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老大「體檢門」調查 「冒牌」醫生

行业老大“体检门”调查 “冒牌”医生

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8月16日《南方週末》)

美年富海存在“部分B超檢查報告未經醫生陳飛雪審核,由其他醫生以陳飛雪名義發出報告”的情況。

美年2017年銷售人員為8831人,同比增長54.2%,約佔總人數30%。公司的研發人員僅有31人。銷售費用達14.88億元,同比增長59.97%;研發投入則為397.53萬元。

收費越來越便宜,又不能給醫生開高工資,工作量還大,“有證的(醫生)誰理你啊?”《責令整改通知書》還認定了美年另一違規行為:在未取得放射診療許可前擅自開展CT放射診療活動。

作為中國民營健康體檢行業的龍頭老大、業界惟一的A股上市公司,因為一樁自媒體爆料事件,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年”)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公關危機。

2018年7月29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微信公號,刊出了題為《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的文章(以下簡稱《美文》)。該文為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以下簡稱美年富海)一離職員工所寫,稱該門診部一位做過全身體檢並顯示“沒事”的顧客,卻於短短5天之後,被一家公立醫院經B超檢查提示可能患癌,且在住院後確診。

爆料人在文中附上了上述顧客在美年富海和兩家公立醫院所做的B超檢查報告單,以佐證所述內容屬實。

她還稱,美年富海存在一種怪象:沒有行醫資格的可疑人員,冒用有資質醫生的身份給病人做檢查。爆料人將這些可疑人員稱為“冒牌”醫生。因為不具備相應的診斷能力,他們會犯下各種低級錯誤。

有業內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和逃避監管,醫療機構使用“冒牌”醫生現象並非個案。

儘管美年高調否認存在爆料文章中所提的醫療亂象,但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調查後卻認為,美年富海存在“部分B超檢查報告未經某醫生審核,由其他醫生以某醫生名義發出報告”的情況,指向其確實存在“冒牌”醫生現象,美年富海隨後被責令整改。

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2017年全國體檢人數增至4.56億人次。其中在行業“老大”美年體檢的達2160萬人次,約佔全國體檢市場的4.7%,另一個行業巨頭愛康國賓在市場上佔據的份額僅為美年的1/4。

名後編號有玄機男醫生拍乳腺彩超?

爆料文章中所提疑似被漏診癌症的顧客,在美年富海所做的體檢套餐,價格為3650元。相關宣傳中,美年大健康聲稱該體檢套餐是“針對不同年齡段度身定製的全身體檢套餐”,“顛覆傳統體檢概念”。

2017年11月28日,該顧客做了這組體檢,報告單顯示其並無大礙。對肝臟所做的超聲檢查,報告是這樣描述的:肝臟形態大小正常,輪廓規整,肝內回聲呈點狀密集瀰漫性增強,肝內管道結構清晰。這樣的描述顯示其肝臟基本正常。

然而5天后,該顧客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做超聲檢查”,結果完全不同:肝外膽管內徑約16mm,肝內管內徑約6mm,膽總管下段見一回聲,大小約23×14mm,與膽管邊界欠清……

結論是“佔位可能性大”。作為醫學術語,“佔位”意味著病人可能患有惡性腫瘤。

病人當天即住院做進一步檢查,4天之後經活檢,確診患有“十二指腸壺腹周圍癌”。

根據美年富海的體檢報告信息,給上述病人做超聲檢查的,是一位叫“陳飛雪”的醫生。不過,如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後來所查實的那樣,該署名用的是打印體,而非手寫簽名。

衛生部2009年頒佈實施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要求,各健康體檢項目結果應當由負責檢查的相應專業執業醫師記錄並簽名。

長期從事衛生監督工作的蘇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病歷上使用醫生打印體簽名的情況並不少見,這樣在作假時不會留下痕跡,欺騙性更強。

就美年富海而言,醫師簽名處令人不解的地方還有,在上述顧客的體檢報告中,打印體“陳飛雪”3個字後面還跟了一個編號“10”。

同樣的現象在四川一所公立醫院也出現過,該院CT室排班表上,科主任何某的名字反覆出現,且帶有何某1、何某2、何某3的編號。南方週末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原來,該科室只有何某有操作CT的合法資質,科室另外三人均以何某的名義出報告。由於他們的名字不好公開亮相,所以在排班表上以何某N代替。

接近美年富海的知情人士徐楓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富海門診,陳飛雪去年的報告裡有編號,但2018年就沒有了。

