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傳媒內參導讀:燦星副總裁、《中國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表示,“《中國好聲音》時間更長,品牌價值相對更高,而且這個品牌剛剛被浙江衛視拿回來,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社會公眾重新恢復對好聲音的印象。”同時他也透露,未來不排除浙江衛視還會用“中國新歌聲”名稱做其他模式的節目,因為這個名稱的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也是很大的。

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中國好聲音》時隔兩年後重新進入觀眾視野。依舊是原來的名稱,依舊是原來的轉椅,但從版權走向創作,《中國好聲音》的配方和味道已經改變。

不只是《中國好聲音》,從《奔跑吧,兄弟》到《奔跑吧》,從《最強大腦》到《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幾乎每檔老牌現象級綜藝都在市場激盪中經歷著脫胎換骨般的創新調整,好評有之,質疑同樣不少。

作為唯一一檔征戰暑期檔的老牌現象級綜藝,《中國好聲音》在一眾新綜藝的包圍中有些突兀,卻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它所代表的一代現象級綜藝的困境、改變和堅持,依然是值得綜藝領域研究的樣本。

“中國好聲音”失蹤這兩年發生了什麼?

2016年6月,因節目名稱存在爭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過裁定,要求燦星製作等停止使用“中國好聲音”相關節目名稱和商標。《中國好聲音》被迫改名為《中國新歌聲》,沿用兩季。

2017年11月,Talpa宣佈和唐德解除“the voice of”模式的授權,並且放棄“中國好聲音”中文名稱。

2018年6月,唐德影視與燦星製作、浙江衛視等就與“中國好聲音”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達成和解,各方承諾在協議簽署後及時遞交撤銷法律程序的申請。7月,《中國好聲音》正式迴歸。

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燦星副總裁、《中國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向本刊記者解釋道:“‘和解’不是說這個名稱本身跟唐德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我們跟唐德有關於‘中國好聲音’中文名稱歸屬問題的知識產權法律訴訟,所謂‘和解’是指雙方都撤回了訴訟。其實Talpa(“the voice of”模式版權方)放棄‘中國好聲音’中文名稱時,就意味著這件事從有爭議變成了沒有爭議。”

“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節目名稱不僅僅代表著一檔節目,也是具有價值的品牌資產,要依靠不斷的投入才能更加廣為人知。但“中國好聲音”節目名稱的迴歸,使得“中國新歌聲”被取代成為曾用名,這對於一個已經經營了兩年的品牌頗有幾分遺憾。

陸偉表示:“《中國好聲音》時間更長,品牌價值相對更高,而且這個品牌剛剛被浙江衛視拿回來,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社會公眾重新恢復對好聲音的印象。”同時他也透露,未來不排除浙江衛視還會用“中國新歌聲”名稱做其他模式的節目,因為這個名稱的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也是很大的。

細節創新的意義在哪裡?

很少有節目會將兩季內容做得一模一樣,尤其是老牌綜藝。為了避免觀眾審美疲勞,老節目會不斷在基礎模式上做創新,但爭議居多,那麼模式微調是不是必要呢?新一季《中國好聲音》除了轉椅模式迴歸外,也在一些細節處做出改變,比如用魔鏡呈現學員心儀導師的表情和動作,新增了導師盲選歌曲環節、搶位戰等。

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其中,學員搶位戰是較大改動。在導師可以無限量搶人,但是黃金席位只有六個的初選賽制下,學員選擇滿員導師時,就意味著會多一次跟別人PK的機會。到底是先唱划算還是後唱划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陸偉指出:“其實先唱和後唱的概率是一樣的,但是為了避免學員產生被不公平待遇的情緒,所以節目讓各位導師點歌,這裡面有非常多的運氣成分,但不牽扯公平性的問題。”

而且導師盲選歌曲從真人秀角度來看影響頗多,因為導師每一次點歌、點評,包括自己的期待和理解,對於將要上臺的學員來講,是真人秀態勢的一種壓迫。學員可能會變緊張,也有可能更自信,這些潛在的心理活動會在真正唱歌的時候產生化學變化。

四位男性導師形成新氣場

嘉賓組盤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節目的走向,比如男女嘉賓、互動氣場等都是影響要素。男女搭檔的《奔跑吧》和純男人戲的《極限挑戰》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互動和表達方式,前者情感柔軟,後者相處自然,各有特點。

一向注重男女導師搭檔的《中國好聲音》,這一季卻選擇了四位男導師,成為一大亮點。據悉,節目每年都會向中國樂壇一線音樂人發出邀請,然後根據回覆信息確定一、兩位導師,再根據他們的音樂屬性和個性去搭配。

