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品牌建設任重而道遠

繼5A級景區之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能否成為中國旅遊市場的又一塊“金字招牌”?1月9日,國家旅遊局網站公佈,9家旅遊度假區被正式確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這是繼2015年評定首批17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隊伍再次壯大。對旅遊度假區來說,晉升國家級無疑是機遇,有利於增強企業競爭力,但有專家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公眾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旅遊景區品牌建設任重而道遠

民資為主

此次公佈的9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包括:海南省三亞市亞龍灣旅遊度假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靈峰旅遊度假區、山東省煙臺市蓬萊旅遊度假區、江蘇省無錫市宜興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福建省福州市鼓嶺旅遊度假區、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溫湯旅遊度假區、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半湯溫泉養生度假區、貴州省赤水市赤水河谷旅遊度假區、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魯朗小鎮旅遊度假區。這是依照《旅遊度假區等級劃分》與《旅遊度假區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省(自治區)旅遊度假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最終評定的。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17年底公示的10家入圍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名單中的亞布力旅遊度假區被刪減。

旅遊景區品牌建設任重而道遠

據瞭解,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評定標準十分嚴格,對度假區的外部區域環境和內部資源基礎,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硬件設施和軟件開發,規劃佈局和運營管理等均做出了嚴格規定,如面積要達到8平方公里以上,總床位數要達到1000張以上,近3年來無重大旅遊安全事故,還需要獲得省級管理部門推薦才可進行申報。另外,針對申報的旅遊度假區,以休閒娛樂為主體的,包括海濱度假、草原、溫泉、康體運動、醫療保健等類型的,年接待遊客數量不得少於20萬人次;以自然生態環境為主體的,包括山地、內湖、森林等類型,則不得少於1萬人次。此外,評定結果還需經過自評、問卷調查、遞交材料初審、專家實地考察、打分等11個步驟再次驗證,可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名號著實得來不易。

開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評定,主要是為了促進和引領旅遊行業由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型轉變。公開資料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首次提出建設國家旅遊度假區。在2015年評定通知發佈後,國家旅遊局先後收到了60多家全國各地度假區的申請,並於同年10月,公示了包括湖北武當太極湖旅遊度假區、四川邛海旅遊度假區、江蘇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等首批17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名單。

根據評定標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需要具有統一有效的管理機構,進而實施有效地總體規劃。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第一批17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中,有12家系民營企業經營。而此次發佈的9家國家級度假區中,更是有8家為民營企業經營,佔比近九成。民營企業成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的主力軍。

旅遊景區品牌建設任重而道遠

名號變現

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名號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含金量。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獲得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中,不少都實現了客流量增長和旅遊收入增加的切實收益。廣東省華僑城旅遊度假區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獲選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後,華僑城度假區和華僑城集團都獲得了更多的關注。最為明顯的獲益點就是旅遊收入的提高。如東錢湖旅遊度假區在獲得稱號後的一年內,吸引了近400萬人次的遊客,達到了28億元的旅遊年收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度假區變為知名旅遊勝地。

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名號也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南京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2016年不僅獲得了超過30萬人次的遊客,貢獻了1000多萬元的旅遊營收,並且憑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金字招牌獲得了以溫泉為核心的旅遊、健康養生產業重點項目的融資,推動了總投資29.2億元的紫清湖旅遊綜合體項目、總投資120億元的蘇豪健康養老產業園、總投資500億元的南京湯山溫泉養生文化旅遊小鎮等項目的相繼啟動。

作為促進全域旅遊生產力的重要部分,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武漢市就出臺政策表示,成功申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將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

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傳統的景區主要是門票經濟,收入來源單一,而度假區則更加強調讓遊客住下來,因此,產生旅遊綜合消費,從而拉動整個度假區的經濟”。

有進有出

隨著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的加快,競爭也將日益激烈。社科院旅遊中心特約研究員楊彥鋒指出,獲得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稱號也並非一勞永逸。與5A級景區一樣,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實行的也是動態機制,將有進有出。一旦經營資格無法達到國家旅遊局的要求,很有可能被摘掉“金字招牌”。

根據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評選細則顯示,旅遊度假區在申報過程中,應保證材料的真實、準確。如在評審過程發現材料造假,則取消其申報資格,兩年內不得再次申報。而且各級旅遊度假區等級管理委員會每年會採取部分複核與重點抽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或委託專業機構對度假區開展社會調查、遊客意見反饋等方式對旅遊度假區進行復核,每年複核比例不低於20%。全面複核每三年至少進行1次。

此前就有不少5A級景區慘遭摘牌。據國家旅遊局通報指出,少數景區在進入5A級景區序列後,降低了標準,放鬆了要求,疏於管理,導致景區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和生態環境明顯下降,引發廣大遊客強烈不滿。其中,安全隱患嚴重、服務欠缺、管理不規範、廁所革命滯後等問題最為普遍。

對此,有專家表示,評選看重硬指標,很容易發生“砸錢衝名譽”的現象。曾參與景區評級的專家認為,評級中的一些硬性規定忽略了自然環境因素和旅遊活動的獨特性。比如,5A景區要求“年接待海內外旅遊者60萬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遊者5萬人次以上”,就導致一些環境相對脆弱、不適合拼人數的自然景區不惜犧牲自然環境,通過“虛假式”迅速達標。此外,一些景區負責人還反映,在景區等級評分細則中,遊客滿意度、景觀生態化等要素權重過低,一些景區只是為了創領導看重的5A,而不是遊客心目中的5A。

上述情況也給正火熱發展的旅遊度假區市場以警醒。楊彥鋒表示,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產品成熟需要時間,品牌塑造也需要長期積澱,度假區要保持良性持續發展必須與市場變化相適應,並進行不斷調整。同時,他還指出,隨著更多的度假區獲得國家級稱號,遊客在選擇的同時也會提升體驗的要求和標準,將以更挑剔的眼光審視度假區的服務及能力。未來,建設一批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進而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才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重頭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