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下市民理財「搬家」 中信、浙商等銀行結構性產品受關注

隨著資管新規“終結”銀行保本理財的歷史,結構性存款在今年上半年持續走紅。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位於南京西路區域的中信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發現現場諮詢結構性存款的客戶明顯增加。

“市場上動不動就爆出違約信息,像P2P跑路等消息。我們對資金安全更加看重。”昨天下午,在中信銀行中信泰富廣場支行,市民王小姐告訴記者,“以前多買5萬元起的低風險理財,但新規下來聽說本息都不保了,那不如改道結構性產品,確保本金,順便博下收益。”

記者注意到,類似王小姐這樣“下求保本、上博收益”心態的市民有不少,而由於個人投資者對結構性存款的購買需求仍然較高,銀行網點的理財經理也在眾多理財中首推結構性存款。

資管新規下市民理財“搬家” 中信、浙商等銀行結構性產品受關注

“這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保本浮動利率型產品,其利率與到期日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I-BoR)直接掛鉤,若到期日3月期LIBoR小於8%,則收益率以4.4%結算;若到期日3月期LIBoR大於等於8%,則收益率將以5.4%結算。所以可以體現結構性產品下保本金、上博收益的特色,最近前來諮詢的市民比較多。”中信銀行孟姓理財經理介紹。記者注意到,該行“樂贏”系列結構性存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多在4.25%以上; 慧贏系列為期188天的結構性存款業績比較基準更是達到5.1%;而一直以低息著稱的外幣理財,在中信掛鉤外幣結構性存款1804產品中預期年化收益也達到3%,起售額僅8000美元,受到投資者歡迎。

在浙商銀行威海路分行營業部,正在熱銷的同樣是保本結構性理財產品。銀行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由於現在銀行理財產品不允許保本,選擇結構性存款可彌補理財產品的這一缺陷,市民可根據自身不同的實際需求選擇不同期限、不同年化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產品;這一階段推出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在觀察期限內,年化收益率3個月期1.43%-4.40%,半年期1.69%-4.60%,一年期1.95%-4.80%;20萬元起購一年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在1.95%-4.9%。

此外,由於結構性存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與產品期限呈反比關係,期限越長的產品反而預期收益率越低。對此中信銀行理財經理分析,這是由於市場對於利率趨勢普遍看跌,建議有長期理財需求的市民還是儘量選購期限較長的產品,以防之後收益率進一步下跌。

資管新規下市民理財“搬家” 中信、浙商等銀行結構性產品受關注

滬上一股份制銀行零售部總經理表示,當前存在整治銀行同業業務的需求,同時銀行攬儲壓力過大,為了吸引投資者,將結構性存款作為一種創新:“把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這是應對大環境的一種有效措施。”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資管新規已經劃出時間大限,以往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將要不保本了。銀行可能會流失很大一部分客戶,因此大力推廣兼具存款和金融衍生品特徵的結構性存款,相比於銀行存款,結構性存款透過選擇權和固定收益產品間的結合,可以適當保障本金或獲得較高收益。

值得提醒的是,投資者想在銀行網點購買結構性存款,仍需進行“雙錄”;而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途徑購買,投資者也需先完成風險測評。以此看來,購買結構性存款的要求與一般的銀行理財無異。而在上述走訪銀行網點的宣傳單上,將結構性存款明確為“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並聲明“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記者 楊曉東 實習生 楊璦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