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位于石林镇的毛竹源码头,相信每个淳安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甚至来过千岛湖的人也会觉得格外亲切。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毛竹源码头一直是淳安对外沟通的唯一窗口,更是外地游客来千岛湖旅游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淳安县唯一通火车的地方。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毛竹源码头最鼎盛时期,边上的旅馆、饭店数不胜数,外地来千岛湖的游客大多从毛竹源码头下湖游览。2000年以后,随着05、06省道改造完成以及直通码头环湖公路的正式启用,毛竹源码头不再是淳安人的唯一出口。此后,来码头的人慢慢变少了。尤其是伴随着2006年10月杭千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金华开往岭后列车的客流量急剧萎缩,绿皮列车也于2009年5月停止了运营。从此,往日熙熙攘攘的毛竹源仿佛一夜间变成了“无人区”。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当然,对于我来说,虽然未曾在毛竹源工作生活过,但也做过几次匆匆过客。尽管每次都是在毛竹源码头作短暂停留,来去匆匆,但对于毛竹源码头还是颇有印象的。

这次有幸与20多位文友一道,到毛竹源参加千岛湖读书会活动。从千岛湖镇出发,到毛竹源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一路皆是风景,全省最美公路--淳杨线之美自不必说,作为我县东南方向的主要县道----白小线也是去年刚刚改造过,焕然一新,真乃一路畅通一路景。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读书会活动地点安排在毛竹源摄影港湾的36都·摄影酒店。酒店在毛竹源码头临湖而建,可谓是别具匠心,与众不同。远远望去,整体外观像是一台巨大的“老式莱卡”相机,镜头、光圈、快门、调节按钮清晰可见。走进大堂,抬头仰望,顶上几千盏各类胶卷品牌的胶卷灯令人啧啧称奇,大厅的橱窗内陈设着152部生产于各个年代、极具收藏价值的各类老相机。其中不乏生产于1800年古董级的法国暗箱相机、二战时期服过役的日本迷你间谍相机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水下相机,真乃令人大开眼界,拍案叫绝。这还没完,再往里走,会议用桌也是精心打造,木质的桌子是由一棵参天大树从树心劈成两半,“新安江的景观缩影”镶嵌在桌子中央,小桥、流水、人家、山石、钓鱼翁,应有尽有,坐到桌旁仿佛感受到了流水潺潺、鸟鸣山涧的意境。不难想像,在这般宁静、精致、典雅之处举办读书会,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读书会成员与作协会员互动,将潜心写作与激情朗诵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静静的文学作品从朗读者的口中得到了激活和升华,厚重而又极富感染力,在座的均情不自禁陶醉在文学创作、激情朗读的海洋里……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如今的毛竹源,虽然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但却多了几分宁静和淡泊,这也正是作为从快节奏转变为悠闲慢生活现代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方式。走出摄影酒店,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老旧客车边上的一组人物雕塑,或拎着大包小包,或挑着棉被、草席、小木箱,或一家三口手挽手出游,情景再现了毛竹源码头当年人来人往、匆匆忙忙赶车赶船的热闹场景。紧挨着的是候车(船)室,“毛竹源”三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墙壁虽已斑驳,但墙上的班车(船)时刻表和出发、到达目的地以及票价,字迹虽已模糊,但是仍能辨认。不远处,锈迹斑斑的铁轨静静地躺着,虽然不再为乘客出行服务,但是农夫山泉的货运列车仍然离不开它,仍然靠它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两组修饰一新的绿皮火车,早已结束了营运使命,虽然听不到汽笛声,但能用于观赏怀旧,勾起美好的回忆。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过去成了回忆,美好属于未来。昔日繁华热闹的毛竹源码头如今逐渐打造成了美丽的港湾风情小镇,历史与现代交融,江南韵味十足。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我想,矗立于毛竹源码头的那台巨型“相机”,不仅记录了悠悠往事,更会用它那直径10米的特大镜头,时刻聚焦着美丽千岛湖,不错过港湾风情小镇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略有删减)

以“六大攻坚战”为抓手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