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西安院子坐落在秦嶺北麓西安市戶縣草堂鎮青華山、圭峰山結合部的太平峪地區,東鄰大漢上林苑,西接太平河,北通餘灃路,距環山旅遊公路約一公里,距離西安市區40分鐘車程。西安院子依山傍水,樹木蔥鬱,自然資源豐富,宜建山水園林景觀。

西安院子佔地306畝,綠化用地200畝。西安院子主要建築集中在山腳較為開闊平緩的地帶,由35箇中國傳統式庭院和自然山水園林景觀構成,總建築面積28365平方米。

西安院子東西長約400米,南北約150米。院子處在山地地貌與平原的結合地,空間層次感強,整個院子依山而建,山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形成錯落有致的35個具有獨立空間的主題院落,35院相互呼應,各庭院空間之間相互分隔,加強了組團之間的層次感,院落的分隔也賦予了院子之間的私密性。地形南高北低,最大破差為6米,主體建築因形就勢、高低錯落,形成了錯落有致、豐富而有節奏變化的整體佈局,是經典的創新型中國傳統庭院和現代版的中國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西安院子吸取傳統院落的“宅院”概念,儘可能擴大宅院面積,講究庭院深深地幽靜感與深宅大院的私密性。設計的基本元素以中國國傳統庭院和北方傳統民居為基調,主要元素採用了傳統庭院門樓、院牆、坡頂、青磚及窗楹的形式。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西安院子以新古典主義設計思想,結合中國傳統庭院和中式園林的形式要素,在單體建築的設計上選用仿古建的形式,在庭院的規劃和景觀園林的構置上,強調軒、廊、榭等風格古樸嚴謹的古典元素,在高端私家宅院產品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迴歸古典、迴歸本土、迴歸自然和崇尚實用相結合的嘗試,特別是把生態的理念引入傳統宅院,將居住空間的組織融入田園景觀中去,把環境景觀作為設計的出發點,以水系為景觀軸線,層層遞進,達成瀕水而居、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天人合一的生態環境。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西安院子根據地塊特徵,把整個院子按“田”字形結構,分為4個網格狀組團,建築風格為中式傳統庭院建築。在設計理念上,西安院子將現代建築功能、結構、形式以及設備配套與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及古典建築形象、特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統一協調,青瓦連綿,灰牆連貫,古樹參天,樸實自然的建築群體和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庭院建築。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天然石材,讓人夢迴老宅子

為選擇石料,西安院子的建設者們跑遍了大江南北,從關中到陝北,從河北曲陽到山東五棉、嘉祥、青州等,最終選定陝西富平和山東嘉祥的上好石料。一塊塊質樸的石頭,來自全國各地,來自四面八方,就這樣砌出了35座中國宅院。

西安院子主幹道用的青石,全部來自山東嘉祥縣;景觀石,選用山東費縣地層深處的自然景觀石;東邊正和青雀門的五龜石,同樣來自山東費縣;即使是一塊小小的門墩石,也是四處考察,多方拜訪名匠,最終選用了來自河北的上等石材……

在石材的選擇上,西安院子以嚴格的要求把控質量關,要求質地堅韌,無天然缺陷,色澤清新、紋理好,有自然靈氣,專業運輸,小心翼翼運送至加工廠,再由當地身懷祖傳技藝的著名匠人,數月如一日精心雕琢,之後再進行手工清水打磨,使之平整自然,雖有時間的滄桑印記,卻樸素自然,富有現代生活氣息。

走進西安院子,從門樓開始腳下踩的全部是質樸自然的青石條,古樸、厚重,一路走去,沿途石亭、石橋、石門、石闕、石臺、石階、石井、石渠、石槽、石壁、石坎、石磨、石斛、石鼓、石雕、石門墩、石桌凳、石麒麟、拴馬樁……青石遍地,溪水環繞,給人一種既古樸清新,又巧奪天工之感,如同回到夢中的祖傳庭院。300畝自然土地,5年時間,35座中國大院,讓庭院生活的記憶,堅如磐石。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西安院子擁有5-6米以上的高大樹木,多為落葉樹,樹種有國槐、海棠、欒樹、柿樹、合歡、銀杏、白樺、茶條槭等。四季植物景觀的主要變化層次,以2.5-5米常綠樹、花灌木為主,植物搭配以常綠樹為襯,點染花灌木。在春、夏、秋,冬,花、灌木、常綠樹交替爭芳吐豔,常綠小喬木及灌木主要有,大葉女貞、廣玉蘭、桂花、法國冬青、石楠、竹等,花灌木主要有櫻花、碧桃、丁香、玉蘭、紫荊、紫薇、梅、木槿、石榴等。在池、潭,水榭等水景區,水生植物有菖蒲,睡蓮、荷花等六個層次來表現,從而形成豐富的植物搭配。

