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前段時間,高考結束了。

但是,考生和家長還要一起走過一段最煎熬時間:等成績,填志願,直到錄取通知書拿到手。

不瞞大家說,就算我現在已經工作了,偶爾還會午夜夢迴,夢見自己參加高考,面對數學試卷卻一點兒都不會做。。。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可見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別說你沒做過這樣的夢)。

我不禁好奇,別的國家高考是什麼樣的?

一部韓國紀錄片告訴我們,原來,高考對於韓國人來說,或許是更加殘酷的“規則”。

《學習的背叛》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紀錄片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句話:學習不會背叛努力的人。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讓我們跟隨下面三位學生一起來印證一下這一句話吧。

允葉媛(益山易依女子中學 三年級)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作為一個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她的學習方式和狀態完全就是一個高中生。

為了讓自己安心,一本教科書,她能完全默寫下來。

“先在空白紙上寫下來,然後把概要全部整理好,一直到我不看都能寫下來,不那樣的話,我不能安心。”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每天這麼拼命的學習,讓十六歲的葉媛手上長滿了老繭。

這還不算什麼。

進入考試複習期間,因為用手過度,葉媛的手根本使不出力氣來寫字。

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用橡皮筋把手綁著。

即使沒有力氣寫字,也可以依靠手腕的力氣來寫。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葉媛有一個計劃本,裡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她每天要學的東西,字很小,但依舊撐得滿滿當當的。

計劃本細緻到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進行了限制。

日計劃後面是周計劃,周計劃後面是月計劃,如果有一天偷懶,之後只會更加困難,所以葉媛一刻都不能停。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考試期間,她的睡眠時間不到三個小時,為了熬夜,她都是瞞著媽媽靠咖啡驅趕睡意(每天至少五六罐)。

葉媛這麼努力,為的就是實現她的初期目標:考進私立高中(又名獨立性私立高校)。

功夫不負有心人,葉媛以益山易依女子中學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計劃中的私立高中。

但,考入高中只是考入大學的開始罷了。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益山是個小城市,城市小到叫“村”都不為過。

這就意味著,一個小城市的第一名,在這所私立高中裡並不佔優勢。

成為高中生的葉媛幾天前收到了第一張成績單,初中每次數學都能考第一的她,在395名學生中,排到了313名。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勻,是教育界無法迴避的一個事實。

就像我們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強於其他二三線城市一樣,首爾的教育資源同樣也強於其他小城市。

即使學生付出一樣的努力,也會根據地區獲得不一樣的成績。

考進首爾大學的學生也是,和地方的學生比起來,首爾本地的學生要多得多。

生活在一個平凡家庭裡的葉媛,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縮短這份差距。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但她最近才迫切地意識到一個事實:努力學習和學習的結果完全是兩回事。

“雖然說是公平競爭,但我們的起跑線就是不一樣的。”

這就像坐車,雖然都是路,但一條是平坦大道,一條是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

有些人坐火車30分鐘就能到,有些人卻要坐3個小時,雖然也能到,但是特別麻煩。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所以葉媛根本不敢休息。

“我覺得我現在坐下來休息的話,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因為不安,甚至感覺沒法再堅持下去了

誰正在多寫一個字

誰正在多解一道題…

一個年級就有六百個人在向我逼近

他們都上四五個補習班

有許許多多可以稱之為“怪物”的人已經學完了高中的課程

我充滿了壓迫感

雖然知道這樣想是不好的

但我還是經常厭惡自己的家境

他們說應該滿足於自己擁有的東西

我厭惡這樣的現實

所以更加拼了命地學習

——出自葉媛的一篇文章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根據不同的高中,進入不同的大學。

根據不同的大學,決定不同的未來。

才16歲的年紀,孩子們就要經歷決定他們人生的考驗。

洪明基(江原科學高中 二年級)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學校裡最重視數學和英語,但明基從一開始就顯出了和別人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數學。

“上層的學生,不管怎麼樣都能拿到80分以上,但我不管怎麼樣,都很難考過50分,然而並不是因為我不學數學,我每天把自習裡一半的時間都用來學數學,即使是那樣,也沒有一點點上升的苗頭。”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其實,擺在明基面前的障礙,遠遠不止數學這一個科目。

