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人生軌跡不該是這樣,「殺魚弟」的人生遭遇需要社會反思

8月3號晚上7點,蘇州市立醫院東區衝進來兩個神色匆忙的赤膊少年,醫生一問才知,其中一個男孩與家人發生爭執後,竟然一氣之下服用了劇毒農藥百草枯。更令大家意外的是,這名男孩,竟然是幾年前爆紅網絡的“殺魚弟”。2010年底,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個小男孩在自家魚攤上手持菜刀,熟練地將一條條魚開腸破肚。純熟的殺魚技巧,倔強犀利的眼神,網友戲稱他為“殺魚弟”。

他們的人生軌跡不該是這樣,“殺魚弟”的人生遭遇需要社會反思

發生在“殺魚弟”身上的悲劇,是值得其家庭和社會反思的。其9歲就輟學“殺魚”,網友們沒有意識到這是輟學,而陷入無意識的輿論狂歡,這是漠視《義務教育法》。而他的父母沒有履行《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監護人責任,以及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沒有被追究責任,包括連批評教育也沒有,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了悲劇的發生。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我國必須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要求家長必須履行監護人責任,讓孩子完成義務教育,同時,在家庭教育中,不能體罰、家暴孩子,要嚴肅追究不履行監護人職責的監護人的責任,直至剝奪不合格監護人的監護資格,這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據報道,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原本輟學的殺魚弟重回課堂,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可鄰居告訴記者,沒過多久,因為跟不上學校節奏,小孟的父親又讓孩子回來殺魚了:“有時候三天兩頭,去個三天兩天不去了,你說啊行的啦?有時候早上去了下午就回來了。他父親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幹活掙錢。孩子自己也不想讀,說實話他根本讀不進。”這有兩方面問題,其一,對於輟學的學生,地方政府應該依法責成其監護人送孩子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這是不需要好心人的幫助的,因此,需要追問當時有關部門是否批評教育其父母必須送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其二,為何孩子上學後又輟學,難道教育部門和學校視而不見?即便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流入地政府教育部門也有責任給孩子提供義務教育,而不能縱容其輟學、失學,這是對學生不負責,也是對社會不負責。適齡兒童不完成義務教育,將影響他們融入社會,也會成為社會的問題。

他們的人生軌跡不該是這樣,“殺魚弟”的人生遭遇需要社會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在我國一些地方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在網絡上,也出現支持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兒童早輟學打工賺錢的聲音,理由是,讀完初中,還不是一樣要打工,讀書沒有意義。記得當年和“殺魚弟”一起走紅的還有合肥的”“燒烤弟“,也是輟學打工。沒有完成義務教育,輟學的惡果,已經在“殺魚弟”中顯現無疑,據報道,其母親說,“殺魚弟”輟學回家後,封閉的圈子,幾乎沒什麼朋友可以疏解,到了17歲叛逆期,父母和孩子間的爭吵越來越多演變成如今的情形,她和孩子父親都心痛萬分。通過這起事件,我國社會應該深刻認識到輟學對未成年孩子的傷害,應該形成全社會的合力,降低我國農村學生的輟學率。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8%。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成為發展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他們的人生軌跡不該是這樣,“殺魚弟”的人生遭遇需要社會反思

另外,據鄰居透露,“殺魚弟”的父親平時經常打罵孩子,最嚴重的一次,打得孩子差點摘除眼球。如果屬實,父親的行為已經涉嫌故意傷害罪,可為何沒有追究其父親的法律責任?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家庭對未成年人孩子的保護責任,其中就包括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但是,對於父母打罵孩子,周圍鄰居往往把這視為家務事,並不干預,也不會報警,由警方介入調查追究責任。這就讓未成年孩子長期被置於家庭暴力的陰影之下,人格被扭曲。而同樣這類家庭暴力行為,在美國、加拿大,只要發生一次,父母就可能受到被剝奪監護人資格的處罰。我們不能以國情不同為對未成年孩子實施家庭暴力的父母開脫,任何開脫都是暴力行為的幫兇。

“殺魚弟”正在醫院搶救,希望他能平安無事。而他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生髮展軌跡,警示我國落實《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還任重道遠。讓適齡孩子都回到校園,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再有輟學的“殺魚弟”、“燒烤弟”,這是發展現代教育的底線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