“因為有客戶發現,陳飛雪在廣州黃埔大道分院的報告中用上了編號,並且發現了兩個編號,這邊(富海門診)的編號就取消了。”徐楓向南方週末記者出示了一份由黃埔大道分院出的體檢表,日期為2017年12月某日,署名為“陳飛雪10”。

採訪過程中,南方週末記者獲取的另3份美年富海顧客體檢報告上,也均署有“陳飛雪”。時間分別為2018年3月、2018年5月、2018年7月。雖然沒有編號,但陳的身份卻有所不同,按時間順序,分別是為“檢查者”“醫生”“審核者”。

同一個醫生在相隔並不算長的時間裡為何出現三種不同“身份”?與“陳飛雪”後面的編號一樣,這至今仍是一個謎。

爆料人在美年富海期間,工作是做體檢套餐銷售,介紹過很多熟人到美年做體檢。對“陳飛雪”產生疑問之後,她翻了一下自己名下客戶的體檢報告,發現竟然“有70%署的都是陳飛雪”。

“同一天,一、二、三樓彩超體檢都有掛這個醫生的名字,普通檢區,VIP同一天同一時間都有掛這個名字。我帶出去外檢的四個彩超醫生,有三個都是用這個名字……”

所謂“外檢”,指的是體檢機構對顧客提供上門服務。爆料人作為美年的銷售員,有一次曾帶四位醫生去上門檢查,但檢查報告上只寫了兩個醫生的名字,其中一個便是“陳飛雪”,但她確定那三人中沒有陳飛雪。

爆料人還看了廣州美年多份以其他醫生名義出具的報告,“署的名字好幾個我都認識,但不是本人上崗”。她特別提到美年珠江新城分院一個叫魯民強的男醫生,竟然在乳腺彩超報告上簽名。

一個叫“以夢為馬”的ID在留言中疑似證實此說:翻出來了去年的體檢報告,見到了魯民強的名字,確認沒有見過男醫生。

南方週末記者聯繫上魯民強時,他拒絕就此作出正面回應,“衛計局已經做過調查,請問衛計局吧。”

多次無證上崗被罰

美年被吐槽的不僅是醫生簽名混亂問題。

浙江的陳女士曾在2017年8月去美年體檢。她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己並沒有放節育環,但在體檢報告超聲報告單上赫然發現寫有“宮內節育環居中”的字樣。她重新去美年做B超後,被帶到負責人的辦公室。後者向她解釋說,B超報告存在“模板”,醫生一時疏忽沒有將模板中的句子根據實際情況改掉。

可以佐證美年富海存在“模板”的是:兩份時隔兩個月的檢查報告單,肝膽胰脾彩超檢查結果的描述一模一樣。而這兩份報告也均署名為陳飛雪。

深圳美年前銷售王琛說,2018年1月,她本人也曾在美年做過彩超檢查,一分鐘內就做完了全套,體檢報告沒有顯示任何問題,她為自己的健康感到開心。3個月後,她去另一家體檢中心進行彩超檢查,卻查出甲狀腺存在問題。

王琛還說,她曾在陪同客人體檢時發現有穿護士服的人在為客人做彩超。

徐楓也曾目睹體檢中心在培訓護士做彩超。“那些做的人都是很年輕的小姑娘。各個新來的人都有人教,教她們怎麼開機以及操作流程,告訴她們‘這個點叫增生,這個點叫結節’。”

一位三甲醫院醫務科的醫生告訴南方週末:“做彩超時,操作可由技師完成,打報告和寫結論必須由執業醫師操作。但護士肯定是沒資質做彩超的,彩超還是有它的技巧性的,除非這個護士又有護士證又有醫師證。”

據徐楓介紹,從2016年開始,美年富海就發文規定,銷售人員不得進入檢區陪檢,之後這項規定被反覆強調。

徐楓開始以為,這是公司為了繞開銷售直接和顧客們建立業務聯繫,以獲得更高利潤。但如今,其開始懷疑這是禁止銷售和醫生接觸的一種手段,“因為公司擔心銷售人員發現醫生的資質問題”。

南方週末記者梳理公開報道發現,美年大健康在全國範圍內多次因無證人員上崗被曝光或處罰:

2015年6月,蘭州晚報爆出蘭州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繫列違規操作,其中就包含“個別醫師或護士在沒有資質的情況下開展醫療活動”;

2017年11月,美年大健康上海美錦門診部因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受到行政處罰;

