”。他與11歲學生現場四手聯彈,讓小少年體會先輩的藝術精神和偉大的創造力。郎朗剛強有力的念讀,一句“我是一個音樂工作者,我願意擔起音樂在抗戰中的偉大任務,希望把宏亮的歌聲震動那被壓迫的民族,慰藉那負傷的英勇的戰士,團結起那一切苦難的人們”,引發全場觀眾大合唱,再現了冼星海以“音樂為武器,將音符變成子彈,射向敵人胸膛”的不屈信念!念讀完信件後,郎朗激動地說道:“當我在全球表演這首曲子時,好幾次我都熱淚盈眶。因為這種情感,很難用語言表達,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感,它是吶喊,也是一種武器”!

鄧倫念讀了何功偉烈士的訣別信,這封未寄出的信字字鏗鏘,句句帶血沾淚,堪稱一篇擲地有聲的戰鬥宣言!面對父親的勸說,他含淚拒絕;面對刑場敵人的威脅,他更是毫不畏懼,拾百級臺階不回頭!他的剛強不阿,讓國民黨上將感慨“此人偉大”。在鄧倫浩氣凜然的演繹下,一句句“兒決心犧牲個人,以利社會國家,粉身碎骨,此志不渝!”、“縱刀鋸斧鉞加諸頸項,父母兄弟環泣於前,此心亦萬不可動,此志亦萬不可移”!讓現場觀眾熱血激昂,何功偉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撼動天地的光輝詩篇。讀及此,朱軍也熱淚盈眶道:“赴死是不孝,卻又是大孝!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大義”!

通過《信中國》,我們重讀了半個世紀以前的故事,信使的真切念讀、節目的沉浸式體驗,讓故事不再遙遠似一句標語、一個口號,而真實展現了信件背後一個個曾經鮮活、曾經熱烈,有故事和愛恨的生命。《信中國》每一封信背後都是一個人,一個時代的故事,數百封樸實的信件告訴你:曾有一些人,為偉大而生,一生曾是這樣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