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視野中的憂患意識

中共党史视野中的忧患意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將其提高到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相同的高度,充分說明了我們黨對憂患意識的高度重視。回溯建黨97年來的奮鬥歷程,每逢重大轉折關頭,我們黨總是能夠心懷強烈的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戒驕戒躁,使全黨保持清醒的頭腦,繼而成就自己的偉大事業。

中共党史视野中的忧患意识

中國共產黨是在強烈的內憂外患背景下成立的,在革命實踐過程中體現出在憂患中戰鬥奮進的政黨品質。1923年2月7日,在全國工人運動處於低潮的時候,唯獨安源路礦工會保留了下來,並屢屢挫敗反動勢力的陰謀,其主要原因就是安源工會時刻不忘強調憂患意識:“安源工會眼見全國工會的失敗,立取守勢,並勸誡工人不要驕傲,不要亂動,竭力團結內部”。一旦在憂患意識上稍有懈怠,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1927年上半年,北伐軍節節勝利到達武漢後,黨內一些同志因此驕傲起來,在指導思想上犯了“左”的錯誤,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歸於失敗。在紅軍轉戰偏遠的農村時期,黨內滋生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嚴重妨礙了黨的正確路線的執行,為此毛澤東於1929年12月專門撰文批評了“打勝仗就驕傲”“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等錯誤思想,確保了紅四軍能在困難當中繼續奮鬥,成功開闢出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央蘇區。

隨著中央蘇區先後取得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黨和紅軍內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結果犯了更嚴重的路線錯誤,導致中央蘇區淪陷,革命力量損失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落腳陝北後,黨中央總結教訓並作出了“驕傲與自滿,在我們中是最壞的,最危險的,最無希望的毛病”的正確總結,但無奈黨內仍“有些黨員受不起成功和勝利的鼓勵,在勝利中昏頭昏腦,因而放肆、驕傲、官僚化”。特別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一些同志過於樂觀,放鬆警惕,在國民黨軍隊發動的反共高潮中遭受重創。1944年郭沫若在《新華日報》發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深刻總結了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因驕傲腐敗最終導致覆亡的教訓。毛澤東對此文十分重視,將其列為整風文件並印發全黨,旨在“叫同志們引為鑑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通過整風教育,憂患意識在全黨得以樹立起來,為最終取得革命勝利作了思想準備。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1949年3月5日,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向全黨發出警醒:“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鑑於此,他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併為各級黨委會提出了十二種工作方法,其中就有強調“力戒驕傲”,指出:“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七屆二中全會向全黨敲響了憂患警鐘。然而,“勝利後,一定會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劉青山、張子善就是典型,他們兩人都是20世紀30年代參加革命的老幹部,都曾為革命出生入死,在敵人的監獄裡經受了嚴刑拷打,但在革命勝利進城後開始變得驕傲自負起來,貪圖享樂,最終被處以極刑。這一處理,在全黨範圍內形成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新中國建立前夕,我們黨還召開了第一屆政協會議,在商定國歌時,有個別委員提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已經過時,建議進行適當修改,毛澤東在會上拍板指出:“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後,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面對勝利和成功,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上非常清醒地諄諄告誡全黨:“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改革開放以後,黨和國家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飛躍發展。然而,面對不斷髮展取得的成就,我們黨保持清醒的頭腦,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且於1990年10月8日,在中央紀委《關於加強黨風和廉政建設的意見》中首次使用“憂患意識”一詞,要求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從執政黨的階級意識、公僕意識和憂患意識的高度,認識黨風和廉政建設的重大深遠意義,帶頭繼承和發揚黨的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此後,憂患意識頻繁地出現在黨的政治話語體系和政治文件中。

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伴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明顯增強,一些片面、盲目地誇大中國成績和成就的言論甚囂塵上,必須予以高度警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以強烈的使命擔當將“憂患意識”提升到了治國理政重大原則的高度,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其一,要敢於直面問題,不迴避也不掩蓋。黨的十八大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針對黨內存在著的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鮮明地要求“全黨必須警醒起來”,並擲地有聲地作出宣示:“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其二,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鮮明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不僅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略視野和英明決策,更表明了我們黨要把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深深融入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其三,堅持以史鑑戒,常懷憂患之思。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借引“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奢糜之始,危亡之漸”“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等名言古訓,告誡黨員幹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精神營養,牢記“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其四,繼承和弘揚中國革命精神,做到“三個決不能”。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沂蒙精神等,是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必須“慎終追遠,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始終以“趕考”心態走好新的長征路。

中共党史视野中的忧患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