2018年2月,上海靜安區衛計委曾對美年大健康上海美智門診部做出行政處罰,因其允許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人員上崗。

行业老大“体检门”调查 “冒牌”医生

8月14日中午11時左右,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南方週末記者 湯禹成/圖)

美年反擊更多違規被曝出

《美文》經自媒體“包不同”刊載後次日,也即2018年7月30日,美年大健康發佈了一則措辭強硬的“鄭重申明”,稱遭遇“有組織黑公關”,並表示美年富海以及廣州美年所有醫護人員都持有國家頒發的相關專業資格證及執業證,暗示其並不存在“冒牌”醫生。

在這則聲明中,美年大健康提到《美文》作者是曾在美年工作過四年的離職員工譚翠連,譚曾與美年發生勞動糾紛。美年認為,《美文》故意歪曲事實、惡意中傷,對美年公司聲譽構成嚴重侵犯,“美年大健康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將配合司法機關依法打擊。”

譚翠連在《美文》中曾寫道,“那位醫生(陳飛雪)2017年3月患重疾走了”,“美年用她的名字給無證醫生上崗用”。

後來譚曾對媒體解釋說,陳飛雪“患重疾走了”的意思,係指其離開美年富海。然而在媒體轉載時,此表述被傳為陳患重疾離世。

在發佈“鄭重申明”同日,美年還向《上海證券報》記者出示了一張照片,用以反駁陳飛雪“離世”說。照片中,穿著白大褂的陳飛雪以美年富海辦公區為背景,微笑著和一位疑似美年工作人員合影,意在表明陳仍在為美年工作。

伴隨著美年的高調反擊,輿論一時近乎反轉。爆料人譚女士則不再發聲。有接近她的人士透露,譚女士那些天精神壓力巨大,幾近崩潰。

好在一天之後,天河區衛計局在7月31日向媒體公佈了初步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譚女士爆料屬實。

天河區衛計局調查報告指出了美年大健康涉嫌違規出具體檢報告,不過報告也認為,譚反映的三名醫生陳某、盧某、魯某均尚在美年大健康執業,執業資質均符合規定。

但這樣的肯定,顯然無法挽回美年短期內在資本市場遭拋棄的命運。從2018年7月30日到8月3日,在《美文》發佈後的短短5天內,美年市值狂跌170億元。

三天之後,更加致命的一擊到來:美年發出公告,表示接到了天河區衛計局《責令整改通知書》。

這份通知書正式坐實美年富海門診部存在“冒牌”醫生問題:“部分B超檢查報告未經醫生陳飛雪審核,由其他醫生以陳飛雪名義發出報告。”

看到上述官方表述後,資深衛生監督人士蘇青認為美年的問題是“明擺著的”:正是因為“其他醫生”不具備相應資質,才會“以陳飛雪名義發出報告”。

蘇青甚至懷疑,這些冒名頂替者根本就不是醫生。據其介紹,對於衛生監督機構而言,查處“冒牌”醫生的難度非常大,由於醫院從中組織,冒名者與被冒名者多會達成攻守同盟,一般得抓到現行才能認定。

南方週末記者多次聯繫天河區衛計局採訪美年冒牌醫生事宜,均被對方婉拒。

《責令整改通知書》還認定了譚女士在《美文》中披露的美年另一違法行為:在未取得放射診療許可前擅自開展CT放射診療活動。

由於CT會產生影響人體健康的輻射,國家對其監管相當嚴格,醫療機構開設CT需要專門的行政許可。未取得許可擅自開展,屬於“超範圍行醫”,根據相關法規,只要違法所得超過3000元,就可以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健康體檢因為面向的是健康人,使用CT檢查的門檻更高。2012年,衛生部曾專門就健康體檢使用放射檢查技術發文,要求除非有明確的疾病風險指徵(如年齡在50週歲以上並且長期大量吸菸、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為中高風險等),否則不宜使用CT。

南方週末記者從知情人處獲悉,美年富海門診目前共2臺CT,一臺於2016年6月投入使用,第二臺則在2017年5月底安裝。這意味著,在該分院於2018年7月6日取得CT這一診療科目的行政許可前,違規使用放射診療設備至少長達一年有餘。相關資料顯示,廣州美年低劑量螺旋CT胸部檢查項目2017年全年受檢總人數為65332人。

美年在放射診療許可的問題上並非初犯。其在回覆深交所問詢的公告中,自揭了2013年以來遭遇的17起處罰,處罰緣由主要涉及未取得《放射診療許可證》擅自開展放射診療活動、未經批准變更放射診療許可項目等問題。