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陸偉向本刊記者描述了本季節目的導師邀請路徑:最先確定周杰倫、謝霆鋒兩位音樂風格上比較年輕的導師;考慮到每個人有不同的語言結構,周杰倫的冷幽默、冷笑話需要搭檔非常善於互動的導師,於是確定哈林庾澄慶;謝霆鋒偏嚴厲,場上需要一個表達幽默的導師,於是想到了李健,而且從音樂風格而言,節目也缺乏內地的流行歌曲和民謠元素,李健是最好的選擇。

四位導師氣場很合,但也讓觀眾隱隱期待“男人間的戰爭”。不過前兩期節目氣氛太過和諧,陸偉解釋說:“現場氣氛就是這樣。其實這個賽制越到後面爭搶得越激烈,當四個戰隊六個席位全部滿員的時候,一旦出現明顯比你戰隊的某個人更強的學員,你會非常想要搶人。”

好聲音代表學員大都出自早期

《中國好聲音》做到第七年,燦星也簽約了許多“好聲音”“新歌聲”學員。陸偉透露,燦星目前已經是全中國最大的唱片公司,給華語樂壇帶來了非常多的新作品。

但大眾所熟知的從“好聲音”走出的吳莫愁、張碧晨、吉克雋逸、金志文、李琦等學員多集中於前幾季。陸偉向本刊記者解釋稱,這是因為“整個中國流行樂壇的現狀不是非常理想,儘管推出非常多的新作品,但創星造勢不足。而且不管是互聯網平臺,還是衛視平臺對業內要求都非常高,所以很少能看到新人獲得大量的平臺資源,藝人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很慢的。”

不過從另一層面來講,雖然新人難推,但早期學員已經成為華語樂壇一股不可忽視的年輕力量,頻繁出現在音樂類節目中做嘉賓,甚至是導師,可以看作是《中國好聲音》對音樂市場的一大貢獻。

收視成績下滑是行業現象

大多數衛視綜藝被唱衰,都是因為收視率,《中國好聲音》也不例外,節目首播52城收視率1.738仍位列第一,但與上一季2.604,上上季3.843相比跌入新量級,更是遠不及收視巔峰的第四季5.308。在陸偉看來,“這很正常”。

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儘管收視率並非唯一標準,但背後所代表的觀眾關注和客戶認可,又讓收視率不得不繼續擔任著評判標準。但陸偉指出,數值變化並不需要做太多解讀,對於《中國好聲音》而言,目前存在著兩個評價標準:

其一,數值變化根本不能證明節目是不是最火的,因為這是客觀環境所造成的。《中國好聲音》依然是全中國收視最高的真人秀節目。

其二,數值變化無法佐證節目的社會影響力,因為收視率只能統計到在那一個時刻打開電視機的觀眾,其他時間、其他渠道產生的影響力同樣不可忽視。

品牌、衛視綜藝的招商優勢

近兩年,電視綜藝、網絡綜藝都有許多兼具口碑、市場的新內容出現,頭部網綜《明日之子》《熱血街舞團》甚至拋出六七億的招商額,這些新生綜藝也成為老牌綜藝的威脅。

陸偉向本刊記者透露,這一季《中國好聲音》的招商全部都滿了。“市場上最難招商的是新節目,反而做過多季、排名前列的節目,永遠有廣告商進來。而且相較於網綜,客戶看重的還是衛視加網絡的播出模式。”

收視對賭是一個承諾

收視對賭事關收視率數據與製作方、平臺、廣告客戶間的信任,一直是個比較有爭議的、隱晦的話題,但在燦星製作眼中“這只是我們必須給廣告商的一個承諾”。

陸偉解釋道:“廣告客戶對收視率的訴求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唯一了,網絡點擊量、傳播口碑、社交媒體傳播度都會成為評定投放的理由。收視對賭其實是我們預估這檔節目收視率的可能範圍,以及相對應的市場價值。”

這種認知反倒將問題簡單化,收視對賭,或者說節目成敗,關鍵還是在於節目的訴求和所傳播的內容。陸偉表示:“這其實是一道選擇題,不是說你願不願意去承諾,而是承諾收視率是對衛視平臺和廣告商負責,但一定要把節目做出真正的品質,因為真正的品質永遠不是帶著‘唯收視率’的觀念就能做到的。”

專訪陸偉|《中國好聲音》回來了,《中國新歌聲》去哪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