韓國高考與中國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有面試這一項。

其中,校園生活記錄本是面試等考試中最重要的參考。

記錄內容包括自己學習期間所獲的獎項,各種各樣的活動經驗,自己看過的各類書籍,自己的特長。。。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所以,學生們還要在繁忙的課業中,抽出時間來填充自己的校園生活記錄本。

完全不管是不行的,因為當自己和別人成績差不多的時候,這是個附加項。

專注這個也是不行的,基礎的文化課知識也不能比別人差。

最近老師就提醒明基,基礎沒打好,即便是辯論賽得了優勝獎、演講大賽拿了第一名,也沒什麼用。。。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明基是作為社會關懷對象考入科學高中的,這是社會為生活困難的弱勢群體提供的制度。

與努力學習不同,父母的收入對孩子的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高考生的成績根據父母的收入,可以產生高達43分多的差距。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大家都知道,父母收入越高,孩子的教育資源越豐富,孩子就越有機會考入名牌大學。

比如,被美國《紐約時報》稱為“韓國教育體系的支柱”——已被“企業化規模”的補習班。

研究表明,韓國是家庭在教育上花費最多的國家。

“75%的學生就讀於全國10萬個補習班。

2012年,韓國在私人教育方面花費179億美元,佔總體消費支出的12%。

韓國許多家庭近一半的收入花費在補習班和著名補習班附近的學區房上”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特目高中學生父母的平均工資,和拿基本保證金父母之間有大約500萬(約人民幣3萬)的差距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父母收入高,意味著孩子可以有課後一對一的精英教育;

校園生活記錄本也可以有相應的資金和時間完善的更漂亮;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眼界和資源,也會比家庭條件差的孩子有所拓寬。

因此,光靠努力是越不過那堵牆的。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在越來越嚴酷的現實面前,像明基一樣的孩子,漸漸沒有立足之地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們,高考幾乎就是他們人生的全部,但並不是努力了多少,結果就是什麼樣的。

家境貧困卻能考上名牌大學的人越來越少了。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何政民(水原高中 二年級)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政民的家庭條件也不好。

所以比起夢想,他首先考慮的就是就業。

“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幸福的生活?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對於想要考上好大學,早日就業的政民來說,夢想就是奢望。

政民希望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得更好,但因為自己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所以除了學習,也沒有可以一躍成龍的機會了。

為了督促自己,政民放學後在家都不脫校服,他怕在家穿便服會變得散漫。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政民現在有些後悔,他埋怨自己,如果從高一就好好學的話,現在會不會輕鬆一點呢?

晚出發的政民現在能做的,只有比別人少吃少睡,拼命學習。

然而進入高三後,差距越來越大,光靠努力已經變得不可能了。

即使知道不行,也沒有學習之外可以為之奮鬥的事情了。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對於政民、對於全國數十萬目標考入大學的學生來說,都是一樣的。

紀錄片接近尾聲,最讓我有感觸的,是最後幾位學生說的一席話:

真的是要在19歲的時候選出完美的人啊!

現在的教學要這麼殘酷才行嗎?

即使不這樣逼迫學生,我們也能找到自己前進的道路和夢想吧?

所有人也都有幸福生活下去的方法吧?

為什麼一定都要這樣的辛苦才行?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的確,通往幸福的道路不止一條,叫做成功的彼岸也不止一隅。

只要自己不後悔,只要能說服自己的內心,選擇另一條路並不可恥。

學校到現在還是會這樣教育學生:

學習不會背叛努力的人

然而,現實與課本不一樣。

現實是,十幾歲的孩子,年紀輕輕的,都還沒長大就說自己已經晚了。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其實,這些孩子所期望的,就是一個努力了就會有回報的世界。

最後,我想將一段話送給大家。

願你每一份努力都有所回報,願你每一段歲月都值得銘記。

生命中的險惡沒有什麼恐怖

生命中的寂寥沒有什麼悲憤

生命中的放縱沒有什麼缺憾

生命中的痛苦與埋沒無關

關鍵是即使在始終無人注目的暗夜中

你可曾動情地燃燒

像那顆不肯安歇的靈魂一樣

為了答謝這一段短暫的歲月

——《燃情歲月》

論高考變態程度,我們竟然輸給了韓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