回應深交所問詢時,美年曾對設備資質問題作如此解釋:前期大型設備大多屬於甲類醫療設備,在醫用設備配置許可審批環節週期長且有一定難度。

對於此次遇到的“體檢門”事件,南方週末記者曾赴美年富海採訪,前臺表示負責人不在。8月14日中午,廣州美年市場部負責人符女士在電話中婉拒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要求,稱正在走司法程序,很多東西還在保密階段。

銷售為王不斷讓客戶“加項”

在徐楓看來,美年使用“冒牌”醫生,與民營體檢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及美年上市後所面臨的業績壓力有關。

美年2004年成立之初,恰逢中國健康產業初步開放之際。2011年,美年合併行業排名第4的大健康,與民營體檢機構慈銘、愛康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此後數年,美年繼續高速擴張,2015年7月成功借殼江蘇三友進入A股市場,成為業內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

美年董事長俞熔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通信工程系,最早接觸的是房地產行業與金融行業,在業界以擅長資本運作聞名。

美年發展過程中最為人熟知的插曲當屬那場反壟斷訴訟。2016年3月,另一行業巨頭愛康國賓發佈公開聲明,實名舉報美年及其實際控制人俞熔違反反壟斷法,未經反壟斷審查違法收購慈銘體檢。

2017年4月,反壟斷舉報告一段落。由於被愛康國賓阻擊,直至2017年7月,美年才完成對慈銘的收購。在更早的2016年7月,美年還收購了境外公司新新健康100%股權,間接控股了京滬兩地的美兆體檢。

將慈銘收入囊中之後,美年大健康終於殺出重圍,“野心家”俞熔正式締造了中國的體檢之王。

一位對體檢行業有所研究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針對中低端市場的美年必然看重數量,商業邏輯是先搶地盤,再自我調整,自我優化,路子比較狂野。”

據徐楓介紹,美年一進廣州就以超低價運行,與其他體檢機構競相壓價。包括核磁共振、全身彩超等在內,各個科室走下來才800塊錢。“去公立醫院沒有三四千根本做不了。”

收費越來越便宜,又不能給醫生開高工資,工作量還大,“有證的(醫生)誰理你啊?”徐楓覺得富海門診聘請正規醫生的速度並未跟上業務與單量的迅猛發展。

“分院(富海門診)醫生和銷售的比例大概是1∶1.5。”她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公司請銷售沒有門檻,只要願意入職就請。”

銷售隊伍已然成為美年的主力軍。美年健康官方數據顯示,美年2017年銷售人員為8831人,同比增長54.2%,約佔總人數30%。相比之下,公司的研發人員僅有31人。

從投入的費用來看,2017年,美年銷售費用達14.88億元,同比增長59.97%;研發投入則為397.53萬元,佔營業收入比0.06%。

於銷售人員而言,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業績壓力。李遠建在2018年3月成為株洲美年的一名銷售員。在他看來,在美年就是“業績為王”。他每個工作日都會走街串巷跑市場,電動車一天要充兩次電。

客人在體檢過程中被“加項”是美年的常用銷售策略。李遠建入職美年前,女兒就幫他購買了美年499元的體檢套餐。但在體檢時,醫生不斷讓他加項,最後額外加了一千多元體檢費。他的姐姐今年4月份在美年體檢時,在前臺勸說下,也加了胃功能3項和HPV的化驗。

徐楓記得,為了鼓勵員工掙業績,公司經常開會“打雞血”,說某某員工因為業績做得好剛剛買了好車之類,燃起大夥的發財致富夢。

讓李遠建印象深刻的還有美年對員工的“體罰”。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月底開大會,沒完成業績的員工,男的做俯臥撐,女的則做上下蹲,甚至連孕婦也不能倖免。

重壓之下,美年財務報表上的業績快速增長。2018年半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90億元,同比上升57.66%,實現歸母公司淨利潤1.67億元,同比上升998.00%。

從分院數量上看,截至2018年8月初,美年擁有控股體檢中心230家,數量比位於行業老二的愛康國賓多出一半。

但在“冒牌醫生”事件發生後,高速擴張的美年已走上風口浪尖。2018年8月8日,深交所再次致函美年,要求其說明富海門診部不規範情形發生的原因及整改工作安排,並預計對公司產生的影響。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蘇青、徐楓、王琛、李遠建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