文明改變住房,但沒有改變住在房裡的人。

中國傳統庭院,讓不少人記憶猶新。很多人從小就生活在老宅子裡,夏天的夜晚在院子裡扇扇乘涼,聽老人講三國、說水滸,那種家族生活的和睦,詩書教化的風範,不但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性格,也讓他們對庭院有了揮之不去的情結。

但隨著現代文明的進程,真正的庭院生活越來越少,甚至成為奢望……從兩年前的初訪,到秋天再次探訪,西安院子,總帶給人回家的感覺。西安院子依山傍水,遠遠望去,青磚灰瓦,斗拱飛簷,彷彿讓人重新回到過去的宅院。

聽建設者講,西安院子建築採用傳統手工工法,經過建設者們的多年尋訪,從陝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地聘請到60多位有祖傳手藝的民間工匠,5年,在300畝林自然土地之上,打造出35座原汁原味的中式庭院。手工工法,記憶中國。

漢上林苑本身就是一個綿延數百里、氣象萬千、闊大無垠的巨型園林,大園林裡又有掩映於光山闊水間樓臺殿閣的皇家園林。在漢上林苑的周邊,有大詩人王維紫氣東來、顫音嫋嫋的輞川別業,更有無數規模不大、各具形態的商人園林、文人園林。西安院子坐落於上林遺址,更繼承上林苑的園林遺風,將園林搬進院子,實現具有傳統文化意識的國人的雙重夢想。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從傳統的角度上看,出了四合院之外,大家族的宅邸都是庭院合一的,或者都是帶後花園的,特別是有官府背景的更是如此。無論是達官貴人的府邸,還是富商巨賈的大宅落, 是大院的私家園林,還是小院的天井,內要“似水歸堂”,外要“寬庭闊院”。園是中國古人日常生活裡的現實場景,也是現實之上的夢境;是真實可感的物鏡,也是映照人的心靈,激發其浪漫和想象力的情景;園林是自然物境與人之匠心的珠聯璧合,它有著真實具體的實物、實像、實景,卻處處縈繞著縹緲寫意、清雅需靜的氣息,那氣息源於亭臺樓閣、柴門茅屋的一兩滴風鈴聲、三五樓纏綿著炊煙的簫聲、夾雜著雞鳴犬吠的風聲水聲花開的聲音,清麗婉轉、嫵媚迷離、疏花密草、孤泉寂石,只一眨眼,一轉身,它們就變成了一縷詩魂,一片畫意,靈魂的顏色和光澤。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明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談到中國傳統的擇居觀念時說,“居山水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西安院子依山傍水,正是古人所謂“居必有山,住必伴水”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處所,自然是擇居之上上之選。

西安院子驕傲的是——秦嶺就在我家後院。秦嶺以她詩一般的意境,為西安院子營造了寄情山水,物我兩忘,超凡脫俗的棲居勝地。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住西安院子,觀秦嶺山水,高山流水,山水兼得。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玻璃、鋼筋混凝土與激烈的競爭擠壓,沒有人敢保證自己不會受到傷害,當你的事業受到挫折,當你的心靈受到打擊身心疲憊的時候,遠離城市的庭院就是最好的避風港灣。西安院子是你的“退思園”,西安院子也是你的“世外桃園”。

西安院子構築的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房子,而是一種生活形態,是在水泥、沙子之上附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型庭院。盡享都市繁華的同時,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嘈雜,迴歸南山隱居田園式的庭院生活,傳承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隱逸精神,邀三、五好友,來院子相聚,在自然山水之間,在亭臺樓閣之中,秋天中秋賞月、冬天踏雪尋梅、宴飲雅集、品茗把酒,迴歸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體味可進可退的超然生活,實現大都市無法實現的庭居夢想。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源於傳承,取意自然,千年漢風唐韻,秦磚漢瓦,精雕細琢國粹孤本西安院子,院落座地306畝,總建築面積約28365平方米。沿坡上升,呈田字狀散落33院醇中式獨家院落大宅,0.16的容積率,以330---620平米的靈動空間為軸,納萬千山水人文風華由窗入境,更將人與自然的和諧詮釋至極。

佈局:

田字形分佈,八個組團,每個組團又是一個小田字,佈局方正合理,道路配合大小弧線,地勢南高北地,東高西低,建築錯落有致。

建築:

以北方傳統民居為藍本,院牆與植物和諧共存,外立面為手工打磨青磚和手工小青瓦,古色古香中透漏出中式文化的低調中庸和綿長,方正院落,每院佔地一畝半,門樓、廊、軒、亭、榭,層次遞進,房內空間佈局合理科學,全剪力牆結構。庭院深深,具藏萬象,戶戶小橋流水,家傢俬家溫泉湯池。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中國現代版的傳統庭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