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該如何溝通配合呢?

孩子成績不理想?孩子幼兒園裡遇到挫折?家長們聽了心裡著急,老師也很著急!但是,家長光著急也沒用,重要的是,要怎麼和老師配合,怎麼和老師溝通!

孩子的成長好比一面多稜鏡,可以折射出家庭的養育、幼兒園的教育以及全社會的方方面面。當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三方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時,孩子自然會展現閃耀璀璨的光芒。

那家長和老師該如何溝通配合呢?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從容,多一分等待。

家長和老師該如何溝通配合呢?

理解老師,冷靜處理

孩子上學後,每個家長都很在意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特別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師的特殊關注。但是教師很難像家長一樣對待每個孩子——不是由於責任心的緣故,而是由於角色不同,關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師像父母那樣關心和愛護學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師應當比家長更有理智。當孩子沒有受到特殊關注而產生失落感時,家長應保持冷靜,運用智慧做好“補臺”的工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悄悄地與老師進行溝通。

如果家長不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情緒上流露出對老師的不滿,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發一通牢騷,使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了成見,那後果是不堪想象的。家長不與幼兒園配合的,結果將是悲劇,家長與幼兒園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幼兒園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為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教育需要耐心

中國常有“子繼父業”之說。不論是從先天的遺傳還是從後天的影響來看,“子繼父業”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對父母的專業不感興趣,原因很複雜。社會不斷進步,分工越來越細,選擇越來越多,這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

但可能還有另外的原因:家長越是有這樣的情結,就越容易對孩子失去耐心,最終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急躁和揠苗助長可能會收到眼前的、顯現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可能會造成一些缺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